《受戒》 永平道元禪師
《禪苑清規》云:“三世諸佛,皆曰出家成道。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傳佛心印,盡是沙門。蓋以嚴淨毗尼,方能洪範三界。然則,參禪問道,戒律為先。既非離過防非,何以成佛成祖?”
《禪苑清規》卷一 受戒章說:「三世諸佛,皆曰出家成道。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傳佛心印,盡是沙門。蓋以嚴淨毗尼,方能洪範三界。然而,參禪問道,戒律為先。既非離過防非,何以成佛成祖?」
“受戒之法,應備三衣缽具新淨衣物。如無新衣,浣洗令淨。入壇受戒,不得借貸衣缽。一心專注,慎勿異緣。像佛形儀,具佛戒律。得佛受用,此非小事,豈可輕心?若借貸衣缽,雖登壇受戒,並不得戒。若不曾受,一生為無戒人。濫廁空門,虛消信施。初心入道,法律未諳,師匠不言,陷入於此。今茲苦口,敢望銘心。既受聲聞戒,應受菩薩戒。此入法之漸也。”
「受戒之法,應備三衣缽具新淨衣物。如無新衣,浣洗令淨。入壇受戒,不得借貸衣缽。一心專注,慎勿異緣。像佛形儀,具佛戒律。得佛受用,此非小事,豈可輕心?若借貸衣缽,雖登壇受戒,並不得戒。若不曾受,一生為無戒人。濫廁空門,虛消信施。初心入道,法律未諳,師匠不言,陷入於此。今茲苦口,敢望銘心。既受聲聞戒,應受菩薩戒。此入法之漸。」
西天東地。佛祖之所相傳者,必於入法之最初有受戒也。若不受戒,則非做諸佛之弟子,非祖師之兒孫也。以“離過防非”為參禪問答故。“戒律為先”之言,已正是正法眼藏也。“成佛作祖”,必依傳持正法眼藏;正傳正法眼藏之祖師,必受持佛戒也。不受持佛戒者,則不可有佛祖也。或隨如來受持之,或隨佛弟子受持之,皆是命脈之所稟受也。
西天東地。佛祖師所相傳的,必於入法的最初有受戒。若不受戒,則非做諸佛的弟子,非祖師的兒孫。因『離過防非』為參禪問答故。『戒律為先』的言教,已正是正法眼藏。『成佛作祖』,必依傳持正法眼藏;正傳正法眼藏的祖師,必是受持佛戒。不受持佛戒的,則不可有佛祖。或隨如來受持,或隨佛弟子受持,皆是命脈所稟受的。
而今佛佛祖祖所正傳之佛戒,但當嵩嶽曩祖傳來,震旦五傳至曹溪高祖。青原、南嶽等之正傳,雖於今正傳,然杜撰長老等中,亦有不知者,最可憐矣!謂“應受菩薩戒,此入法之漸也”,此乃參學所應知。其“應受菩薩戒”之儀,久參佛祖之堂奧者,必正傳之。非疏怠之輩所得也。
而今佛佛祖祖所正傳的佛戒,但當嵩嶽曩祖(達摩)傳來,震旦五傳至曹溪高祖。青原、南嶽等的正傳,雖於今正傳,然杜撰長老等中,亦有不知道的,最可憐矣!所謂『應受菩薩戒,此入法之漸』,此乃是參學所應知。其『應受菩薩戒』的行儀,久參佛祖的堂奧者,必正傳此。是非疏怠的徒輩所得。
其儀者,即必燒香禮拜祖師,求請應受菩薩戒也。既所得聽許,則沐浴清靜而著新淨衣服,或浣洗衣服,散花,焚香,禮拜恭敬而著於其身。普禮;形象,禮拜三寶,禮拜尊宿,除去諸障,可得身心清淨。其儀,久于佛祖之堂奧中正傳。其後,道場之和尚、阿闍梨當指教受戒者,令其禮拜、長跪、合掌,唱此語:
皈依佛佗兩足中尊,皈依達磨離欲中尊,皈依僧伽眾中尊。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如來至真無上正等覺是我大師,我今皈依,從今以後,更不皈依邪魔外道。慈憫故(三說。第三疊慈憫故三遍)。
這儀式,即必燒香禮拜祖師,求請應受菩薩戒。既所得聽許,則沐浴清靜而著新淨衣服,或浣洗衣服,散花,焚香,禮拜恭敬而著於其身。普禮;形象,禮拜三寶,禮拜尊宿,除去諸障,可得身心清淨。這儀式,久於佛祖的堂奧中正傳。其後,道場的和尚、阿闍梨當指教受戒者,令其禮拜、長跪、合掌,唱此語:
『皈依佛佗兩足中尊,皈依達磨離欲中尊,皈依僧伽眾中尊。』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如來至真無上正等覺是我大師,我今皈依,從今以後,更不皈依邪魔外道。慈憫故(三說。第三疊慈憫故三遍)。
善男子。既捨邪歸正,戒已周圍,應受三聚清淨戒。 第一,攝律儀戒。汝從今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二,攝善法戒,汝從今身之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三,饒益眾生戒,汝從今身之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上來三聚清淨戒,一一不得犯。汝從今身之佛身,能持否?
答曰:“能持。”是事如是持。受者禮三拜,長跪合掌。
善男子。既捨邪歸正,戒已周圍,應受三聚清淨戒。 第一,攝律儀戒。汝從今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二,攝善法戒,汝從今身之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三,饒益眾生戒,汝從今身之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上來三聚清淨戒,一一不得犯。汝從今身之佛身,能持否? 答曰:「能持。」 是事如是持。受者禮三拜,長跪合掌。
善男子,汝既受三聚清淨戒,應受十戒,是乃諸佛菩薩清淨大戒也。第一,不殺生。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二,不偷盜。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三,不貪淫。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第四,不妄語。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第五,不酤酒。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六,說在家出家菩薩罪過。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七,不自贊毀他。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八,不慳貪法財。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九,不瞋恚。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十,不癡謗三寶。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上來十戒,一一不得犯。汝從今身至佛身,能持否?答曰:“能持。”是事如是持,受者禮三拜。
善男子,汝既受三聚清淨戒,應受十戒,是乃諸佛菩薩清淨大戒。第一,不殺生。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二,不偷盜。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三,不貪淫。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四,不妄語。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五,不酤酒。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六,說在家出家菩薩罪過。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七,不自贊毀他。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八,不慳貪法財。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九,不瞋恚。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第十,不癡謗三寶。汝從今身至佛身,此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上來十戒,一一不得犯。汝從今身至佛身,能持否?答曰:「能持。」 是事如是持,受者禮三拜。
上來三皈,三聚淨戒、十重禁戒,是諸佛之所受持。汝從今身至佛身,此十六支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是事如是持,受者禮三拜。次作處世界梵,訖云:“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次受者出道場。此受戒之儀式,必是佛祖之正傳。丹霞天然、藥山高沙彌等,同受持之。不受比丘戒之祖師,雖如斯有之,然不受佛祖正傳菩薩戒之祖師,則不有。必受持也!
上來三皈,三聚淨戒、十重禁戒,是諸佛之所受持。汝從今身至佛身,此十六支戒,能持否? 答曰:「能持。」 是事如是持,受者禮三拜。次作處世界梵,訖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次受者出道場。此受戒的儀式,必是佛祖的正傳。丹霞天然、藥山高沙彌等,同受持此。不受比丘戒的祖師,雖如斯有之,然不受佛祖正傳菩薩戒的祖師,則不有。是必受持!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