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統一物理學》(十二) 從空間單元理論談:法身與生物的電磁波

      三身,大乘佛教理論中佛具有的三種身:應身(變化身)、報身(受用身)、法身(自性身)。後來衍生出眾生即是佛,所以眾生也皆具有三身。如《金光明經··卷三》所載:「化身佛」有化身、父母生身、隨世間身、生身、假名身等五名稱;「應身佛」有應身、受用身、報身、智慧佛、功德佛、法性生身等六稱;「法身佛」有法身、自性身、真實身、如如佛、法佛等五稱。依佛法教義:眾生此世所造身語意的業,是由這一體的三身所決定。依前一篇文章知道,由染色體基因所生長的,是構成眾生肉體能量型態的生物體~報身。依著這生物體神經迴路發育,與周遭的物質環境、社會文化所陶冶的是社會化角色的~化身。而依宗教理論、生物電磁理論,這物質的生物體會伴隨著存在它的「有」身~是法身。這三身的差別可以從同卵雙胞胎的研究得知。一個同卵雙胞胎是有完全相同的染色體基因;而且是在母親相同的子宮環境長成的,所以他們的報身是完全相同的。若這兩個個體在不同的語言、文化國度成長,就很明顯地成為兩個不同社會化的化身。但若兩個同卵雙胞胎,出生後在相同的語言、文化環境下成長,仍可表現出不同的興趣、性格,甚至個體的基因潛能表現也有異;所以兩個體也是呈現不同的化身。化身,是人文科學探討的領域;報身,是生物科學的研究範疇;而有趣的是法身,是宗教與量子科學活躍的天地。三身,也代表了眾生識心霎那的處於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變換。三身的趨力:化身是欲望(欲界),報身是能量(色界),法身是信心(無色界,此與頭腦的認知不同,此「信心」是指電磁波的共振),是如三祖僧燦《信心銘》所言的言語道斷、心行滅處的「信心不二」。

     一般是可以理解同卵雙胞胎(報身具相同遺傳基因)的兩個人,在不同的語言、文化國度成長將會型塑成兩個長相很像,卻差異很大的化身。但兩個同卵雙胞胎,在相同的語言、文化環境下成長,仍會有不同興趣、性格及做事表現的化身,這是一般人不易了解的。而這個縱使有相同染色體基因的報身,可以發展成兩個差異的化身,也正說明法身的可能存在與影響。先從宗教的說法來討論法身的作用。在原始部派佛教的輪迴教義就有「四有」的說法,如《大毘婆沙論》。四有,由說一切有部論師提出,指有情眾生之輪迴轉生,一般可分為中有、生有、本有、死有四期。本有,是有情眾生由出生,一直到死亡之間的生形態。死有,是眾生從死亡剎那,至中有出現的中間形態。中有,是眾生在死亡之後,出生之前的生形態。生有,眾生的投胎剎那,至本有之間的形態。早期佛法在《阿含經》中,並未說到阿賴耶識。到了大乘經典出現,開始有「識」的思想,也漸漸有八識的說法。譬如雜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就曾經以無生際、三毒斷、煩惱斷、有餘斷、如來藏等等名稱說第八識。而瑜伽行唯識學派主要依據《解深密經》而提出「阿賴耶識」的學說。如來藏學派進而認為,阿賴耶識是三乘佛法的唯一所依之如來藏,此也稱爲八識田、識田,稱其如同諸種子植入田中可育化萬有、業報。玄奘大師精通小大乘經典,他形容阿賴耶識是「去後來先做主翁」的輪迴主體;但他的著作中並沒有討論四有與賴耶識的差異。理由可能是在四有的輪迴過程,這帶業種子的主體會因所處的時空而有異。只有帶業主體與萌芽的報身投胎結合後發揮藏識功能,才能稱為阿賴耶識。

     依阿含經及唯識學,佛法把眾生阿賴耶識垢淨的差異區分成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與六道(地獄、惡鬼、畜生、人、阿修羅、天道)。眾生的三界輪迴依據,就是依其第八識(賴耶)帶業種子的垢跡粗重與否而定(可見《統一物理學》 () 業力與輪迴篇)。而佛法的修行教義,也是依循淨化這帶垢業的識,而循三界轉生解脫(見《沙門修行次第》篇)。從佛法眾生的轉生觀點看,雖然同卵雙胞胎是具相同遺傳基因的兩個報身,但這兩位眾生的四有是不同的。這兩位眾生「(帶業種子)的主體應該是具有相近的福德資量,才能投胎到人道且相同的父母親緣。但因這「」的業力種子有差異,雖然投胎擁有相同遺傳基因的報身(受用身),但其形成的兩個第八識(賴耶)帶業種子的垢跡不同,受用身的福德力因緣就不同。既然依佛法教義,眾生的三界輪迴是依循帶業種子的垢跡不同,眾生的投胎依據(尤其是業力要表現所必需的遺傳物質)應要有相當的共同性。演化生物學指出:地球上一切生物彼此的相似性遠比相異性顯著,如生物都使用相同的遺傳密碼、所有細胞基本上是以同樣的方式運作著。微生物、植物、動物都是由同一個祖先細胞繁衍而來(《複製之謎》page38)。從人類23對染色體(約有32億個鹼基)的基因來看,基因是存在染色體上,而且基因特別是指在DNA序列上,能夠表現出功能的部分。在人類的所有染色體上,約存在著30000個基因。有時單一個基因便能控制一種性狀的表現,然而,大部分的生理性狀,都是由一系列相關的基因一同調控而表現的。而有功能的DNA是佔很少數,在各種哺乳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竟有95DNA並沒有實際的功能或用途。人類基因組中,最新估計約有10萬個死亡的病毒基因。演化上,人類能夠閱讀、書寫和記憶生活中的點滴,是因為最初的魚類要登陸的過程中,受到了古老病毒的感染(《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page198)。可見35億年的生命演化信息都記錄在DNA中,只是不同的物種開啟了不同的基因,發展成不同物種的報身。

     眾生報身「有」的存在,對宇宙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很大的挑戰,尤其是生命。因為「有」是創造秩序而得的、是熵減少的逆定律方向;另外是生命複製能力,也挑戰遺傳信息的儲存與應用。在大自然裡,DNA負責儲存遺傳信息。人體細胞的平均直徑是5200微米,單一細胞的DNA可以包含一個人全部的信息:30億對鹼基;雖然不同組織細胞的染色體都相同,但不同組織的基因表現不同,才發展成不同的組織。依據最新的研究,身體裡的DNA能存下整個宇宙的數據,有這點才能支持眾生在三界帶業輪迴所需要的條件。人類基因組研究發現:基因組中的有功能基因很少,只有2%區域中有蛋白質密碼。基因組有兩個區域:一是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另一是安排哪種基因在何時應該啟動的「開關序列」。這種細胞中製造蛋白質程序的雙重組織特性,是所有基因組的共同特徵。動物、植物與真菌類都是這樣(《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page106)。眾生報身所依賴的遺傳基因是有一定的穩定性;但佛法教義所謂自作自受的「業」是要能寫入基因遺傳的。當前基因研究中最活躍和最具爭議的領域之一,是探究多細胞生物通過環境影響獲得的性狀是否可以遺傳給個體的下一代。除了確知環境可以影響真核生物中的基因表達,人類也可能將受環境影響的基因遺傳給後代(《遺傳學:從基因到基因組》page512)。我們直覺的認定:身體基因指導的生物化學反應是因,行為是果;但這個假設過度高估了基因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因為我們常忘記「基因需要被外在事物或是自由意志行為所啟動」:不是我們被全能的基因所支配,而通常是基因要靠我們的支配(23對染色體》page217)。由這生物學的結論來看佛法的教義,眾生自作自受的帶業輪迴是可以有依據的。至於眾生的報身所持的業種子,要如何投胎形成阿賴耶識、與如何在染色體間運作,這是宗教學、生物學與量子力學的研究話題。

     早期的物理學研究者涉入生命科學領域時,對生命現象的思考常是結合物理學與生物學的知識。如量子科學家薛丁格1944年出版的小冊子《生命是什麼-活細胞的物理學觀》中,提出了「生命的基本問題是信息問題」的觀點。但傳統生物學研究關注的是宏觀的物質能量系統,忽略了人體內微觀的信息運動及其控制系統。也就是說:從物理學的觀點看,生命是以生物電信號為載體的複雜信息運作系統,而這論點也正符合《統一物理學》作者所提出的『空間基本單元理論。以生物進化來說,進化實際上就是生物遺傳信息的變化;而遺傳的變異在本質上就是一種信息轉移過程。DNA控制生命的複製是通過能量和物質無數次的交換來完成。這樣一個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的交流運動,且這種運動沒有邊界的限制,甚至可以跨越空間,影響其他的生命活動。由於生物電磁波可能可以用來解釋法身的存在與運作方式,因此以下介紹俄羅斯籍華裔科學家姜堪政博士的研究《生物電磁波揭密-場導發現》來說明。早在1864年物理學家馬克士威總結了前人和自己的研究,正式提出「電磁場理論」後,有電磁場知識的人都知道:電磁波像空氣一樣緊密地包圍著我們,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如電視、手機信號),甚至關係到身體的健康。當物理學家涉入生物的領域就提出了「生物電磁場」的概念。早期研究因儀器的限制無法探討這個微波領域,但百年後的實驗研究發現:生物電磁場與生命同在,甚至可以説它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場導發現》page55)。20世紀20年代,前蘇聯生物學家古樂維奇教授的洋蔥頭實驗發現:出芽洋蔥的生命活動竟然會影響有一定空間距離的,另外的生物體。是這個著名的實驗讓人們看到了生物電磁場跨越空間的生物效應。姜堪政博士的研究就是依循這個研究成果而展開的。

      1955年,姜堪政博士依據自己的研究提出生物信息場導理論來解釋古樂維奇的實驗:「有機體在生命活動的新陳代謝過程中,其分子之間必須有作為能量與信息傳遞的、統一的物質載體-生物電磁波的交換,即量子的交換。其中會有一部分生物電磁波向體外發射,它載有生理和遺傳信息,會作用到周遭的有機體,影響其生命活動,或者對其生命活動起著控制作用。」他的文章指出:DNA其實僅僅是記錄著信息的磁帶,實際傳遞信息的物質載體是生物電磁場。換言之,生物電磁場是伴隨DNA活動產生的,反過來生物電磁場又能喚起DNA的活動。靜止的DNA好像磁帶,是信息的保存形式(《場導發現》page58)。姜堪政博士依據現代生物、物理學理論提出的生物信息場導理論有幾個觀點(《場導發現》page50):

1.  依據量子理論,生物分子之間於新陳代謝的同時,能量以信息的形式傳遞,二者共同的、唯一的物質載體是量子,即電磁場。因此,分子之間傳遞生物電磁場。

2.  依據量子的波粒二相性,決定生物電磁場存在於電磁場頻譜的中間部分,即微波波段。即生物體分子之間傳遞生物微波。

3.  依據生物力學原理,生物體是太陽系能量開放系統,是自由能由高能態向低能態輻射傳遞鍊上的一個環節,因此有機體體分子之間傳能量與信息傳遞的共同載體-生物微波必然有一部分輻射出體外。每一個生物體就好比是一個小小的太陽,也好比是一個小小的無線電台。總之,生物體發射具有信息的生物微波,以此與周圍生物體相互聯繫與影響。

     為了實驗論證「生物微波場導論」,博士於40餘年間先後發明數種場導設備。其基本原理,設備第一部分:「接受艙」放置場導源-生物體,即供體。此艙的功能是接受、聚焦、加強、調諧傳遞微波。第二部分:「處理艙」放置被處理的生物體,即受體~接受場導源的生物微波。實驗證明,在特定條件下,生物發射的生物微波作用到異種生物,能夠促使其向著供體生物遺傳特徵方向改變其遺傳性狀,並且傳給後代。此表明生物微波載有遺傳信息,即生物發射生物微波遺傳信息並能夠被受體生物有選擇吸收,改變其基因的功能,因而產生遺傳變異。例如讓鴨子與可以孵化的雞蛋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實質上是用不可見的、鴨子發出的生物場電磁微波,作用到孵化中的雞蛋,結果孵化出來的雞雛會具有鴨子的特徵,證明了雞變鴨的實驗具有可重複性(《場導發現》page52)。他採用同樣的實驗方法與條件,用蜜蜂生物電磁場作用到果蠅,雄性果蠅喪失了生育能力;用家兔的生物電磁場作用到患腹水癌小白鼠,實驗組有70%得以存活,其中50%沒有任何腫瘤痕跡,而對照組在7~10天之內全部死亡。而這樣的實驗應用在植物也可以看到生物微波作用,如用小麥苗生物電磁場作用到發芽過程中的玉米種子,該種子長出的玉米株會有小麥特徵,而且可以保持這種變異的遺傳(《場導發現》page52)。

     早在1911年,英國的華爾徳・基爾納醫生偶然的情況下發現圍繞人體周圍有寬15mm左右的發光邊緣。到了1939年蘇聯工程師基利安夫婦在高頻電場中,發現活的人體周圍會以一定的節奏發出彩色的光環和光點;而當一個人死亡一段時間後,光環才會消失(《場導發現》page82)。因此,後人就把他們的發現合在一起,稱為「基爾利安輝光」。原來每個人的周圍都存在一個微弱的電磁場,人體發光是一種生命現象,是對姜氏生物場導理論的驗證。這種「生命之光」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強,到了中年以後又漸減弱。有趣的是研究者發現,北歐和北美人的輝光較亮,因為他們的生活水平較高;非洲和南美人的輝光較暗,是由於他們比較貧困。而這發現也與佛法稱業力所造成的福德資糧差異不謀而合。目前已經有開發的儀器可以測量人體的輝光,是用來判斷身心健康的一個窗口。博士認為生物電磁波是生物之間溝通的橋樑,所有的信息與能量的交換是通過量子來完成的。博士的研究顯示異種生物之間的生物電磁波會互相影響,甚至造成基因的變異且遺傳給後代。這樣的理論已經給了遺傳演化理論衝擊,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演化將受很大挑戰。難怪《纏結的演化樹》書中的資料顯示分子生物學推翻了演化論。

     博士依據對異種生物間電磁波有作用的經驗,將這方法應用到疾病與養生的醫療領域。18世紀以來,由於有很多疾病是正統醫療無法解決的,所以就有人開發依照身體電信號來代表能量的變化。把通過研究機體能量變化來研究疾病的知識稱為「能量醫學」。這領域陸續開發有溫熱能量、運動能量、幅射能量、電磁能量、超音波能量、微電流、磁力、電療等。值得一提的是,1950年德國傅爾醫師發現人體有電能分布在每個細胞內外之間,其電磁頻率很低,但波長很長;而且此一電磁特性可以表現在人體皮膚上。傅醫師設計簡單儀器來測量人體身上「電能」變化的路線圖,竟然與中國的「經絡圖」相同。他發明了「傅爾電針」,開啟了電針治療的能量醫學。1973曼戴爾醫師利用克里安攝影術研究,發現人體最大的表面電荷聚集在手指與腳趾尖端,並分析這些指與趾能量放射光環的意義。這研究也與中國古老經絡學所說的相同。到了20世紀開始出現所謂的「量子醫學」,也開發了數種量子醫學儀器和治療方法;但實際上我們並不確知量子醫學的定義與內容。目前在臨床應用「量子共振檢測儀」進行診斷與治療的技術被稱為量子醫學;而這主要就是偵測生物電磁波信息。博士提出生物微波場導理論並加以應用,應該也是屬於量子醫學的創新療法。如利用植物的幼苗作為生物電磁場的發射源,使人體接受其場導作用,結果可以改善人體健康、免疫功能等(《場導發現》page205)。綜觀上述的驗證可知:生物電磁場對細胞功能以及對遺傳變異等生命活動有控制作用的機轉,是能夠攜帶生命信息能量的生物電磁波,跨越空間、影響了有一定距離的生命體的代謝功能。這完全符合現有的電磁波理論,如同電視機、手機發出來的圖像、色彩、聲音信息一樣,只能通過電磁波攜帶、跨越空間傳遞。有趣的是,這種「異種生物之間的生物電磁波會互相作用」的量子療法,可能與古老的巫醫靈療、或宗教儀式如招魂或收驚的治療,本質上都可能是生物磁場量子科技的應用。

     眾生的電磁波法身(有情識體)能否如愛因斯薛丁格所預測的以量子態的腦電磁波存在,一直是物理與哲學熱門的研究問題。從姜堪政博士的理論與實驗成果來看,物理大師們的預測是存在的。生物存在「」的電磁場是儲存了所有的信息,且會輻射出特有的電磁波與周遭交流信息。生物電磁場對DNA起到「觸發信號」作用。所以眾生在四有的輪迴過程,這「」就是攜帶信息的電磁場,所攜帶的信息就是業種子。「中有」是投胎的主角,其業種子的信息決定了所擁有的福德資糧,也就是其可以投胎的法界與因緣。當有母體出現孕胎時,由母體與孕胎在當時的時空所呈現的電磁場,決定了可引起共振結合的「中有」,形成在母體胎中的「生有」。這「生有」是胚胎長成報身雛形的過程,是由「」的業種子與胎體的遺傳基因結合(兩者電磁場的共振結合)成阿賴耶識主導的八識體。這段時期到出生,主要就由業的信息與遺傳基因決定身體肢體、器官與所伴隨的神經迴路的長成。這長成的「生有」在出生到母體外環境時,由於當下時空的電磁場與生有的電磁場結合成「本有」的八識體。在這環境下,報身的識體種子要遇緣而發長成其化身,這是以識體種子為因,外境為緣所塑造的(從唯識學的觀點,外境也是因識田種子而有)。這時空的電磁場(如星座的電磁場)也可能影響眾生基因表現,這是算命師、星座大師的理論依據。在一生中「本有」的八識體會因自作自受的過程而變,種下業種子信息到八識田裡。所以宇宙間的電磁場與生物電磁波可能影響生物法身的存在與運作方式,而且這種影響基因的方式卻是傳統演化理論所未提及的,可能是將來研究的另一重要領域。生物之間的生物電磁波互相影響,也可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原因;也說明長久相處的夫妻會有相似的外型的可能。最近的一篇報導:「澳洲一位37歲女營養師,在5年前搬到新家後過敏、體態失調樣樣來,甚至還出現失智症狀,一度連自己名字都忘記,後續找出真兇竟藏匿床底。其實下方的地板早已被黑色黴菌完全覆蓋,艾米翻開平時睡的床墊,景象更是怵目驚心「床墊早已整個變成綠色」。可能是很典型的生物電磁場效應。而隨著科技進步,有些產品能偵測出周圍的電磁波存在,如《特斯拉開進荒涼墓地 偵測器提示「滿滿行人」》、《母親忌日「冷氣偵測多1人」站身後!》,這些可能將來是法身領域的研究與了解的開端。

 

 

 

 

參考資料:

1.《生物電磁波揭密-場導發現》姜堪政、袁心洲著,2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11刷。ISBN 978-75067-4715-8

2.《統一物理學》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3.三藏法數》:「身即聚集之義,謂聚集諸法而成身也。所謂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報身,功德法聚名應身 (理法聚名法身者,謂聚集法性之法而成此身也。智法聚名報身者,智即能契法性之智,智與法性相合而成此身也。功德法聚名應身者,由智契理,聚集一切功德之法,起用化他,隨機應現而成此身也)。」

4.業力: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A5%AD

5.《複製之謎》李・希爾佛著,李千毅等譯,初版,時報文化,1997ISBN 957-13-2456-6

6.《我們身體裡的生命演化史》尼爾・蘇賓著,鄧子衿譯,鷹出版,20218月初版,ISBN 978-986-06328-80

7. 你身體裏的DNA,能存下整個宇宙的數據https://img1.mydrivers.com/img/20220804/a945b176a33a4540b6a97ecacfecd5cf.png

8.《遺傳學:從基因到基因組》哈特韋爾等著,于軍等譯,科學出版社,202011月第三版,ISBN 978-626318-025-3

9.23對染色體》馬特・瑞德利著,蔡承志、許優優譯,商周出版,20218月初版,ISBN 978-986-06328-80

10. 女營養師37歲突失智!真凶竟藏床底 (msn.com)

11. 特斯拉開進荒涼墓地 偵測器提示「滿滿行人」|東森新聞 (ebc.net.tw)

12. 母親忌日「冷氣偵測多1人」站身後!他感動:媽媽回家了 網覺得好怕又溫馨 | 廢宅藍鯨 | 鍵盤大檸檬 | ETtoday新聞雲

 

2022年2月20日 星期日

《統一物理學》(十一) 從空間單元理論談:識與中有的演化

      基本粒子的演化成各種元素,是由中子、氫、氦等低原子序的元素,在宇宙形成的高溫環境中,不斷地撞擊、融合、分裂過程,原子序不斷的增加(核外電子也增加),但只有能依五十四進制周期的三維立體結構新元素才能穩定存在。由元素周期演化的八卦圖可知,元素在每一維(包括第四維)上的變化,周期結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這一重要規律可能就是「宇宙全息重演律」的基礎。(《太極太玄體系》第18) 也就是說,粒子、元素的演化,並不是依著達爾文的「物競天擇」為原則的。而空間基本單元理論就發現,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原子空間能量特異性系數O,以及原子核能量特異性系數Ω(《統一物理學》,第797)。元素的O值越接近1,就同引力的效應越強烈,這是因為該元素的原子與夸克能量有強的共鳴或協調性,如氫、氧、碳等,這些也是有機物的主要構成元素。近來台灣中研院和日本的跨國科學團隊,透過ALMA觀察銀河邊緣證實,這是人類首度偵測到「複雜有機分子」形成的繭狀物,也就是孕育生命的材料,顛覆過去認為銀河系邊緣不存在「複雜有機分子」的認知。ALMA是目前地面最大的望遠鏡,此次不僅觀測到很少在銀河系邊緣出現的新生恆星(原恆星),更偵測到各種含碳、氧、氮、硫和矽的分子,甚至有包含多達9個原子的複雜有機分子,顯示宇宙的化學複雜性。在銀河邊緣被觀測到的複雜有機分子,可能是較大的「前生命分子原料」,也就是說是孕育生命的材料,如甲醇 (CH3OH)、乙醇(C2H5OH)、甲酸甲酯(HCOOCH3)、二甲醚(CH3OCH3)、甲酰胺(NH2CHO)、丙腈 (C2H5CN)等。

     《統一物理學》結論來看,眾多夸克(E1595819)通過共享的結合體(638327600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400E1595819結合體)以激發態能量運轉的是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而此眾多的E1595819相連接的6維封閉空間的結合體(638327600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的結合體)原人(佛性識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而且這『原質』與『原人』是一體的存在地球是因引力與約270300K溫度形成的娑婆空間,充滿著空間、氣體分子與水氣。所以空間單元的存在形態,與外太空2.725K「真空」的空間單元形態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常溫下電子、質子發生激發態能量「退耦」後,留下的6維封閉空間的結合體即成為粒子的「中有」體(是無激態能量的無垢佛性識」,指激態能量在消亡之後,到下一期激態能量再開始之前的中間存在狀態)氧,氮、水、二氧化碳等氣體分子,是以共享電子或質子的複雜6維結構體。當發生化學作用、光合作用等時,所需的電子、質子,可能就是直接從6維結構的「中有」空間單元體形成。化學反應中電子、質子的出現可視為投胎行為,而這是量子層級的輪迴。除了基本粒子電子、質子外,其他的物質分子是不會有自己的中有體。物質分子如水、元素、氣體分子,甚至如糖、鹽分子等雖有三態的變化,其空間單元識體並不會改變但若物質分子是在化學反應時,就會發生分子結構改變,所以無垢的分子識體也改變。物質分子的行為會不會留下曾經發生過的痕跡,可以從化石的考古研究得知。從化學物質的同位素(C-14),可以得知有機分子、細胞生物的演化年代與過程。雖然分子結構相同,物質分子行為仍會留下業力的垢跡。

     目前科學家多數認同的觀點是,生命起源於能自我複製的有機分子,最可能是胺基酸分子。而胺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分子,且人類的每一個細胞主要是由蛋白質構成,因此蛋白質可說是生命的基礎。細胞的生理運作是由多種蛋白質,配合某種特定蛋白質所組成的酵素發生生化反應而生成的。細胞進一步演化出支配特定蛋白質和酵素組合的RNADNA(去氧核醣核酸),而DNA是在細胞核內染色體,儲存著建構生命的基因密碼。演化出物質性的基因體,儼然即是累世的業因種子。所以遺傳物質如RNADNA能攜帶過去行為的痕跡成業力,但因眾生生命死亡後的物質會化學分解,對生物體而言,所有這物質性的業因種子並不會不變的持續存在,而且不管是RNADNA都還是以白淨識為依的。雖然眾生生命會透過生殖的方式,將攜帶累世業力的遺傳物質轉移給下一代,但這與宗教所謂的帶業因種子的賴耶識輪迴是不一樣的。依據阿含經教義,賴耶識是生命物種死後所留下的影子。這影子可以攜帶累世業因種子,遇緣而相應投胎,遇緣而種子產出現行。生命眾生子代染色體所攜帶的遺傳基因,是由父母的基因結合。雖可解釋物質性的過去垢跡,但卻無法說明業力身口意善惡現行的自種自受,與帶業輪迴的佛法教義。所以早期演化出現具遺傳物質分子的演化,只能說是業力的賴耶種子與三界眾生的「阿賴耶識」一起演化。至於因行為而有自作自受的業力薰習賴耶種子,應是演化出第六意識的分別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之後的運作。

     物種生命的遺傳基因要演化出能產生自作自受的賴耶影子的相應與輪迴,需要到神經細胞與神經迴路的演化出現第六意識才開始。因此眾生賴耶識的投胎不是在精卵結合時,而應是胚胎發育出基本神經迴路脈動波時。前一世「物質有」死滅,而後一世「物質有」未生,這中間的「空有」需要有乘載的角色~則能量激發態的空間基本單元複雜聚合體應是乘載的主體,也就是說:前一世「物質有」的空間基本單元聚合體所誘發的就是眾生輪迴的中有身西方的科學家認為人死後沒有所謂的投胎轉世,但是這不代表這個人就真的完全消失在世界上了。物理學家愛因斯也曾在相對論中指出,人的靈魂其實是腦電波。他認為,人死之後,靈魂即腦電波會轉化成一種能夠飄蕩在空氣中的記憶腦波,這些記憶腦波會不斷地往大氣層外飄蕩。而後,在經歷了宇宙射線輻射等等,會再次重返到人間,並重新占據一個新生命的腦部,控制著他的生命活動。因此,不少西方科學家都對人死後腦電波依然存在持認可的觀點。量子大師薛丁格雖已經知道細胞核中有染色體,但他認為這種大分子之所以能夠攜帶遺傳訊息,其秘訣是在量子理論。可惜他不知道空間的靈魂~空間單元」的存在,否則人類靈魂的問題會在他的量子研究中解決。

     依佛法阿含經的教義是「鬼神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長阿含經》卷二十曰:「佛告比丘: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一切街巷四衢道中,屠兒市肆及丘塚間,皆有鬼神,無有空者。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依人名人,依村名村……依河名河。佛告比丘,一切樹木極小如車軸者,皆有鬼神依止,無有空者。一切男子女人,初始生時,皆有逐神,隨逐擁護。若其死時,彼守護鬼,攝其精氣,其人則死。」所以無情法物質的識體是無法轉變成眾生死後所依的有情識體。物質的識體是無垢的,與帶業力的有垢賴耶識體是不同的運作方式,雖然它們都是由空間單元(佛性)識體所形成的。然而賴耶識(腦電波型態)的帶業力輪迴,確實也是需要能攜帶業力種子的DNA遺傳物質,才能有投胎、轉生的機會。由此看來,構成眾生肉體能量型態的空間單元體(報身,依他起性),是不同於構成靈體能量型態的空間單元體(法身,圓成實性);當然也不同於眾生肉體神經迴路所構成具分別意識的空間單元體(化身,遍計執性所呈現的社會化分身

     眾生的有情識體能否如愛因斯薛丁格所預測的以量子態的腦電波存在,一直是物理與哲學熱門的研究問題。1889年,美國工程師特斯拉 在實驗裡發現地球的共振頻率接近8赫茲,就是後來的舒曼共振~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舒曼共振的頻譜在ELF波段,頻率為8Hz左右(這個值的說法很多,7.83/7.5/7.2等),恰好人類大腦的α波與θ波也近於7.8Hz,哺乳動物腦裏海馬體的頻率是7.83赫茲,於是有人將舒曼共振稱為“地球的腦波”。所以有情識體要以波動存在是可能的。腦波(Brainwave)是指人腦內的神經細胞活動時所產生的電氣性擺動。因這種擺動呈現在科學儀器上,看起來就像波動一樣,故稱之為腦波。可以說它是由腦細胞所產生的生物能源,或者是腦細胞活動的節奏。人類每一秒,不論在做什麼,甚至睡覺時,大腦都會不時產生像「電流脈衝」一樣的「腦波」。腦波依頻率可分為五大類:β波(顯意識 14-30HZ)、α波(橋梁意識 8-14HZ)、θ波(潛意識 4-8Hz)及δ波(無意識 4Hz以下)和γ(專注於某件事 30HZ 以上)等。所以生命神經迴路的電波活動,可能會對周圍的空間單元引起共振,形成共振的相應空間單元識體;也就是眾生的法身是以與腦波共振的型態存在。

     從人類的腦波來看,第六意識是透過神經組合的活動來支配身體的身口意,形成一個人的內外在的化身行為、情緒及學習上的表現。依《意識究竟從何而來》理論知道,意識心智的基本成分是醒覺狀態與圖像。前者依賴腦幹的神經核,後者依賴五根所感知的訊息,引起橋腦、腦島與大腦皮質的神經迴路所創造的地圖,所轉換成的圖像。賴耶種子識,與染色體基因無絕對直接關係,只是會與基因所形成腦幹的神經迴路相關。法身中有空間單元複雜聚合體所形成的賴耶識,會與波頻相應的某基因體報身生命神經迴路共振(投胎),其中有業力種子會影響報身神經迴路細胞的功能,包括開關其細胞基因的運作。白騾氏奧義書》(五,5.8)的法教中說:「自我在心靈的虛空裡被覺知。此空間細如拇指,然而,自我卻耀如日光。」,又如白騾氏奧義書》(三,3.13)說:「它細微如拇指,卻龐大若宇宙。作為萬物最本質的存在,它居住在萬物的心中。它是知識的根源,它藉著起伏不定的心念顯現自己。」所以從古老的宗教修行體證,認為:自我是在身體的「細微如拇指」空間裡,而這樣的說法也正符合人體生命中樞—橋腦與延腦的結構。《意識究竟從何而來》中,提出與傳統和常規相左的說法,認為心智不是只形成於大腦皮質中(page 92)。心智最先是顯現在腦幹中。腦幹的上丘會產生γ波段的電震盪,此現象被認為與神經元的同步活化有關。這也是大腦皮質外,唯一有此電震盪的區域。而生命將盡時,一般判定的腦死也是以腦幹活動的停止。當眾生於生命終時,橋腦神經γ波波動停止時,共振識體會脫離生物體,以法身中有漂盪於空間單元海。這眾生帶業力的識體,會以自己的波頻擴散,以等待相應的生命體神經γ波波動,相應的諧振發生時,就是再投胎的時節。最近科學家為一名患有癲癇的87歲患者測量腦電波時,患者心臟病發作,危及性命,因此意外讓科學家有了垂死大腦的紀錄。結果顯示,在心臟停止搏動的前後30秒,這名男性病患的腦電波模式與做夢或回憶相同。(發表在「老化神經科學前沿」)

 

 

 

參考資料:

1.《太極太玄體系》鄭軍著,中國社會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61刷。ISBN 7-5004-1104-9/B228

2.《統一物理學》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3.退耦: 退耦 (宇宙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4.中有: 中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5.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6. 愛因斯坦不想公開的秘密,游離腦電波(俗稱靈魂轉世投胎)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8lva94e.html

7.腦波: 腦波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8.《意識究竟從何而來(Self Comes to Mind)》 從神經科學看人類心智與自我的演化 (C onstructing the Conscious Brain)

安東尼歐·達馬吉歐(Antonio Damasio)著,陳雅馨 譯。商周出版社,2012412日初版。ISBN 978-986-272-136-0

9. 發表在「老化神經科學前沿」的研究:臨終時大腦想什麼 科學家首次記錄到人生跑馬燈 | 科技 | 中央社 CNA

Enhanced Interplay of Neuronal Coherence and Coupling in the Dying Human 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