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

《統一物理學》 (十) 從空間單元理論談:有情識與無情法的演化

 《統一物理學》 () 從空間單元理論談:有情識與無情法的演化

 

「一旦我們發現併證明了浩瀚的宇宙空間中存在著基本物質單元,這無疑賦予了人們看似『真空』的空間以靈魂,使得人們將重新認識和發現宇宙空間的更多奧秘。」(《統一物理學》page 222)

 

     《創世紀》第一章說:「神創造天地之初,大地是空虛的、混沌;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神說:『要有光』,結果就有了光。」但是科學界最著名的宇宙緣起理論是「宇宙大爆炸」。大爆炸又稱大霹靂(Big Bang),是描述宇宙的源起與演化的宇宙學模型,這一模型得到了當今科學研究和觀測最廣泛且最精確的支持。宇宙學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觀點為:宇宙是在過去有限的時間之前,由一個密度極大且溫度極高的太初狀態演變而來的。根據2015年普朗克衛星所得到的最佳觀測結果,宇宙大爆炸距今137.99 ± 0.21億年,並經過不斷的膨脹到達今天的狀態。若要柔和這兩種說法可以這麼結語:依神的意志:『要有光』,就有了「宇宙大爆炸」的創生

     有光~「能量」的緣起之後的物質性演化,科學家認為不必有「神」的介入。但佛法的教義卻認為一切有情識與無情法都依佛性緣起,如釋迦牟尼佛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常住,無有變異。」、「遍界不曾藏」(《正法眼藏.佛性》)。聖經也有相似的說法如耶和華說你從水中經過,我必與你同在(《以賽亞書 43.2)、保羅說「上帝已將他的聖靈賜給我們」(《加拉太書3:5)宗教的這些說法是:靈性與物質是一起同在,也一起演化。若要柔和這兩種衝突說法有必要引用《統一物理學》的空間單元理論。依其理論一旦發現併證明了浩瀚的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空間單元」的基本物質單元,這無疑賦予了人們看似『真空』的空間以靈魂,使得人們將重新認識和發現宇宙空間的更多奧秘。光是由空間單元承載的,也就是說6維度的空間元的運動造成電磁波的傳播空間基本單元存在的能量態(絕對溫度),決定了宇宙的物理常數C、h、G、KB、α等,而這也決定了物理的自然運作法則。從前一篇元素演化的周期規律可知,物質存在的多重世界(quantum multiverse),所發生的「塌陷」方向是由自然法則決定的。也就是前面的初始條件、環境的宇宙常數與物理法則,與當下參與的所有能量共同決定塌陷的方向(《統一物理學 () 物質能量的周期運動與全息重演律由此可以做這麼結語:「空間單元運動的自然法則」~或稱「神的旨意」或稱「佛性功德」,決定著物質與靈體的一起演化方向

     宇宙創生前是似黑洞的狀態,內部是巨大能量密度,任何物質都將解體分裂為最基本的物質元素-空間基本單元,因此沒有獨立的粒子可以存在於黑洞中。也可以說黑洞是高能量密度的「真空」。這些空間基本單元會在不同的能量狀態下,將再次合成新的基本粒子,從而完成宇宙新物質形態的再循環。(《統一物理學》page 194)所以隨著「大爆炸」創生有光(能量)的宇宙,並進行基本粒子與地水火風空識的演化。依大爆炸理論宇宙開始於高溫、高密度的原始物質,最初的溫度超過幾十億攝氏度,隨著溫度的繼續下降,宇宙開始膨脹,密度也跟著下降。因為開始極高溫使空間基本單元處於開放狀態,當大爆炸數秒鐘後,伴隨著空間溫度的逐漸降低,空間基本單元的10維度中的6維度逐步封閉,進而將空間中的能量同步封閉在各自的6維微小空間中,形成自旋的慣性能量,開啟了基本粒子、元素晶體、分子及化合物的演化。宇宙早期存在的微小漲落在引力作用下不斷增大,最後逐漸形成今天宇宙中的各種天體。

     基本粒子與地水火風空識的演化,可參《統一物理學 六大的誕生》篇。因為空間基本單元作為構成『空』大存在的物質,具有可以在能量激發下產生波動(光波),以及可以以光速傳播波動能量的真實屬性。而《統一物理學》的理論來看,未激發的明鏡『空間單元能量海』是充滿光明的,是目擊者可以鏡像的呈現粒子的誕生,也就是說它就是『金胎』,就是『識』大。因為宇宙膨脹造成溫度逐漸下降,目前宇宙真空的2.725K溫度也不是最低能量態,會因輻射冷卻趨向於絕對0K,所以真空狀態中是充滿了負能量這種負能量使存在的能量傾向於最低能量態,造成物質的轉換會有自發對稱性破缺的特性,應該是『水』大的源頭。隨著宇宙降溫使空間基本單元6維封閉,也使有能量的空間單元運動時6維互相結合成各能量態的種基本粒子如輕子、電子(638327600個空間單元)、夸克(空間基本單元素數集合體E1595819)等。宇宙物質都是由原子核形成的原子,再結合成元素、分子等基本物質組成。所以這些物質的能量來源,都源於元素中的原子核,因此核中質子(400E1595819)、中子的夸克(E1595819)所提供的能量級數系列的『能量包』傳遞方式,應該是『火』大的源頭。因質子的自旋能量會造成核外電子的上、下翻轉,也是造成兩個核子傾向於分享軌道上的電子,而結合形成分子的原因。所以質子的自旋能量(正—反、位能—動能轉換)應是『風』大的源頭夸克是唯一可以參與四種基本作用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作用力、萬有引力)的粒子,而運作的方式是透過夸克以能量級數系列的能量傳遞交換。這四種基本作用力是穩定所有微小粒子甚至到巨大的星體的因素,這應該是『地』大的源頭。當元素演化出現時,六大的演化也成熟運作著了。

     眾多夸克(E1595819)通過共享6維封閉空間成結合體(638327600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400E1595819結合體),其以激發態能量運轉的是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而此結合體是638327600(=(2π/α)3)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400E1595819相連接的6維封閉空間的結構,即是原人(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而且這『原質』與『原人』是一體的存在。基本粒子的電子、質子都是由638327600=400x1595819個空間基本單元組成。見《統一物理學 () 原質與原人的誕生》所以宇宙是五大與識一起演化,這意味著三界(無色界、色界與欲界)是一體的疊加,也就是這宇宙就是八識()所依的法界;而演化的方向是從無色界、色界、欲界而複雜化。宇宙早期出現的各種天體星雲的組成主要是氫,其餘還有氦、氮、氧、碳等元素。從地質學時間及地球歷史事件來看,138年前誕生宇宙至42-40年前地球表面溫度降低使地殼得以凝固,大氣與海洋形成,是基本粒子、元素晶體、分子及化合物的演化的時間。在地球形成後的冥古宙40億前年部分為無生命時期,地球出現重要的氧、氫、碳、氮、硫和磷6種元素,成為有機物與生命演化的材料。依生物學演化論的說法,40年前最早生命的出現,可能是源於能夠自我複製的RNA分子,以及之後的DNA逐漸成為最主要的複製物。

     所以從空間基本單元理論來看,空間能量在集合成不同元素時,就開始展現出物質的不同個性與脾氣。空間基本單元理論認為,質子與中子結合後形成多核子的元素原子,而這結合的核子能量也決定了外圍電子的電子數量。因為核內6維封閉空間能量是封閉的,故是各種元素原子穩定的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必要條件。但核外空間是開放的,所以能量是以輻射波動表現傳至遠方。空間基本單元理論就發現,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原子空間能量特異性系數O,以及原子核能量特異性系數Ω(《統一物理學》,第797)。元素的O值越接近1,就同引力的效應越強烈,這是因為該元素的原子與夸克能量有強的共鳴或協調性,如氫、氧、碳等,這些也是有機物的主要構成元素。而從前一篇太極太玄體系》這本書的討論可知基本粒子的演化成各種元素,是由中子、氫、氦等低原子序的元素,在宇宙形成的高溫環境中,不斷地撞擊、融合、分裂過程,原子序不斷的增加(核外電子也增加),但只有能依五十四進制周期的三維立體結構新元素才能穩定存在。由元素周期演化的八卦圖可知,元素在每一維(包括第四維)上的變化,周期結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這一重要規律可能就是「宇宙全息重演律」的基礎。(太極太玄體系》第18)也就是說,粒子、元素的演化,並不是依著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為原則的元素晶體、分子結晶與長鏈大分子的結晶,雖是由空間單元(識體)的能量展現,但仍不會隨著環境改變自體的結構,識體應仍是所謂的「白淨識」「佛性識」~又稱阿摩羅識、無垢識,最早出自真諦三藏所譯經典中,習學真諦所譯經論的攝論宗以此建立九識學說。玄奘《成唯識論》中也提到了無垢識,但不認為它可另立為第九識,認為它只是善淨第八識的異名。到此,能量與識結合的物質,行為的一元性物理學基礎,仍是基於系統的「熱力學平衡~系統內的份子溫度(能量)是傾向於由高溫往低溫擴散,最後達均溫的平衡狀態。而這也是聖人提出「損有餘 補不足」、「民胞物與」、「博愛」的根源。這是因空間單元(神、佛性)的運作,使得系統的溫度傾向於平衡。因為空間單元是能量(光)的承載體!



 

 

參考資料:

1.《太極太玄體系》鄭軍著,中國社會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61刷。ISBN 7-5004-1104-9/B228

2.《統一物理學》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