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統一物理學》 (七) 涅槃與永恆



《統一物理學》 () 涅槃與永恆



個體自我與宇宙自我同立一棵樹上。因沉溺於無明,個體自我誤以為自己就是身體。其結果便是,在逆境中深感無助,深感痛苦。然而,此同一個自我,藉著靈性的練習,能夠造就美好的境界,而且能夠領會自己即是無任何屬性的宇宙自我。當它抵入此境,就會覺悟到自己的崇高身分,就會擺脫所有的悲傷。(白騾氏奧義書》() 4.7)

在這無常之世,一切都處於變化之中。但是萬物被神()所充滿。踐行棄絕和對真我的強烈覺知。勿追逐他人之財富。(伊薩奧義書》)

當你親證了你與宇宙自我的一體性,你便從因無明而來的種種鐐銬中解脫,從此不再受制於生死輪迴。但是,假如你持續冥想宇宙自我,死後便抵入第三個狀態,即天神的席位—換言之,你與大自在天合為一體,你會獲得你想要的一切,你將全然滿足。然後,你臻達解脫。(就這樣,一步又一步,你會抵達最終的目標。) (白騾氏奧義書》() 1.11)

粗糙的元素,譬如地水火風空等,對於瑜伽士不再是粗糙的元素,而構成了他們的屬性(亦即色生香味觸等)。因為他們的身體已然得以轉化,不再有粗糙屬性,他也不再受制於生老病死。他的死亡在乎他自己的意志。(白騾氏奧義書》() 2.12)

一位瑜伽士的自視,猶如明燈自照。他也十分清楚自己與梵乃是一體。其結果就是超越了生死,超越了輪迴。他擺脫了因無明而來的誘惑,既然已經認識了自照發光的自我,他就從各種無明桎梏的影響中擺脫出來。(白騾氏奧義書》() 2.15)

聖者云:『我已經認識這個偉大的實相。它超越無明,猶如太陽般放光。一位靈性追索者若是認識這個自我,他就超越生死。此外,再無別的路途能夠臻至斯境。』(白騾氏奧義書》() 3.8)

我知道這個自我,它永不衰老,它是永恆,而且,它還是萬有的自我。它遍及一切,無處不在,它深藏於每一存在者的內心。那些認識梵的人說,它無生(亦無死)。他們說,它是永恆的。(白騾氏奧義書》() 3.21)

當人們在世上勞作,他的行為皆處於三德的框架之內。換言之,他必須考慮生命的方向與目標:如果目標不是指向他自己,而是指向神,那麼其所行的諸多事端,都不會構成我執之因,宛似他並沒有做任何一件事情一樣。於是他變成了一個全新的人,不再身處無明。(白騾氏奧義書》() 6.4)

梵是純然無垢,沒有形式,它居住於心靈之中的那個發光和精緻的秘密空間。這梵是純潔的,它比陽光更明亮。那些認識自我的人,他也認識梵。(禿頂奧義書》() 2.2.9)

自我無法被弱者所認識,那些沒能支付足夠的專注的人也無力認識它。同樣地,如果沒有棄絕,即便付出艱苦的勞動,無論精神還是體力,也不能認識它。但是,智者會運用所有這些方法,工作不止,這樣他才能認識自我,進入梵的居所,與萬物融為一體。(禿頂奧義書》() 3.2.4)

「一個陷溺於罪孽中的人是不可能親證自我的。同樣的命運發生在另外幾類人身上:比如那些因貪念感官欲樂而使自己心意紊亂的人,比如總是追求行動之結果的人。抵達自我的唯一途徑是藉助智慧。」(卡塔奧義書》() 1.2.24)

2.1.1 「由自己誕育出自己的我主所創造的感官有著天然的不足,那就是它們天生朝向外界。這也解釋了為甚麼人們可以看得清外部的世界,卻無法看明內在的自我。只有那些稀奇的智者,他們尋求永生的奧秘,而將自己的感覺器官由外界縮回,從而看清了內在的自我。」(卡塔奧義書》() 2.1.1)

2.1.2 「那些幼稚的人總在追逐著外界的事物,他們也總是要落入死亡張開的巨大羅網。而有智慧的人則不然,他們知道真正的永恆在哪裡。這也正是他們為何會拒絕塵俗的一切之緣由。因為他們深知其短暫意識的本性。」(卡塔奧義書》() 2.1.2)



從《統一物理學》理論來看,宇宙萬物的構成、運動和相互作用,存在著統一的性質和結果,這也必存在主宰這些運作的統一物理法則。作者在經典物理中發現一個物理量,其不僅僅是一個反應空間屬性的恆定常數,而且對所有粒子包括各種波動(如光波、電磁波等)都有統一的物理形式。這個恆定常數是hc (即普朗克常數與光速之乘積),作者稱之為『角能量』。(page200)因為在經典物理中,粒子的動量mv乘上距離物理量(波長λ或半徑r等,即mvλ=h、或mvr=h/2π),稱之為角動量。若等式兩邊再乘以光速c則就具有能量的意義,即mvcλ=hc、或mvcr =hc/2π。當運動速度的v=cmc2λ=hc、或mc22πr =hc,此式表示有能量和角度的概念,即運動是一種類似圓周的往復式空間運動。故hc稱之為『角能量』。而這一常數只反映空間的屬性(或空間基本單元屬性)當空間背景溫度改變(如從2.725K上升至300K)時,hc會有變化

當代物理告訴我們一個事實:任何粒子、任何光波、無線電波其能量和康普頓波長都遵循此物理規則,即Eλ=hc,宇宙中無論多大能量的粒子或波動,其能量和能量波長(即康普頓波長)的積都是一個常數。因此能量守恆、動量守恆都在角能量守恆的範疇內。角能量概念的出現使得宇宙物理學法則在物質統一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物質運動變化規律的統一性。在《統一物理學》理論中,角能量hc就是統一的力(切確的說是統一的相互作用形式)。所以空間單元理論提出統一的物質基礎—空間基本單元m0,以及統一的運動法則—角能量hc,構成了整個宇宙的物理學法則。粒子的能量之所以在封閉空間會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周運動,不停得往復運動,是取決於其能量波的動能—位能的相互轉換

從公式E=hf =hc/λ=hc/2πR知道能量與半徑距離是有反比關係,由此作者提出『角能量密度,J』概念(page201),也就是角能量在以粒子核心為中心、半徑為R的球空間等距離球面積上的強度分布,J核子內部 =E/λ=E/2R=hc/4πR2。由於相互作用力的公式Fpp=hc/2πR2,故Fpp=2J,表示粒子間通過空間的相互作用力,即是各自空間角能量密度之和。這種角能量的關係,是指粒子(或波動)自身的內部6維空間(即封閉的圓粒子的能量密度球體,是以其康普頓波長(λ)為半徑的球型空間)的能量運動關係。所以宇宙間的任何一個能量波動,都可以用一個空間角能量密度圓與其對應的直徑乘積來表示E= hc/λ=JD (D=2R),而這半徑R可以對應著無限大或無線小的圓半徑(這即是摩耶幻力、業力之源頭)。這種核空間角能量的概念,是指空間基本單元構成的真實空間,而空間角能量密度將改變空間能量形態。因此看來,現實中的空間對應的是我們所謂的可以被彎曲的空間—黎曼空間

雖然所有粒子的能量運動關係符合Eλ=hc,但在粒子外部(即距離粒子核心大於λ時)的空間角能量,因是粒子對3維空間的輻射(用於參與物質間相互作用),故不同於內部的空間角能量hc因為一個粒子康普頓波長(λ)的圓周是由137個激發態的空間單元體波長(r0=r粒子)所圍成,即λ粒子=137 r0=(1/α) r0(這α=1/137即是精細結構常數)。所以,等效的外部空間角能量是αhc,即外圍空間單元體的能量傳遞輻射,都是依著粒子圓周上的激發態空間單元體能量。由於這粒子外部分的角能量是存在於粒子與粒子之間,並主導著物質間的通過空間的相互作用法則,故稱之為『空間角能量(page201),即核外部空間角能量密度J核子外部 = αhc/4πR2萬有引力就是這彎曲空間的展現。對於AB兩粒子間的作用力,FAB=JA+JB=2J=αhc/2πR2,即物質間空間角能量密度的疊加形成相互作用力。

角能量是空間基本單元屬性,故其能量傳遞是光速。外部空間能量的耦合,也將影響著內部空間能量的運動。從空間單元理論看,當一個粒子內部其完成了一個完整的角能量hc波動循環週期時,在外部空間就形成1/α個空間角能量αhc,而這個1/α個空間角能量αhc又同時耦合形成一個內部的角能量hc。當然這樣的循環耦合需要在穩定粒子之間(質子—中子、質子—電子),透過空間基本單元的光速能量傳遞。由於宇宙的物質都是以原子/分子為單元構成,萬有引力根本上就是這些物質集團之間的長程相互作用力。對於核子內部是核力的範疇,其角能量均為hc,但核力力程僅限於核子內部。核子外部都有帶電荷電子,電荷就是核子在外部空間的角能量體現。在空間中的波動裡,是以電能—磁能的相互轉換來體現

現代物理中,對於像光子、電子、各種夸克這樣的無法分割的基本粒子,其粒子的自旋性認為是內稟性質。例如傳遞電磁作用力的光子,自旋數為1;傳遞萬有引力的光子,自旋數為2;傳遞夸克間的強作用力的繆子,自旋數為1;傳遞弱作用力的W/Z玻色子,自旋數為1;電子自旋數為1/2;夸克自旋數為1/2;希格斯玻色子在基本粒子中比較特殊,它的自旋為0。自旋為半奇數的粒子稱為費米子,服從費米-狄拉克統計;自旋為0或整數的粒子稱為玻色子,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複合粒子的自旋是其內部各組成部分之間相對軌道角動量和各組成部分自旋的向量和,即按量子力學中角動量相加法則求和。對於像質子、中子及原子核這樣的亞原子粒子,自旋通常是指總的角動量,即亞原子粒子的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的總和。亞原子粒子的自旋與其它角動量都遵循同樣的量子化條件。通常認為亞原子粒子與基本粒子一樣具有確定的自旋,例如,質子是自旋為1/2的粒子,該自旋態由亞原子粒子內部自旋角動量和軌道角動量的結構決定。原子和分子的自旋是原子或分子中未成對電子自旋之和,未成對電子的自旋導致原子和分子具有順磁性。

量子力學中粒子的自旋是有方向性,具有自旋的粒子也具有磁偶極矩。從《統一物理學》理論來看:任何物質都是由存在於空間的基本物質單元構成,所以任何相互關係(作用力)都是由構成空間的空間基本單元來傳遞的。而傳遞各種相互作用關係的空間基本單元的能量形態(自旋),卻是由參與相互作用關係的粒子角能量形態(自旋)決定。(page226)所以空間基本單元由於所承載的能量形態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旋(這可能就是習氣種子的源頭)。如空間基本單元在傳遞電磁作用力時,自旋數為1;在傳遞引力時自旋數為2。這些自旋數來源於參與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夸克、質子等基本粒子的自旋數為1/2),並且可以透過空間基本單元理論的推導出各種相互作用力中的空間基本單元的自旋數。例如兩獨立粒子(質子—電子)間的作用力公式中FAB=JA+JB=2J,即表示21/2自旋的粒子,在同一個空間單元上疊加,就使這空間單元有2X(1/2)=1的自旋。而萬有引力是核子—核子之間的作用力,核子的自旋是1(質子—電子或質子—中子的兩個1/2自旋粒子的疊加),故疊加後的自旋為2。其實弱、強、電磁相互作用力都是擁有自旋為1/22個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故角能量相疊加後在空間基本單元的總自旋就為1。而萬有引力是由4個自旋為1/2的粒子之間的疊加作用,因而總的疊加自旋為2

從《統一物理學》理論推導來看,空間基本單元應該具備10維度(9維度加上時間維度)才能滿足其所顯現的各種屬性。(page229)空間單元在其微小尺度(10-15m)下,3個維度的每一個維度都被彎曲成2維封閉空間,故形成3個相互垂直的封閉子空間。即是說空間單元的內部是一個獨立的6維空間,如同一個球空間一樣;而單元外部又是一個大尺度的、平直的3維空間。其實如果從更大尺度來看,我們所處的3 維空間仍是彎曲的3個相互垂直的封閉空間。對於6維空間的每一個封閉空間,都存在有正—反方向的2種運動,所以封閉的6維空間就有64種最基本的運動模式,也稱為總量子數。6維空間結構的空間單元,其能量傳播是以角能量形式,於3維大尺度空間體現。角能量就是一種彎曲球面型態的能量傳播。空間單元傳播的光波形式,是一種特殊形式—電磁波,這是由空間單元所承載的『光子』,在3 個維度矢量方向上同時產生交互變化(電場—磁場)的傳播。這是具有6維屬性的粒子,在大尺度3維空間運動軌跡的特點。空間基本單元具有電子態能量時,由於能量在6為封閉空間運動,引發3個垂直方向(運動平面)的磁矩矢量。這就形成了3個維度,這即是我們日常所謂的3維空間

由空間基本單元理論知道,由於空間的構成是空間基本單元,而且其是6維結構,所以宇宙空間才會具有大尺度的3維結構,也會有更大尺度的6維空間如黑洞現象、時空彎曲。6維空間的形成是因1維空間的彎曲,而這1 維彎曲會有正—反對偶的運動矢量。因而6維空間中的能量波動,就必然因彎曲封閉而形成粒子性,因正—反向性而產生對偶粒子,如正電子—負電子、質子—反質子。所以粒子性的物質,是因為空間的彎曲使能量封閉於2 維空間而有自旋性。如果只有3 維,則能量應該是波動性而已,如光波、電波。在這10-15m微小尺度空間,能量的運動模式是以互藕形式存在,即能量波長的頭和尾是相接的(即起點也是終點)(page233)這點類似駐波,進而保持永恆的相對靜止這是6維空間屬性的基本粒子(如質子、電子)能量不是可被輕易釋放出來,而可以長久存在宇宙空間的原因3維大尺度的空間具開放性,能量可以有無限的運動空間及變化形態,故保持不斷變化是能量運動的主要旋律。微小如基本粒子的運作,甚至巨大如宇宙星體的運行,都是這種6維結構的空間基本單元以不同維度方式體現出來的。

空間基本單元是有長度的,其能量波長可以因激發的能量不同,而有不同的波長(Eλ=hc)。空間基本單元激發態的能量愈高,其波長愈短如電子λe= 2.4263102389 X10-12m、質子的λp= 1.32140985623 X10-15m6維結構的空間基本單元運動狀態—能量傳遞狀態(如激發態的電子、質子的空間基本單元不同),恰恰是影響空間基本單元6維結構的唯一方法。從空間基本單元理論知道,基本單元的6維結構在構成基本粒子時,也是以6維結構的方式如質子中的夸克E1595819。夸克E1595819是唯一一種能承載全部四種相互作用力(弱力、強力、電磁力、萬有引力)的基本粒子,因此可以認為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單元也是夸克。核子內部的夸克是緊密的被封閉在核子中間,故強作用力是夸克之間在10維空間內部直接接觸的相互作用力。而電磁力、萬有引力不是粒子直接接觸之力,故須透過10維空間屬性的空間基本單元來做媒介。10維空間結構是有一個時間維度的,因為空間單元的運動、空間和時間是緊密相關的。當空間的維度可以被彎曲時,也表示空間的維度可以被延伸和壓縮。這點從空間單元在不同激發態能量有不同的粒子(如電子、質子)半徑可知。因此對應於空間維度的伸縮性也就對應著時間維度,如此時間與光速的相對應其實就是空間的屬性—空間能量態的標誌(因此由眾多E1595819結合體『即638327600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400E1595819結合體』構成的有情八識神經組織物質也應具有這些屬性,而這些屬性也造就第八阿賴耶識有異熟的業種)

中國的周易太極圖產生於6千年前,西方人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創立了微積分、二進位制,乃至現代的電腦科技。易經是透過『三三』制的6爻卦象,推演出64卦來預測吉凶。《統一物理學》作者認為,周易八卦圖所擁有的64量子數,正是指向宇宙物質、心靈(存在有)的基礎—空間基本單元(佛性),是具有6維結構的空間屬性。在易經的推演中可得到的信息,包括空間單元理論所推導的質子內部的結構、能量級數序列Σ(n=1→∞)Ep/34n、量子數(6466137861)等。(page242)從空間單元理論推導知道,這64量子數也正是因能量在封閉的6維空間運動的模式,能量的運動所產生的角能量和空間角能量是基本作用力的來源,而四大基本作用力是整個宇宙物質世界運作的動力與軌則,所以易經的古老智慧用陰陽兩儀及64卦象來推演事務的吉凶是有理論的基礎。

《統一物理學》理論提供了靈魂存在的6維空間性主體—空間基本單元(佛性),來建構E1595819結合體(夸克)6維複合性結合空間,以及進一步由這些E1595819結合體組合成穩定的物質粒子(638327600空間單元=400E1595819結合體)有情識種籽。六道眾生依不同業力而集合這些有情識種籽發展出八識體,眾生再依有情八識當載體可以承載業力種子—不同激發態能量的空間單元集合體。這2.725K空間單元能量海運轉,具備有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的所有特性,『原人』與『原質』因此而誕生。能量海中的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以激發態能量運轉的是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而此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相連接的複合性結合體是原人(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而且這『原質』與『原人』是一體的存在。胚胎肉體物質性的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是由遺傳基因的DNA決定其基本結構(如三十二相等福德業因)。胚胎肉體中所建構的第八阿賴耶識體與第七末那我執識體的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複合性結合體,誕生時是受外部環境物質性的能量所影響;第六意識體的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複合性結合體,則會因成長與環境的接觸而變動著;五根識體因與外部環境從誕生當下就接觸著,故誕生時的宇宙能量也會影響其結構與運作。所以胚胎肉體中八識體物質性許多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維複合性結合體能量狀態與誕生時的環境時辰,決定了所接受投胎的中陰身福德業力的許多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複合性結合體能量狀態

人道有情第八識的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複合性結合體的諧振是無法直接接觸到五根(眼耳鼻舌身)所緣的外境,五根識的業行因受第六意識所主導,常處於二元性的分別,而且是經由第六意識所建構的名相、好惡分別所篩選,這也就是所作的二元分別業行會成為異熟種子的主要原因。例如一生偏好鼻、舌兩根所涉外塵的能量諧振(如畜生類),將使第八阿賴耶識體中這種香、味的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複合性結合體的結構明顯,這就形成強烈的異熟種子,也將決定中陰身的投胎去處。所以業行與輪迴的運作,道理就像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也是古印度婆羅門的智慧教誨:「如果你崇拜甚麼,你就將與它合一,如火祭的儀軌。」。如果人道有情業行不依著有分別的第六意識,則第八識體的638327600空間單元穩定的6物質體複合性結合體的諧振是直接接觸到五根(眼耳鼻舌身)所緣的外境,這是一元性的業行,如此是『原質』與『原人』的一體性存在(我即是梵性相一如)。這樣一體性存在的中陰身將是無所謂的投胎,因為它與萬物共諧振、與萬物共生滅,故無明顯的中陰身。也就是說,能以一元性的業行,則有情識體將因一體性而融入空間單元能量海,這即是涅槃永恆







參考資料:

1.《統一物理學》 姜放著,第十四~十六章。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2. 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3. 《自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87%AA%E6%97%8B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統一物理學》 (六) 業力與輪迴


《統一物理學》 () 業力與輪迴



梵是通過心念之力將自己顯現出來。起初,創造的種子活躍起來;從這種子裡就誕生了布魯納,然後,從布魯納生出末那(意即宇宙心靈)。接下來,生出了諸元素,再就出現了諸世界。諸世界是因著諸業而來。只要有諸業,則必會有諸多業果。所以,諸多業果就以這種方式無窮無盡地展開,再無終結。(禿頂奧義書》() 1.1.8)

有兩隻鳥,密切相關,十分相像,它們立在同一棵樹上(指個體自我與宇宙自我同居一個身體之內)。一隻鳥吃著成熟的果子(指個體自我的受業報);然而,另外一隻則沒有任何果實。它僅僅像一個旁觀者在目擊(指宇宙自我之無為)(白騾氏奧義書》() 4.6)

個體自我所呈現出來的各種或粗糙、或精細的形相,皆根據其過去的行為與心靈品質。這同一個自我也許呈現為完全不同的個體,則是因了它全新的身體與隨身帶來的德性。(白騾氏奧義書》() 5.12)

已經認識了自我的敏銳之智者,他們對其所獲的這種知識全然滿意。這種知識使得他們從感官享樂的依附中解放出來,而且,他們的心意總是靜定而平衡。這些智者感覺到了與遍在之梵的一體。他們與梵一道,融入所有人,所有事物之中。(禿頂奧義書》() 3.2.5)

一個人認識了他自己,也就認識了梵,這個世界的支撐者。他也會明白這個世界正因為安住在梵那裡,才會被我們看見。如果有人崇拜這種認識了自我的人,他將不再返身去追求任何的感官欲樂,而徹底擺脫了輪迴。(禿頂奧義書》() 3.2.1)



『電』是在公元前585年希臘的哲學家塞利斯因發現琥珀可以吸引小物體,所以『電』這詞是從希臘文的琥珀演變而來1785年庫倫由實驗提出庫倫定律,Fe-e=q1q2/4πε0R2。尤其重要的是,庫倫強調:庫倫定律是用於真空,可能他知道非真空的分子之間的熱運動對電子的位能及其相互作用力會有影響。然而由空間單元理論推導,電子其實是質子能量的產物。2.725K的能量態下,氫原子的質子空間能量,即是推動其核外電子的能量。而從質子的組成夸克(E1595819)的空間結構知道,這一能量是源於10維度(9維加上時間維度)的,是存在於10維度空間內部的質子能量對外度10維空間的作用,而形成質子外部的空間能量。所以庫倫定律的作用,也可以看成是質子空間能量體系的體現。也就是說,電的相互作用力是由質子空間能量主導的。(page122)

作者發現空間單元理論推導的兩電子間作用力,與庫倫定律之間有ge-2.725K的互換因子,表示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僅僅是電荷的相吸或相斥關係,還有更高階的螺旋方式相互作用關係。亦即是說,作者認為電子間的相互作用,應該是其角能量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根據電學理論與空間單元理論推導的差異,因此本書作者提出下列假設(page126)

假設10:電子的電荷與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特性,仍然是質子能量的延伸。在不引用電荷庫倫、介電常數ε0,以及在2.725K下,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仍然可以用質子與電子的質量關係來表示。

所以傳統意義上的電場,也同樣是質子內部的空間能量在外部空間的延伸。空間單元理論從電子的質量、能量與相互作用力的精確推導,可以凸顯出物質的統一性與力的統一性

前面提到氫原子第一軌道的電子繞行質子,這質子—電子對不會發生像正—負電子對相遇相吸而碰撞,原因是:電子是質子空間能量的產物,質子分布於質子周圍空間的空間能量,維持著其外部電子的永恆運動。而這一現象也可以從空間單元理論的2.725K能量態來推導,質子與電子在第一軌道的能量分布密切相關且完全相等而證實。質子是由638327600個有自旋能量的單元構成,EP-m0-自旋=1.469891eV。無論質子或電子其內稟自旋的能量都佔其總能量的12.12% ~ 12.25%,也就是無自旋的EP-m0=1.30948eV。在經典物理及量子力學中,電子圍繞質子運動時,是以電子和質子之間交換虛光子進行。而有這種無自旋性的質子態能量空間單元的存在,使得核子能量的空間傳遞不再是用空間響應或場的概念,而是由實在的空間物質(空間基本單元)來承擔質子—電子之間能量的傳遞工作。空間基本單元是以光速作為質子—電子間能量交換媒介。(page148)

電子是由空間基本單元構成,而且在很高的空間能量密度下,電子可以由空間產生,尤其是可以產生於核子能量空間。即在核子能量空間中,以電子波長為軌道周長的平面軌道總能量就是電子的總能量。電子每運動一個電子能量波長(λe)的長度時,完成2π次能量交換,進而完成一個完整的能量交換週期。當電子在第一軌道上圍繞質子運動一周,質子—電子之間完成137次完整的電子能量交換。而這137=1/α,此α即是所謂的精細結構常數(page153)所以一個電子康普頓波長(λe)的圓周是由137個激發態的空間單元體波長(r0=re)所圍成,即λe=137 r0=(1/α) r0(α=1/137精細結構常數)。所以,電子的空間能量密度球體積是激發態的空間單元體積的(2π/α)3=(861.023)3=638327600倍,即經典物理學所謂的電子,是由638327600個激發電子態(即具有電子內稟自旋能量)的空間單元所組成。電子和質子都是10維的空間屬性,可視為一個1836倍的能量體系(質子)10維空間對另外一個10維空間量體系(電子)的作用。

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時的軌跡,常被稱為『電子雲』。『電子雲』也是一對粒子,並具有陶粒子、渺粒子等相同的能量構造。(page158)『電子雲』現象是因電子圍繞質子運動,最終是要完成一個完整的覆蓋以玻爾半徑為球半徑的球面軌跡。由此推導,可以發現『電子雲』是由一對正—負粒子屬性所構成。這種電子軌跡擁有兩種能量極性相反的的自旋(上—下自旋),正是由質子內部能量構造決定。這是由於質子內部電子有上—下自旋兩種極性相反的能量的影響。此也決定了原子的二極性,及由原子構成的宇宙世界是以二元方式演變的。所以可以知道質子內部能量構造所決定的外部空間能量,成為原子構成分子的基礎。從質子內部空間能量的分布看,質子在任何一個方向上的能量體系都是配對的二極性,正—負極性或左—右旋成對出現。也可以理解為:核空間能量也同正弦波一樣有正—負極性,所以電子在質子空間能量的軌道運動時,會發生上旋—下旋的翻轉。

由於質子能量的二極性特質,能量最穩定的模式就是:兩個質子支持的空間能量結合在一起。此時兩個質子體現在電子上的上—下自旋能量會互相結合,而成為兩個不需要翻轉的電子。此即是原子通過空間能量(外夸克)共享相互結合成為分子。此模式也正是原子核中的質子—中子也是通過共享夸克結合成原子的,質子內部的一個夸克能量為:E1595819=EP/400= EP/(20)2,質子外部的空間能量(外夸克)為:E空間能量= EP/(200)2。所以,核子(質子—中子)之間通過共享夸克能量形成元素,而元素原子之間通過共享核子外部夸克能量形成分子。在多核子(質子—中子)的元素其外圍電子的交換能量的數目也增加,但因質子內部能量對總空間能量的支持有極限,可支持的外圍電子是少於84個。所以原子序83(Bi)是一個臨界穩定元素,原子序大於83的元素都是不穩定的放射性元素。(page160)

1820年丹麥奧斯特發現:通電流的導線會使附近的磁針發生偏轉。同年安培發表了兩根通電流導線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即安培定律。磁力被認為是由電荷運動所產生的基本力。由空間基本單元理論知道,因6維微小尺度彎曲的封閉空間效應,電子的結構就是「光速運動的能量波」,以自己的能量波長λe為軌道的圓球(其圓周半徑為λe/2π)。依此理論,當兩個電子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兩個之間電子的磁相互作用力與兩個電子之間的電相互作用力是等效的;也就是說:磁就是電。所以靜止的電子體現出所謂的『電』性能,而當電子以普通速度在空間中運動就形成所謂的『磁』;但當電子的在空間中的運動速度達到光速時,這所謂的『磁』就變成了『電』。這即是經典物理Maxwell方程式的電和磁相互等效和轉換的理論基礎。

因此本書作者提出下列假設(page164)

假設11:運動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磁力)的特性,仍然是質子能量的延伸。在不引用電流與真空磁導率常數概念,以及在2.725K溫度的情況下,運動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仍然可以用質子和電子的質量關係式來表示,並與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電力)也擁有共同形式的表達方式同電場一樣,磁場的物質基礎也同樣是空間基本單元

而且從電和磁的作用力公式推導發現,當氫原子的第一軌道電子速度VH1為光速時,對應著的是核強作用力。因此作者提出下列假設

假設12如果空間是由統一的一種物質—空間基本單元構成的話,那麼存在於空間的物質間相互作用力從根本上就是一種統一形式的力(page171)

如核子(質子、中子)內部的核力—強力的公式表達:Fp-p-空間單元理論—2.725K=hc/2πR2Fn-n-空間單元理論—2.725K=hc/2πR2。值得注意的是電相互作用力是1維的,而磁相互作用力是在電相互作用力延伸下的2維相互作用力。依此的推導,物質間(原子之間)的長程力—萬有引力,也應該是由空間基本單元所媒介,也是在電相互作用力延伸下的3維相互作用力。因此作者提出新的假設

假設13(page173)

    依假設5空間單元的半徑(或者說空間單元受激發後可構成的最初級的穩定體佔據空間的半徑)接近(受能量態影響,空間單元體積會有變化)或與經典電子半徑相同。(即空間單元體受激後處於電子能量態下,r0=re=2.8179X10-15m)。同時質子或中子的核半徑為1.2 X10-15m。因此同等尺度下,質子、中子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只能同時與一個空間基本單元相互作用。

    空間基本單元的能量為m0c2,運動速度為光速,故動量m0c是不變的。因此空間基本單元作為核子(質子或中子)與核子相互作用的媒介,在核子(質子或中子)與核子相互作用中交換的總動量恆為m0c。同樣,空間基本單元之間的能量傳遞也是以光速進行。並引發引力是以光速傳播。

    由於核子(質子或中子)與核子及空間基本單元能量與動量,mpcmncm0c均是各向同性的。

    核子(質子—質子、質子—中子、中子—質子、中子—中子)間的長程相互作用中,同空間基本單元的動量交換是3維的

    參照強力、電力、磁力公式,可以得到統一力的形式,空間基本單元理論提出萬有引力的公式。例如2.725K下,2個氫原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為:FG-空間單元理論—2.725K=2(hc/2πR2)(m0/(mp+me))3

由這些理論推導與假設可以知道,空間基本單元論揭示物質間統一的相互作用力。在前幾章中,空間基本單元論由2.725K下的空間基本單元,可以推導出各種基本粒子如夸克、繆子、質子、中子等的質量與結構。而這些基本粒子是構成分子、聚合物、物體、山、河、星球、星系,甚至黑洞等。尤其是黑洞,所有的物質形態都將在黑洞中分解還原為空間基本單元,故黑洞可以理解為高能量密度的『真空』。所以空間基本單元論也揭示宇宙物質統一的物質基礎(page194)

前面提到依《統一物理學》結合《奧義書》的觀點來看,眾多E1595819通過共享的結合體以激發態能量運轉的是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而此眾多的E1595819相連接的6維封閉空間的結合體是原人(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而且這『原質』與『原人』是一體的存在《統一物理學》理論發現核子(質子、中子)的兩大因素:能量體是空間單元素數集合E1595819能量級數序列Σ(n=1→∞)Ep/34n非連續的『能量包』方式傳遞能量。從統一物理學觀點看,這兩大因素決定了所有的物質與相互作用力的統一形式。從《奧義書》的觀點來看,這兩大因素的參與有情識(『原人』)與無情法(『原質』)之間諧振作用,使得有情識的E1595819結合體結構改變,將是摩耶幻力的源頭也是執取根塵會導致業力輪迴的主因

奧義書說梵的幻力,稱作摩耶。「應知原質,即世界受造的質料,就是摩耶」,即是『有相之梵』摩耶有三種德行:薩埵(喜德:使心光明、輕快與歡喜)、羅闍(懮德:使心活耀、散亂與躁動)和答摩(暗德:使心遲鈍、無力與昏暗)。這裡摩耶的三種德行,是指『欲界』的六道眾生有情識,即因欲界有情識是以五根識執取五塵原質為根身,而有根塵相接(即有情識的E1595819結合體與原質的E1595819結合體之間的能量共振—力的交互作用)摩耶三德變化。天道有情識的德行偏薩埵(喜德,偏瞋性),人、阿修羅道有情識偏羅闍(懮德,偏貪性),畜生、惡鬼、地獄道有情識偏答摩(暗德,偏癡性)。無色界與色界的初禪天以上成就是斷外五塵,所以不受五根識執取五塵時,因根塵相接而有摩耶三種德行的變化

欲界眾生的『人道』有八識:『金胎(有異熟業種的第八阿賴耶識)理性(第七末那我執識)心意(第六意識)五根識(感官的對象),是多根識對多塵境,霎那變換的散心位,利用名相建立的虛妄身,而有虛幻的相續存在。原人(真如白淨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都是未激發態的空間單元體的結合,無自旋的能量顯現是純然的、無垢的、淨靜的鏡面。金胎(有異熟業種)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因其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呈現各種微弱激發態的能量而有自旋性(這即是無明的業力種子),其若遇上有相同能量態的物質會因引力的交互作用而有諧振,此時『金胎』中的這一種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種子會因諧振轉變成該物質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的空間結構與自旋能量。這是業識因遇緣而有異熟果的運作機轉


生命體最基本的單元~去氧核醣核酸(DNA),在一般物種的DNA是由核苷酸重複排列組成的長鏈聚合物,尺度則約3A~100A。而人類的DNA是寬度約2224埃(2.22.4奈米),每一個核苷酸單位則大約長3.3埃(0.33奈米)。在整個去氧核醣核酸聚合物中,可能含有數百萬個相連的核苷酸。例如人類細胞中最大的1號染色體中,就有22千萬個鹼基對;所以23對的染色體就有將近40億個鹼基對。通常在生物體內,去氧核醣核酸並非單一分子,而是形成兩條互相配對並緊密結合,且如藤蔓般地纏繞成雙螺旋結構的分子。

從《統一物理學》理論來看(page261)DNA在細胞活著的狀態是依靠分子之間的熱運動運作。但當細胞死亡後,宇宙的空間溫度只有2.725K。此時氫原子一個單質子的原子,可以提供其外圍的電子等效於244K的動能能。同時有更強大核子空間能量的氧原子,可以提供6個外圍電子的運動。這一引發超導現象的核子空間能,在維持DNA電磁波的存在起暫時的能量供應作用建基於氫氧體系的DNA,可以在擁有共同核子空間能量體系下的氫氧元素,應用其共同的能量相互作用,形成穩定的物理體系~雙螺旋結構的分子。並且還擁有統一性的運動屬性,進而幫助DNA電磁體系維持有限的活動形式。這種有限的活動形式,足以支持DNA電磁波的空間能量體在毫無生氣的宇宙2.725K下的存在生物以腦幹組織為中心的神經迴路電磁波,於生命死後或可形成『中陰身』的能量體。

依阿含經及唯識學,『欲界』的特性:()有三欲:飲食、睡眠、情愛,故名欲界。()由修習上品十善,升四王天、忉利天。()若修十善,坐未到定,乃生上四層空居天(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由禪定力,故不依地;無定力者,不得空居。()四王、忉利有忿怒相,以上皆善相。()欲界六天皆有男女之別。()有王臣之別。所以欲界有情八識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所體現的三德變化與十善業、十惡業有關。所謂十善業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慾、不嗔恚、不愚痴;十惡業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綺語、惡口、兩舌、貪慾、嗔恚、愚痴。(這裡將業行簡化為十善業、十惡業是配合簡約的奧義書摩耶三德,如果詳論則有唯識學的心王、心所的百法業行差異。)

十善業行是戒除身體的六根感官去接觸六塵,那麼『金胎』中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業因種子就不會因諧振轉變成該物質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的空間結構與自旋能量(業果)。也就是說,善業行(白法)使欲界有情的八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自旋性趨小,能量趨向較低、少物質性;如此『金胎(有異熟業種的第八阿賴耶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就愈趨向於『原人(無異熟業種的白淨識)(這即是七佛偈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相反的,惡業行(黑法)使欲界有情的八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自旋性趨強,能量趨向較高、多物質性。也就是說,善業行使欲界有情『中陰身』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自旋能量趨向較低、較輕,趨向於天道有情識的德行—薩埵(喜德,偏瞋性)惡業行使欲界有情『中陰身』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自旋能量趨向較高、較重,趨向於畜生、惡鬼、地獄道有情識的德行—答摩(暗德,偏癡性);若行善惡雜行使欲界有情『中陰身』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自旋能量適中,趨向於人、阿修羅道有情識的德行—羅闍(懮德,偏貪性)中陰身』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電磁波,欲界有情死後飄盪於真空的『空間單元能量海(或稱佛性)。當遇到有欲界有情胚胎的誕生,因胚胎肉體物質性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自旋能量振動與『中陰身』的八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發生諧振,此時即是輪迴投胎的時節。

(這裡身口意業行引起的八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影響,簡化只討論自旋能量振動。其實,從理論的角度看能量的增加影響因子除了自旋頻率ν,還有波長(即空間單元體的體積,此會影響能量密度)、環境溫度(此會影響能量輻射),即E=hν=hc/λ=hc/2πR。也就是說空間單元體本身對能量的運轉,仍可透過五大地水火風空的運作轉變。)







參考資料:

1.《統一物理學》 姜放著,第九~十三章。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2. 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統一物理學》 (五) 個體自我與無明業力


《統一物理學》 () 個體自我與無明業力



宇宙自我與三德連接,就稱之為個體自我。那時,它就有了執念促成自己去行各樣的事情,故也承受其行為的所有業果。其不同的形相與所承受的業果彼此匹配。這些形相由三德而出,或神靈,或男女,或蟲豸。故此,五氣之主人(個體自我)所擁有的生命形態,實由其行為決定。(白騾氏奧義書》() 5.7)

梵是通過心念之力將自己顯現出來。起初,創造的種子活躍起來;從這種子裡就誕生了布魯納,然後,從布魯納生出末那(意即宇宙心靈)。接下來,生出了諸元素,再就出現了諸世界。諸世界是因著諸業而來。只要有諸業,則必會有諸多業果。所以,諸多業果就以這種方式無窮無盡地展開,再無終結。(禿頂奧義書》() 1.1.8)

從梵生出了七種感官,也從它生出了七種感覺,七種所感知的對象,七種覺知,每一生物體內七種感官所居的七個座位。除非它們是活躍的,否則感官就消融於自我,屆時(如無夢之睡眠),自我就安居於心的洞穴之內。(禿頂奧義書》() 2.1.8)

「超越於人的感官的,是感官的對象;超越於感官對象的,是人的心意;超越於人的心意的,是理性;而超越於理性的,是「大我」。」(卡塔奧義書》() 1.3.10)

「未顯現者超越於偉大之自我,宇宙之大我超越於未顯現者。沒有比宇宙之大我更高的事物了,它意味著所有成長的終點,這是人可抵達的終極歸宿。」(卡塔奧義書》() 1.3.11)

「智者將語言返回心意,將心意返回至清澈的理性,將理性返回至偉大之自我(金胎),將偉大之自我返回至純粹之自我(阿特曼)。」(卡塔奧義書》() 1.3.13)

它細微如拇指,卻龐大若宇宙。作為萬物最本質的存在,它居住在萬物的心中。它是知識的根源,它藉著起伏不定的心念顯現自己,惟其內心潔淨,才能做出正確決定。誰領會這一點,誰就臻入不朽之域。(白騾氏奧義書》() 3.13)



《統一物理學》推導發現強作用力產生於夸克(E1595819)的能量,而電磁力、萬有引力也是產生於強力,因此也可以說電磁力也是產生於夸克。此即:空間單元的素數集合體(E1595819)的能量也同樣主導著原子和原子之間的外部空間相互作用,而這點可以從統一的力公式(F空間單元理論—2.725K=hc/2πR2X(參與作用的動量/自身能量動量)參與交換的維數)中完全體現出來。(page172)作者發現所有元素中(除氫元素外),氧元素原子核能量最接近夸克能量的整數(6350.0048)倍,使氧原子和夸克能量有很好的共鳴諧振。(page96)這一現象直接導致氧原子核外電子,具有更強烈的、統一的與夸克能量諧振的能量。這一諧振能量充分體現在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群體的運動上,使得氧元素構成的氧化物可以在高溫下,依然是支持超導現象的唯一物質。

作者發現將一個元素的原子核能量(不包含外圍電子),除以夸克(E1595819)的能量,作為衡量該原子核對內部穩定性及外部空間能量的體現程度,稱為原子空間能量特異性係數Ο(page97)由於夸克(E1595819)的能量作用不僅限於原子核內部的構成與穩定,同時也直接決定著原子外部的空間能量,而這一外部空間能量直接導致電磁力與萬有引力的產生。因此元素的Ο直接反映出該元素原子的外部結合屬性,其中Ο值最接近於1的,也就是其原子核總能量恰恰是夸克能量的整數倍時,是可以提供最大可能核子空間能量的元素。如氫的Ο值是1,氧的Ο值是1.0048,碳的Ο值是1.0185,因而這三種元素構成的體系都有很好的核子空間能量提供,併構成生命物質的基礎,比如水、醣分子、脂肪、胺基酸、DNA等。同時可以發現Ο值很大的元素,如鈹(25.1035)和砷(23.8986),因這些元素有很大的傾向,需求外部空間能量來形成穩定的能量體系—即達到內部核能量為夸克能量的整數倍,因而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自然界的劇毒物。

從這空間單元理論知道:電磁力、萬有引力也同樣和空間單元素數集合體(E1595819)—夸克能量保持絕對一致,因而原子空間能量特異性係數也同樣反映出該元素原子和夸克能量的共鳴或協調性。元素的Ο值越接近1的,就和引力的效應越強烈。但如果原子核內部的總能量不再是空間單元素數集合體(E1595819) 的整數倍,就使得原子的能量級數序列不穩定,因此容易引發原子核的分裂—裂變,或從外部空間獲取能量而有聚變。如此原子核空間能量受影響,也影響到該原子和其他原子的結合程度與能量交換。根據這種性質,作者提出原子核能量特異性係數Ω,來表示該原子核能量的穩定度。(page98)元素的Ω值越大,表示該元素的原子不穩定,容易發生核聚變或裂變,但也表示該原子有可利用的核能量價值,如鈾Ω=3.03859、氚Ω=1.9895、氘Ω=12.59447、氧Ω=1.0010、氫Ω=1.0000Ο值和Ω值大於4以上的元素,其原子核在合成後的總能量能量級數序列不平衡,因而顯出某種程度的不穩定。Ο值越大的元素,表示其有很大的獲取更多相鄰原子的核子空間量慾望,易造成其他元素原子空間能量的不穩定。Ω值大的元素,表示其核反應越強烈。

依玻爾的理論:氫原子的核外電子在軌道上運行時具有一定的、不變的能量,不會釋放能量,這種狀態被稱為定態。電子吸收光子就會躍遷到能量較高的激發態,反過來,激發態的電子會放出光子,返回基態或能量較低的激發態。所以電子軌道是量子化,能量是量子化的,能量最低的狀態叫基態,其他狀態叫做激發態。但從《統一物理學》觀點,核子體系是要求其內外粒子都運轉在其空間能量軌道上的,而且所有空間都是充滿有能量的空間單元。核子附近的空間基本單元能量,既受到核子能量的影響,也要受背景環境溫度輻射影響,也就是說電子軌道是受質子能量影響的。因為質子和夸克都是9維空間屬性,因此導致電子的圍繞軌道運動與特殊的電磁波動。因此本書作者提出下列假設(page111)

假設9:在空間背景溫度2.725K條件下,氫原子的電子軌道半徑仍然是質子康普頓波長λp空間單元素數集合體E1595819能量波長的直接產物,是質子康普頓波長λp在核外空間的整數倍的延伸。氫原子電子的軌道能量也直接取決於質子能量,以及質子的空間能量,並符合空間基本單元理論的能量空間分布原理。

所以依照空間單元理論,氫原子(質子能量)的體系中,核內外能量是統一的。在第一軌道上運轉的電子是永遠也不會被質子上的正電荷所吸引,而落入質子內核上。這一點也正說明了此理論所推導的,電子也是質子能階能量的產物。而且電子的電荷依然應該是質子自旋能量的產物,這也解釋了為何每個質子要帶有一個正電荷,並且外圍還要有一個負電荷電子圍繞的普遍規律。此理論從2.725K真空能量推導,這溫度能量不僅與電子、微中子、質子等各種粒子緊密相關,甚至延伸到原子的電子軌道及電子磁矩等物理量。所以我們所面對的現實物理世界,就是一個以空間基本單元為主體的非『真空』世界(梵界)和一個由空間基本單元構成的原子、分子為主體的各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世界的疊加(page115)

依空間基本單元理論推導的質子空間能階是以Epn=Ep/n2分布,λpn=n2λp(page110)空間能階的分布關係,基本上是涵蓋整個宇宙的全部粒子(包括原子分子物質)的內部、外部相互關係。而這能量的能階分布影響整個宇宙粒子的運作法則,也正是業力、星相學、紫微斗數等的理論源頭。所以電子的軌道運動不是獨立的物理現象,是與核子(質子—中子)內部的粒子構造是統一的核子空間能量分布原理導致統一的能量構成體系。所以從這個觀點來看,當空間基本單元受激後有自旋性,就會有慣性質量,也就會與所有宇宙中有慣性質量的物質發生相互作用的引力,巨大的如星系、黑洞、太陽、恆星,甚至小到周圍鄰近的粒子,如質子、中子等。也就是說,一個人胚胎誕生時,除了遺傳基因決定了他的物質性身體(及其E1595819空間單元結合體6維結構的有情識)結構,宇宙中的其他物質能量也影響著他的身體(及其有情識)的發展與運作。

上一篇中提到眾多E1595819通過共享的結合體以激發態能量運轉的是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而此眾多的E1595819相連接的6維封閉空間的單元結合體是原人(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而且這『原質』與『原人』是一體的存在。而且三界眾生是由不同程度E1595819相連接的結合體構成其有情識,如欲界眾生的『人道』有八識,是多根識對多塵境,霎那變換的散心位,利用名相建立的虛妄化身,而有虛幻的相續存在。『人道』的八識中,『金胎』(有異熟業種的第八阿賴耶識),是超越於理性的;『理性』(第七末那我執識),是超越於心意的;『心意』(第六意識),是超越於『五根識』(感官對象)的;『五根識』(感官的對象),是超越於五根(眼耳鼻舌身)感官的。而『原人』(真如白淨識,即純粹之自我(阿特曼)),是超越於偉大之自我—『金胎』的

此中原人(真如白淨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都是未激發態的空間單元體的結合,無自旋的能量顯現是純然的、無垢的、淨靜的鏡面。金胎(有異熟業種)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因其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呈現各種微弱激發態的能量而有自旋性(這即是無明的業力種子),其若遇上有相同能量態的物質(原質)會因引力的交互作用而有諧振,此時『金胎』中的這一種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種子會因諧振轉變成該物質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的空間結構與自旋能量,也就是『金胎』6維空間明鏡識性的顯現『原質』像理性(第七末那我執識)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是隨時與『金胎』中被激發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諧振的,並產生原質』是『』的覺知(即物我一如、梵我一如),同時將這原質』像的諧振運動傳給了『心意』(腦神經迴路構成的第六意識)心意』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被『理性』的諧振所激發後,會在其龐大的單元結合體結構中的某區域產生諧振而改變這區域的單元結合體結構(這是名相記憶分別的源頭)五根識(感官的對象)是利用感官接觸外部所遇的物質(原質)能量振動,再將此振動同時傳給了『金胎』與『心意』。這樣『人道』八識複雜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與身體內部肉體物質性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諧振形成個體自我運作著。

這八識腦神經迴路複雜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就構成了『人道』的肉身『本有』,以及電磁波場的法身『本有』,在人死後以『中有』法身飄盪於真空的『空間單元能量海(或稱佛性)當遇到有人胚胎的誕生,因胚胎肉體物質性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能量振動與『中有』法身的八識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發生諧振,此時即是輪迴投胎的時節。而這『中有』法身八識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投生的位置,即是《奧義書》所說,是細如拇指(從物質面看,可能指人的腦解剖位置—橋腦、中腦與延腦的生命中樞;從非物質面看,《顯揚聖教論》說:「有情命終後。或者有中陰(即中有),就是將出生有色界的。或者沒有中陰,就是將出生無色界的。」)。這胚胎肉體物質性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是由遺傳基因的DNA決定其基本結構。胚胎肉體神經迴路中所建構的第八阿賴耶識與第七末那我執識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這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的意義),誕生時是受外部環境物質性的能量所影響;第六意識的E1595819的單元結合體,則會因成長與環境的接觸而變動著;五根識因與外部環境從誕生當下就接觸著,故誕生時的宇宙能量也會影響其結構與運作。這也是星象學、風水學、紫微斗數等的理論可以預測部分人在世間的運作的原因





參考資料:

1.《統一物理學》 姜放著,第八章。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2. 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