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統一物理學》(十一) 從空間單元理論談:識與中有的演化

      基本粒子的演化成各種元素,是由中子、氫、氦等低原子序的元素,在宇宙形成的高溫環境中,不斷地撞擊、融合、分裂過程,原子序不斷的增加(核外電子也增加),但只有能依五十四進制周期的三維立體結構新元素才能穩定存在。由元素周期演化的八卦圖可知,元素在每一維(包括第四維)上的變化,周期結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這一重要規律可能就是「宇宙全息重演律」的基礎。(《太極太玄體系》第18) 也就是說,粒子、元素的演化,並不是依著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為原則的。而空間基本單元理論就發現,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原子空間能量特異性系數O,以及原子核能量特異性系數Ω(《統一物理學》,第797)。元素的O值越接近1,就同引力的效應越強烈,這是因為該元素的原子與夸克能量有強的共鳴或協調性,如氫、氧、碳等,這些也是有機物的主要構成元素。近來台灣中研院和日本的跨國科學團隊,透過ALMA觀察銀河邊緣證實,這是人類首度偵測到「複雜有機分子」形成的繭狀物,也就是孕育生命的材料,顛覆過去認為銀河系邊緣不存在「複雜有機分子」的認知。ALMA是目前地面最大的望遠鏡,此次不僅觀測到很少在銀河系邊緣出現的新生恆星(原恆星),更偵測到各種含碳、氧、氮、硫和矽的分子,甚至有包含多達9個原子的複雜有機分子,顯示宇宙的化學複雜性。在銀河邊緣被觀測到的複雜有機分子,可能是較大的「前生命分子原料」,也就是說是孕育生命的材料,如甲醇 (CH3OH)、乙醇(C2H5OH)、甲酸甲酯(HCOOCH3)、二甲醚(CH3OCH3)、甲酰胺(NH2CHO)、丙腈 (C2H5CN)等。

     《統一物理學》結論來看,眾多夸克(E1595819)通過共享的結合體(638327600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400E1595819結合體)以激發態能量運轉的是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而此眾多的E1595819相連接的6維封閉空間的結合體(638327600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的結合體)原人(佛性識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而且這『原質』與『原人』是一體的存在地球是因引力與約270300K溫度形成的娑婆空間,充滿著空間、氣體分子與水氣。所以空間單元的存在形態,與外太空2.725K「真空」的空間單元形態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常溫下電子、質子發生激發態能量「退耦」後,留下的6維封閉空間的結合體即成為粒子的「中有」體(是無激態能量的無垢佛性識」,指激態能量在消亡之後,到下一期激態能量再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氧,氮、水、二氧化碳等氣體分子,是以共享電子或質子的複雜6維結構體。當發生化學作用、光合作用等時,所需的電子、質子,可能就是直接從6維結構的「中有」空間單元體形成。化學反應中電子、質子的出現可視為投胎行為,而這是量子層級的輪迴。除了基本粒子電子、質子外,其他的物質分子是不會有自己的中有體。物質分子如水、元素、氣體分子,甚至如糖、鹽分子等雖有三態的變化,其空間單元識體並不會改變但若物質分子是在化學反應時,就會發生分子結構改變,所以無垢的分子識體也改變。物質分子的行為會不會留下曾經發生過的痕跡,可以從化石的考古研究得知。從化學物質的同位素(C-14),可以得知有機分子、細胞生物的演化年代與過程。雖然分子結構相同,物質分子行為仍會留下業力的垢跡。

     目前科學家多數認同的觀點是,生命起源於能自我複製的有機分子,最可能是胺基酸分子。而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分子,且人類的每一個細胞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因此蛋白質可說是生命的基礎。細胞的生理運作是由多種蛋白質,配合某種特定蛋白質所組成的酵素發生生化反應而生成的。細胞進一步演化出支配特定蛋白質和酵素組合的RNADNA(去氧核醣核酸),而DNA是在細胞核內染色體,儲存著建構生命的基因密碼。演化出物質性的基因體,儼然即是累世的業因種子。所以遺傳物質如RNADNA能攜帶過去行為的痕跡成業力,但因眾生生命死亡後的物質會化學分解,對生物體而言,所有這物質性的業因種子並不會不變的持續存在,而且不管是RNADNA都還是以白淨識為依的。雖然眾生生命會透過生殖的方式,將攜帶累世業力的遺傳物質轉移給下一代,但這與宗教所謂的帶業因種子的賴耶識輪迴是不一樣的。依據阿含經教義,賴耶識是生命物種死後所留下的影子。這影子可以攜帶累世業因種子,遇緣而相應投胎,遇緣而種子產出現行。生命眾生子代染色體所攜帶的遺傳基因,是由父母的基因結合。雖可解釋物質性的過去垢跡,但卻無法說明業力身口意善惡現行的自種自受,與帶業輪迴的佛法教義。所以早期演化出現具遺傳物質分子的演化,只能說是業力的賴耶種子與三界眾生的「阿賴耶識」一起演化。至於因行為而有自作自受的業力薰習賴耶種子,應是演化出第六意識的分別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後的運作。

     物種生命的遺傳基因要演化出能產生自作自受的賴耶影子的相應與輪迴,需要到神經細胞與神經迴路的演化出現第六意識才開始。因此眾生賴耶識的投胎不是在精卵結合時,而應是胚胎發育出基本神經迴路脈動波時。前一世「物質有」死滅,而後一世「物質有」未生,這中間的「空有」需要有乘載的角色~則能量激發態的空間基本單元複雜聚合體應是乘載的主體,也就是說:前一世「物質有」的空間基本單元聚合體所誘發的就是眾生輪迴的中有身西方的科學家認為人死後沒有所謂的投胎轉世,但是這不代表這個人就真的完全消失在世界上了。物理學家愛因斯也曾在相對論中指出,人的靈魂其實是腦電波。他認為,人死之後,靈魂即腦電波會轉化成一種能夠飄蕩在空氣中的記憶腦波,這些記憶腦波會不斷地往大氣層外飄蕩。而後,在經歷了宇宙射線輻射等等,會再次重返到人間,並重新占據一個新生命的腦部,控制著他的生命活動。因此,不少西方科學家都對人死後腦電波依然存在持認可的觀點。量子大師薛丁格雖已經知道細胞核中有染色體,但他認為這種大分子之所以能夠攜帶遺傳訊息,其秘訣是在量子理論。可惜他不知道空間的靈魂~空間單元」的存在,否則人類靈魂的問題會在他的量子研究中解決。

     依佛法阿含經的教義是「鬼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長阿含經》卷二十曰:「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逐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所以無情法物質的識體是無法轉變成眾生死後所依的有情識體。物質的識體是無垢的,與帶業力的有垢賴耶識體是不同的運作方式,雖然它們都是由空間單元(佛性)識體所形成的。然而賴耶識(腦電波型態)的帶業力輪迴,確實也是需要能攜帶業力種子的DNA遺傳物質,才能有投胎、轉生的機會。由此看來,構成眾生肉體能量型態的空間單元體(報身,依他起性),是不同於構成靈體能量型態的空間單元體(法身,圓成實性);當然也不同於眾生肉體神經迴路所構成具分別意識的空間單元體(化身,遍計執性所呈現的社會化分身

     眾生的有情識體能否如愛因斯薛丁格所預測的以量子態的腦電波存在,一直是物理與哲學熱門的研究問題。1889年,美國工程師特斯拉 在實驗裡發現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8赫茲,就是後來的舒曼共振~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舒曼共振的頻譜在ELF波段,頻率為8Hz左右(這個值的說法很多,7.83/7.5/7.2等),恰好人類大腦的α波與θ波也近於7.8Hz,哺乳動物腦裏海馬體的頻率是7.83赫茲,於是有人將舒曼共振稱為“地球的腦波”。所以有情識體要以波動存在是可能的。腦波(Brainwave)是指人腦內的神經細胞活動時所產生的電氣性擺動。因這種擺動呈現在科學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故稱之為腦波。可以說它是由腦細胞所產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人類每一秒,不論在做什麼,甚至睡覺時,大腦都會不時產生像「電流脈衝」一樣的「腦波」。腦波依頻率可分為五大類:β波(顯意識 14-30HZ)、α波(橋梁意識 8-14HZ)、θ波(潛意識 4-8Hz)及δ波(無意識 4Hz以下)和γ(專注於某件事 30HZ 以上)等。所以生命神經迴路的電波活動,可能會對周圍的空間單元引起共振,形成共振的相應空間單元識體;也就是眾生的法身是以與腦波共振的型態存在。

     從人類的腦波來看,第六意識是透過神經組合的活動來支配身體的身口意,形成一個人的內外在的化身行為、情緒及學習上的表現。依《意識究竟從何而來》理論知道,意識心智的基本成分是醒覺狀態與圖像。前者依賴腦幹的神經核,後者依賴五根所感知的訊息,引起橋腦、腦島與大腦皮質的神經迴路所創造的地圖,所轉換成的圖像。賴耶種子識,與染色體基因無絕對直接關係,只是會與基因所形成腦幹的神經迴路相關。法身中有空間單元複雜聚合體所形成的賴耶識,會與波頻相應的某基因體報身生命神經迴路共振(投胎),其中有業力種子會影響報身神經迴路細胞的功能,包括開關其細胞基因的運作。白騾氏奧義書》(五,5.8)的法教中說:「自我在心靈的虛空裡被覺知。此空間細如拇指,然而,自我卻耀如日光。」,又如白騾氏奧義書》(三,3.13)說:「它細微如拇指,卻龐大若宇宙。作為萬物最本質的存在,它居住在萬物的心中。它是知識的根源,它藉著起伏不定的心念顯現自己。」所以從古老的宗教修行體證,認為:自我是在身體的「細微如拇指」空間裡,而這樣的說法也正符合人體生命中樞—橋腦與延腦的結構。《意識究竟從何而來》中,提出與傳統和常規相左的說法,認為心智不是只形成於大腦皮質中(page 92)。心智最先是顯現在腦幹中。腦幹的上丘會產生γ波段的電震盪,此現象被認為與神經元的同步活化有關。這也是大腦皮質外,唯一有此電震盪的區域。而生命將盡時,一般判定的腦死也是以腦幹活動的停止。當眾生於生命終時,橋腦神經γ波波動停止時,共振識體會脫離生物體,以法身中有漂盪於空間單元海。這眾生帶業力的識體,會以自己的波頻擴散,以等待相應的生命體神經γ波波動,相應的諧振發生時,就是再投胎的時節。最近科學家為一名患有癲癇的87歲患者測量腦電波時,患者心臟病發作,危及性命,因此意外讓科學家有了垂死大腦的紀錄。結果顯示,在心臟停止搏動的前後30秒,這名男性病患的腦電波模式與做夢或回憶相同。(發表在「老化神經科學前沿」)

 

 

 

參考資料:

1.《太極太玄體系》鄭軍著,中國社會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61刷。ISBN 7-5004-1104-9/B228

2.《統一物理學》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3.退耦: 退耦 (宇宙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4.中有: 中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5.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6. 愛因斯坦不想公開的秘密,游離腦電波(俗稱靈魂轉世投胎)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8lva94e.html

7.腦波: 腦波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8.《意識究竟從何而來(Self Comes to Mind)》 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 (C 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著,陳雅馨 譯。商周出版社,2012412日初版。ISBN 978-986-272-136-0

9. 發表在「老化神經科學前沿」的研究:臨終時大腦想什麼 科學家首次記錄到人生跑馬燈 | 科技 | 中央社 CNA

Enhanced Interplay of Neuronal Coherence and Coupling in the Dying Human 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