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 上 永平道元禪師
先師天童古佛,結夏小參云:“平地起骨堆,虛空剜窟籠;驀透兩重關,拈卻黑漆桶。” 是故,得這巴鼻子了,未免吃飯伸腳睡在這裡三十年也。既如是故,打併調度,不得懈怠。其調度者,有九夏安居,是佛佛祖祖之頂顛、面目,親曾皮肉骨髓也。拈來佛祖之眼睛、頂顛,以為九夏之日月。安居一枚,即喚作佛佛祖祖者也。
先師天童古佛,結夏小參說:「平地起骨堆,虛空剜窟籠;驀透兩重關,拈卻黑漆桶。」(《如淨語錄》收的『小參』) 所以,得這巴鼻子(『真巴鼻』,真正具有嘴鼻之人,引申為真正大徹大悟之大丈夫漢)了,未免吃飯伸腳睡在這裡三十年(指如淨禪師得法後,於寺住持)。既是如此,故打併調度,不得懈怠。其調度,有九夏安居(指掩室閉關修行),是佛佛祖祖的頂顛、面目,是親曾皮肉骨髓。拈來佛祖的眼睛、頂顛,以為九夏的日月。安居一枚,即是喚作佛佛祖祖(意即,夏『安居』是佛正傳的法教,即是佛行履)。
安居之頭尾,是佛祖也。此外,更無寸土,無大地。夏安居之一橛,此非新非舊,非來非去。其量者,拳頭量也;其樣者,巴鼻樣也。然則,結夏來故,虛空塞破,十方無剩。解夏去故,匝地破裂,寸土非留。所以,結夏之相似于公案現成來,解夏之相似於蘿籠打破去。雖如是,親曾之面面,但皆掛礙結解也。萬里無寸草,還吾九十日飯錢來。
安居的頭尾(掩室閉關修行就是緣起法的公案現成),是佛祖。此外,更無寸土,無大地。夏安居的一橛,此非新非舊,非來非去。其量,是拳頭(禪師以此為真如法)量;其樣,是巴鼻樣。然而,結夏來,故虛空塞破,十方無剩。解夏去,故匝地破裂,寸土非留。所以,結夏是相似於公案現成來,解夏是相似於蘿籠(指三界緣起法)打破去(即結夏、解夏都是佛法的一元性)。雖是如此,親曾的面面,但是皆掛礙結夏、解夏。萬里無寸草,還吾九十日飯錢來(即緣起法是如幻)。
黃龍死心和尚云:“山僧行腳三十餘年,以九十日為一夏。增一日也不得,減一日也不得。” 所以,三十餘年之行腳眼,僅見徹者,但是九十日為一夏安居也。雖欲增一日,九十日還來競頭參;雖欲減一日,九十日還來競頭參,更不可跳脫九十日之窟籠。此跳脫者,唯以九十日之窟籠為手腳蹦跳也。九十日為一夏者,雖我這裡之調度,然非佛祖親自始為之,故嫡嫡正稟而至今日。
黃龍死心和尚說:「山僧行腳三十餘年,以九十日為一夏。增一日也不得,減一日也不得。」(《續傳燈錄》卷二十八 雪庭元淨傳) 所以,三十餘年的行腳眼,僅見徹的,只是九十日為一夏安居。雖欲增一日,九十日還來競頭參;雖欲減一日,九十日還來競頭參,更不可跳脫九十日的窟籠(即應謹守三個月的閉關期)。此跳脫,是唯以九十日的窟籠為手腳蹦跳。九十日為一夏,雖是我這裡的調度,然非佛祖親自始為之,是嫡嫡正稟而至今日。
是故,逢夏安居者,逢諸佛祖諸祖也;逢夏安居者,見佛見祖也。夏安居久已作佛祖也。此“九十日為一夏”,其時量雖是頂顛量。然非只一劫十劫,亦非只百千無量劫也。其餘時者,以被百千無量等劫所使得,九十日使得百千無量等劫波故,無量劫波雖逢九十日而見佛,然九十日未必與劫波有關。
所以,逢夏安居,是逢諸佛祖諸祖;逢夏安居,是見佛見祖。夏安居久是已作佛祖。此『九十日為一夏』,其時量雖是頂顛量(即世間量)。然非只一劫十劫,是亦非只百千無量劫。其餘時,是以被百千無量等劫所使得,是九十日使得百千無量等劫波,故無量劫波雖逢九十日而見佛,然九十日未必與劫波有關(即閉關時節是親見佛祖的時節,在這一元性的當下,就不落入時間相)。
是故,須參學;九十日為一夏者,非只是眼睛量。身心安居者,其復如是。使得夏安居如活活潑潑地,跳脫夏安居如活潑潑地,雖有來處,有職由,然非由他方他時移來,亦非由當處當時興起。若把定來處,九十日則忽來;若摸索職由,則九十日忽來。凡聖雖以此為窟宅,為命根,然遙遙超越凡聖之境界。非思量分別之所及,非不思量分別之所及,亦非思量不思量之不及。
所以,須參學;九十日為一夏,是非只是眼睛量(即非只是識心量,是依真如法位時節)。身心安居,其復如是。使得夏安居如活活潑潑地,跳脫夏安居如活潑潑地(指依真如法時節法位緣起),雖有來處,有職由,然非由他方他時移來,亦非由當處當時興起(因緣起法是識心依真如法緣起,故有來處,但非一非異)。若把定來處,九十日則忽來;若摸索識由,則九十日忽來(即依真如法恁麼的緣起)。凡聖雖以此為窟宅,為命根,然遙遙超越凡聖的境界。非思量分別之所及,非不思量分別之所及,亦非思量不思量之不及(即『恁麼』的緣起,是心行處滅)。
世尊在摩羯陀國為眾說法,是時將欲白夏,乃謂阿難曰:“諸大弟子,人天四眾,我常說法,不生敬仰。我今入因沙臼室中,坐夏九旬。忽有人來問法之時,汝代為我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言訖掩室而坐。
世尊在摩羯陀國為眾說法,是時將欲白夏,乃告訴阿難說:「諸大弟子,人天四眾,我常說法,不生敬仰。我今入因沙臼室中,坐夏九旬。忽有人來問法之時,汝代為我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言訖掩室而坐。(部分經文見於《諸佛要集經》卷上)
然自此以來,已二千一百九十四年(當日本寬元三年乙巳歲)也。不達堂奧之兒孫,多以摩羯掩室為無言說之證據。而今邪黨則謂:掩室坐夏之佛意者,其謂用其言說者悉非實,是善巧方便也;至理者,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是故,無言無心當合至理,有言有念是非理。所以,謂掩室坐夏九旬間,只是斷絕人跡。此等人之所言者,多辜負世尊之佛意也。
然自此以來,已二千一百九十四年(當日本寬元三年乙巳歲)。不達堂奧的兒孫,多以世尊在摩羯陀國閉關為無言說的證據。而今邪黨則說:坐夏閉關的佛意,其是說用其言說的悉非實,是善巧方便;至理,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無言無心當合至理,有言有念是非理。所以,說閉關坐夏九旬間,只是斷絕人跡。此等人的說法,多是辜負世尊的佛意。
謂若論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則一切之治生產業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也。謂言語道斷者,是謂一切言語也。謂心行處滅者,是謂一切心行。況乎此因緣本不為尊無言。通身入泥水入草,唯是不免說法度人,不免轉法拯物也。自稱(佛祖)兒孫者,若言坐夏九旬是無言說,當謂還吾九旬坐夏來!
若論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則一切的治生產業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言語道斷,也即是說一切言語。而心行處滅,也即是說一切心行。況乎此因緣本不為尊崇無言。通身入泥水入草,唯是不免說法度人,不免轉法拯物(即有緣起法即是有佛行履,言說、不言說都是佛行)。自稱佛祖兒孫的,若說坐夏九旬是無言說,當是還吾九旬坐夏來(即閉關修行也是法教,不可虛度)!
赦令阿難曰:“汝代為我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此佛儀,不可空看過!大凡掩室坐夏,爭為無言無說哉?且若是阿難,當時則當白世尊曰:“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作麼生說?縱說恁麽,要作什麼?”如此說後,當聽取世尊之道。
囑咐阿難說:『汝代為我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此佛儀,不可空看過!大凡坐夏閉關,爭為無言無說呢?且若是阿難,當時則當白世尊說:「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作麼生說?縱說恁麽,要作什麼?」如此說後,當聽取世尊的法教(這裡道元禪師認為,世尊說的『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阿難當時沒問明白,後被誤解佛道第一義諦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一切法不生』是指緣起法的虛妄不實,『一切法不滅』,是指真如法的法住法位。而佛道第一義諦是無四相的一元性,修證一如、心法一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都還是二元性的慮知分別)。
而今之一段佛儀,大凡是說法轉法之第一義諦,是第一無諦也,更不可為無言說之證據。若以此為無言說,則“可憐三尺龍泉劍,徒掛陶家璧上梭”也!是故,九尋坐夏者,古之轉法輪也,古佛祖也。而今之因緣中,有“時將欲白夏。”當知不免行九旬坐夏安居也;免之,則是外道也。
而今的一段佛儀,大凡是說法轉法的第一義諦,是第一無諦,更不可為無言說的證據。若以此為無言說,則是『可憐三尺龍泉劍,徒掛陶家璧上梭』!(《嘉泰普燈錄》卷三 佛性法泰頌古) 所以,九尋坐夏,是古轉法輪,是古佛祖。而今的因緣中,有『時將欲白夏』。當知是不無行九旬坐夏安居;若無,則是外道。
蓋世尊在世,或於仞利天九旬安居,或於耆闍崛山靜室中與五百比丘安居。五天竺國之間,不論處所,時節若至,則白夏安居,行九夏安居。而今現在之佛祖,以是最最之一大事而行之。此是修證之無上道也。《梵網經》中雖載有冬安居,然其法未傳,唯九夏安居之法相傳。親見正傳五十一世。
蓋世尊在世,或於仞利天九旬安居,或於耆闍崛山靜室中與五百比丘安居。五天竺國之間,不論處所,時節若至,則白夏安居,行九夏安居。而今現在的佛祖,是以最最的一大事而行之。此是修證的無上道。《梵網經》中雖載有冬安居,然其法未傳,唯九夏安居的法相傳。親見正傳五十一世。
《清規》云:“行腳人欲就處所結夏,須於半月前掛褡,所貴茶湯人事,不倉猝。”謂半月前者,即指三月下旬也。是故,須於三月內前來掛褡也。四月一日以後,比丘僧已不來也。諸方之接待及諸寺之旦過,皆鎖門。所以,四月一日以後,雲衲皆安居於寺院,掛褡於庵裡。或安居于白衣舍,是先例也。此是佛祖之儀也,當慕古修行!拳頭鼻孔,皆面面占居寺院,掛褡于安居之處。
《禪苑清規》卷二 結夏章說:「行腳人欲就處所結夏,須於半月前掛褡,所貴茶湯人事,不倉猝。」 所說半月前,即是指三月下旬。所以,是須於三月內前來掛褡。四月一日以後,比丘僧已不來。諸方的接待及諸寺的旦過寮,皆鎖門。所以,四月一日以後,雲衲皆安居於寺院,掛褡於庵裡。或安居於白衣舍,此是先例。此是佛祖的行儀,當慕古修行!拳頭鼻孔,皆面面暫居寺院,掛褡於安居之處。
然則,魔黨曰:“大乘之見解,其當要樞。夏安居者,聲聞之行儀也,不可勉強修習。”如是謂者,未曾見聞佛法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是九旬安居坐夏也。設有大乘、小乘之至寶,然九旬安居之為枝葉、花果也。
然而,魔黨說:「大乘的見解,其當要樞。夏安居,是聲聞的行儀,不可勉強修習。」 如是說的,是未曾見聞佛法。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是九旬安居坐夏。設有大乘、小乘的至寶,然九旬安居則是為枝葉、花果。
雖四月三日粥罷始行事,然堂司從四月一日,於戒臘之榜,預先告知理會。四月三日已粥罷,則將戒臘牌掛於眾寮前。謂掛於前門之下間之窗外。寮窗皆是簾子也。粥罷掛之,放參鐘後收之。三日至五日,掛之。收之時節與掛之時節同。
雖四月三日粥罷始行事,然堂司從四月一日,以戒臘的排榜,預先告知理會。四月三日已粥罷,則將戒臘牌掛於眾寮前。是掛於前門的下間的窗外。寮窗皆是簾子。粥罷掛之,放參鐘後收之。三日至五日,掛之。收之時節與掛之時節同。
彼榜,有掛之規式,不依知事、頭首,依戒臘書之。已于諸方經頭首、知事者,則各書“首座”“鑒寺。”充數職者,當書其中奉職年數多之職。曾經住持者,則書“某甲西堂。”雖經小院之住持,不為雲水所知,則常藏之而不稱。若是師之會裡,雖是西堂者,亦無西堂之儀。亦有書“某甲上座”之例。多歇息于衣缽侍者寮,是勝例也。更之充衣缽侍者,或充燒香侍者,是舊例也。況乎其餘之職,皆隨師命也。他人弟子來,設充小院之住持,然大寺院尚請為首座、書記、都寺、鑒寺等者,是依於先例也,模範也。自稱已充小院小職,則為叢林所笑也。好人雖經住持,然尚藏其小院而不稱也。榜式者,其如是。
彼榜,有掛的規式,不依知事、頭首,是依戒臘書寫。已於諸方經頭首、知事的,則各書『首座』『鑒寺』。充數職的,當書其中奉職年數多的職稱。曾經住持的,則書為『某甲西堂』。雖是經小院的住持,不為雲水所知,則常藏而不稱。若是師的會裡,雖是西堂,亦無西堂之儀。亦有書『某甲上座』之例。多歇息於衣缽侍者寮,是勝例。更之充衣缽侍者,或充燒香侍者,是舊例。況乎其餘的職位,皆隨師命。他人弟子來,設充小院的住持,然大寺院尚請為首座、書記、都寺、鑒寺等地,是依於先例,是模範。自稱已充小院小職,則為叢林所笑。好人雖經住持,然尚藏其小院而不稱。榜式,是其如下。
某國某州某山某寺,今夏結夏,海眾戒臘如後。
陳如尊者
堂頭和尚
建保元戒
某甲上座 某甲藏主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建保二戒
某甲西堂 某甲維那
某甲首座 某甲知客‘
某甲上座 某甲浴主
建曆元戒
某甲直歲 某甲侍者
某甲首座 某甲首座
某甲化主 某甲上座
某甲典座 某甲堂主
建曆三戒
某甲書記 某甲上座
某甲西堂 某甲首座
某甲上座 某甲上座
右,謹具呈。若有誤錯,各請指揮。
某年四月三日,堂司比丘某甲謹狀
如是書之,書於白紙。用真書書,不用草書、隸書等。掛時,用布線,粗兩米粒許,付在紙榜頭掛之。比如簾額之直。四月五日放參罷則收之。
四月八日者,佛生會也。
如是書寫,書於白紙。用真書書,不用草書、隸書等。掛時,用布線,粗兩米粒許,付在紙榜頭掛之。比如簾額之直。四月五日放參罷則收之。
四月八日,是佛誕生法會。
四月十三日齋罷,眾寮之僧眾即於本寮煎點諷經,寮主行其事。點湯燒香,皆是寮主修之。寮主於眾寮之堂奧安排其位。寮首座者,則安排於寮之聖僧之左邊。然寮主出,燒香行事也。首座知事等,則不趣此諷經,只本寮之僧眾行也。
維那事先修理一枚戒臘牌,十五日粥罷,掛於僧堂前之東壁,即掛於前架上附近,正面之後南間也。
四月十三日齋罷,眾寮的僧眾即於本寮煎點諷經,寮主行其事。點湯燒香,皆是寮主修之。寮主於眾寮的堂奧安排其位。寮首座,則是安排於寮的聖僧的左邊。然寮主出,燒香行事。首座知事等,則不趣此諷經,只本寮的僧眾行之。
維那事先修理一枚戒臘牌,十五日粥罷,掛於僧堂前的東壁,即是掛於前架上附近,正面的後南間。
《清規》云:“堂司預設戒臘牌,香花供養。” 四月十四日齋後,掛念誦牌於僧堂前。諸堂同掛念誦牌。至晚,知事事先于土地堂撒香花,撒於額前。集眾念誦。念誦之法者,大眾集定後,住持人先燒香,次知事、頭首燒香。如浴佛時之燒香之法。次維那依位走出正面,先向住持人問訊,次向土地堂問訊,面北,向土地堂念誦。詞云:
藕以熏風扇野,炎帝司方。當法王禁足之辰,是釋子護生之日。躬哀大眾,肅詣靈祠,誦持萬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加護得遂安居。仰憑尊眾念。
《禪苑清規》說:「堂司預設戒臘牌,香花供養。」 四月十四日齋後,掛念誦牌於僧堂前。諸堂同掛念誦牌。至晚,知事事先於土地堂撒香花,撒於額前。集眾念誦。念誦之法,是大眾集定後,住持人先燒香,次知事、頭首燒香。如浴佛時的燒香之法。次維那依位走出正面,先向住持人問訊,次向土地堂問訊,面北,向土地堂念誦。詞說:『藕以熏風扇野,炎帝司方。當法王禁足之辰,是釋子護生之日。躬哀大眾,肅詣靈祠,誦持萬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加護得遂安居。仰憑尊眾念。』
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 打鐘
圓滿報身盧遮那佛 同
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同
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同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同
大聖文殊師利菩薩 同
大聖普賢菩薩 同
大悲觀世音菩薩 同
諸尊菩薩摩訶薩 同
摩訶般若波羅蜜 同
上來念誦功德,並用回向,護持正法,土地龍神。伏願神光協贊,發揮有利之勳。梵樂興隆,亦錫無私之慶。再憑尊眾念: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時若鼓響,大眾則赴雲堂點湯之座。點湯者,庫司之所辦也。大眾赴堂,次第巡堂,就被位,正面而坐。知事一人行法事。所謂行燒香等也。
上來念誦功德,並用回向,護持正法,土地龍神。伏願神光協贊,發揮有利之勳。梵樂興隆,亦錫無私之慶。再憑尊眾念: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時若鼓響,大眾則赴雲堂點湯之座。點湯,是庫司之所辦。大眾赴堂,次第巡堂,就被位,正面而坐。知事一人行法事。所謂行燒香等。
《清規》云:“本合鑒院行事,有改維那代之。” 須於念誦以前寫榜,呈首座。知事搭袈裟,帶坐具,相見于首座時,或兩展三拜畢,則呈榜於首座。首座答拜。當與知事之拜同。榜放於箱中,鋪以袱子,讓行者拿去。首座迎送知事。
《禪苑清規》說:「本合鑒院行事,有改維那代之。」 須於念誦以前寫榜,呈首座。知事搭袈裟,帶坐具,相見於首座時,或兩展三拜畢,則呈榜於首座。首座答拜。當與知事之拜同。榜放於箱中,鋪以袱子(包裹或覆蓋用的布單),讓行者拿去。首座迎送知事。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