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統一物理學》 (九) 物質能量的周期運動與全息重演律~~~易學

 

由元素周期演化的八卦圖可知,元素在每一維(包括第四維)上的變化,周期結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在第一維稍有不同。這一重要規律可能就是「宇宙全息重演律」的基礎。(太極太玄體系》第18)

 

     《統一物理學》結論來看,質子能量體是由400E1595819組成,而這個E1595819就是直接參與了構成宇宙所有物質的最基本空間單元的『素數集合體』~~夸克核子這種通過夸克(E1595819)共享結合,使得每個核子(質子、中子)都可以保持擁有638327600 (=(2π/α)3)個空間基本單元數量,而這一數量似乎是在宇宙空間中能夠達到長期穩定狀態的粒子的必要條件。因此可以知道所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只不過是更多的夸克(E1595819)通過多種共享形式結合在一起的結合體而已。眾多夸克(E1595819)通過共享的結合體(638327600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400E1595819結合體)以激發態能量運轉的是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而此結合體是638327600(=(2π/α)3)空間單元構成的穩定物質粒子,400E1595819相連接的6維封閉空間的結構,即是原人(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而且這『原質』與『原人』是一體的存在。基本粒子的電子、質子都是由638327600=400x1595819個空間基本單元組成。

     物質元素中最重要的是原子核,而原子核中的能量來源是質子(中子也是以質子能量表現,只是多個高能電子)。質子內部微小尺度的3維空間是被彎曲的,每一維度彎曲成2維性(2種運動方向),故質子內部能量運轉是以6維空間結構,而質子粒子的空間能量體呈現9維結構(也就是說,外部大尺度的3維空間銜接內部微小尺度6維空間)。質子內部的2維能量運動呈現一種對稱性,即能量是二極屬性,也就是正—負、左—右旋,這也是反粒子被發現的原因。由《統一物理學》知道電子是質子能量的產物,因而這內部的二極屬性也影響外圍電子(上、下翻轉)的運動和能量屬性,進而影響原子傾向於分享電子而結合成分子及晶體的屬性。《統一物理學》理論發現了構成所有元素的核子(質子、中子),決定核子內部、外部屬性的兩大因素:封閉的6維空間空間單元素數集合E1595819成能量體;是以能量級數序列Σ(n=1→∞)Ep/34n傳遞『能量包』。這兩大因素不僅僅決定原子參與引力、原子的穩定程度(衰變、裂變、聚變)、元素構成物質的超導性、硬性等物質屬性密切相關。從統一物理學觀點看,這兩大因素決定著該元素的一切屬性。空間基本單元理論就發現,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原子空間能量特異性系數O,以及原子核能量特異性系數Ω(《統一物理學》,第797)。所以從空間基本單元理論來看,空間能量在集合成不同元素時,就開始展現出物質的不同個性與脾氣。空間基本單元理論認為,質子與中子結合後形成多核子的元素原子,而這結合的核子能量也決定了外圍電子的電子數量。

     元素週期表是依原子序數核外電子組態情況和化學性質的相似性來排列化學元素的表格。週期表最早由俄羅斯化學家德米特里·門得列夫1869年發布,主要用於表現當時已知的元素之間的週期性規律。一如其名,元素週期表的排列展現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趨勢。其中,週期表的橫行被稱作週期,縱列則被稱作而且,「原子軌域的組態情況與表中週期的排列密切相關。現今普遍公認的原子結構是波耳氫原子模型:電子像行星,繞著原子核(太陽)運行。然而,電子不能被視為形狀固定的固體粒子,原子軌域也不像行星的橢圓形軌道。更精確的比喻應是,大範圍且形狀特殊的「(電子)大氣」,分布於極小的星球(原子核)四周。一直到1926年、量子力學發展後,薛丁格方程式才解釋了原子中的電子波動,定下關於新概念「軌域」的函數。「原子軌域」,又稱軌態,量子力學是以數學函數描述原子中電子似波的行為。此波函數可用來計算在原子核外的特定空間中,找到原子中電子的機率,並指出電子在三維空間中的可能位置。具體而言,原子軌域是在環繞著一個原子的許多電子(電子雲)中,個別電子可能的量子態,並以軌域波函數描述。最簡單的電子分布,以電子層由內至外來算,即是,距離核子的第n層電子層,可容納最多2n2個電子。(電子層數即主量子數n。)電子層可再細分成亞電子層,亞電子層中再分的電子組合,一個軌域只能容納一對電子。每個軌域裡最多有2個電子。當正好有兩個電子處於一個軌域時,該對電子的自旋方向必定相反。電子在原子軌域中的自旋方向是自旋量子數,只有+1/2)和-1/2)兩值,即「上旋」和「下旋」之分。

     在前一篇中,空間基本單元理論以物質主體的角能量為物理學規律的統一理論中,將核內強力所延伸的電磁力,萬有引力等所有形式的力歸於空間角能量主導的相互作用關係中。而從理論的推導知道質子外圍的電子是質子能量的產物,電子只能在特定的軌道運行。《統一物理學》第二版,作者對原子外圍「電子雲」做了進一步的推導(《統一物理學》,第二版,第888)。對核內的質子能量推導雖沒有討論這外圍電子是如何分部布的,但發現核子外圍電子雲的運動關閉了核內質子對電子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電子雲的負電荷複雜運動形式封閉與中和了核內來的質子正電荷能量。作者依空間單元理論的原子模型發現,太陽系的構成也符合氫原子結構(《統一物理學》,第二版,第18)。這物理的規律也說明,圍繞著太陽系的各種衛星(如地球、火星)以及圍繞地球運動的衛星,如月球等,它們的軌道同原子中的電子圍繞原子核的軌道運轉是同一回事。此說明物質能量的周期運動可能決定於有規律的訊息的重演,且與中國古老的易學有關。太極太玄體系》這本書詳細的討論二進制的易學太極體系,與三進制的太玄體系。在人類歷史上首先系統研究二進制周期運動的專著是易經》,而第一部系統研究三進制周期運動的專著是當推楊雄的太玄經》。所有物質運動的周期,都是由一進制、二進制、三進制這三種簡單周期演化而來的。二進制表達的是簡諧運動,三進制則能表達螺旋式上升運動,也就是辨証法運動。這兩種進制是物質運動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基礎條件。

     二進制易學自古就是被認為是推演宇宙萬物的運作法則的理論,其基本哲學觀點:「易有太極,始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演吉凶。」此含義是:在任何層次事物都具有陰陽兩種屬性,或可划分為陰陽兩個組成部分。老子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太極太玄體系》作者充分的說明這是012的三種狀態,就是任何一種周期運動都具有的始、中、終三種狀態。物質從初始狀態0開始周期運動,經過中間狀態1,進入終點狀態2,基本周期完成,同時為高一階周期運動準備了必要條件。隨著下一高階運動的展開,展現了氣象萬千的高階狀態,產生出萬事萬物。每一事物都包含陰陽兩部分,陰陽結合於統一體中才能成為一完整事物。在探討周期性連續運動時,周期的划分往往只要包括始點就夠了,終點則包含在下一個周期的始點之中,也就是說周期性的運動是:連續運動中的終始點共用。它表明,在一個周期內部,基本上處於量變過程;而在終始點上將出現質變。(page12)

     太玄體系三進制表徵的就是一種不斷由低階向高階升級的周期。太玄經》有「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的說法。太玄二十七部即為13327,太玄五十四面即是23354。對三維結構來說,它是五十四進制,53是其最大數。五十四是三維結構的最高進位制。因為333134,這表現的是四維結構。在三維結構中,第四維是無法展開,將出現時空收縮,從而被約束在三維結構之中。(page13)太極太玄模型就用五十四進制周期來研究化學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都是把氫視為周期表的始點,但作者反對這種說法。依此模型理論,任何周期運動其始點均為0,而終點則隨周期的層次等級而不同。因此,元素周期表的始點也應該是0。區別化學元素的根本依據是原子外圍層的電荷數。各種元素的化學性質都是由這些外層電子決定。因此,0位元素的電荷數應為0。而符合這一要求,能排入周期表零位的只能是中子(page14)從終點始點共用性可知,中子是低於化學元素層次的一種粒子周期運動的終點(如核內粒子夸克有六種「」,分別是),又是化學元素周期運動的始點,中子是這兩個層次之間的質變點。因此,中子應具有這兩個層次的屬性,可定名為零元素或隱元素。中子在自由空間會發生β衰變,轉化為1個質子、一個電子和1個反微子。質子與電子結合即為氫原子。據此可認為氫(元素1)是由中子(元素0)產生的;這是由01(『無』生『有』)的最好例證。中子為0,氫為1,構成宇宙中太極體系的一對陰陽。(page15)由陰陽運動,產生了中子→氫→氦的元素演化。

     要了解太玄模型的化學元素周期表,需先說明五十四進制周期所形成的立體結構。以魔術方塊的六面立方體結構言,每一面可以看成是一組九宮八卦,所以立方體可以看成是三層九宮八卦組成(27塊小立方體,其中心一塊是不可見的)。有趣的是,在六面體的六個表面上,分布著六組九宮八卦,共五十四個表面單位,它們均衡地分布在XYZ三個方向軸垂直面上。每一軸上都有兩組對立存在,併與軸線垂直的九宮八卦,分上下、前後、左右共為三組。若以每一軸線上的兩個垂直表面別表示為陰和陽,三軸線共三組陰陽,這就是三陰三陽的表達形式。每一面九宮八卦的中間是中宮,六個中宮中心點的連線即為XYZ三維座標軸線(太極太玄體系》第8)。從六面立方體結構言,組成的27小方塊表現了三類不同性質:

(1)在八個頂角方塊,是表面性質充分暴露(三面)的八部,它們就是太極體系中的八卦。每個八卦小方塊各有三個面(對應於立方體模型),或三條線(對應於球面模型),它們對應於三層爻。可見太玄與太極體系的關聯。

(2)六個中宮各為一部,表面性質暴露最少(一面)。若把它們投影到球面上,成為三對極點,其中一對為球體的兩極區,其餘兩對將赤道四分。可見三對形成的三陰三陽中,有一對的一陰一陽與其他兩對是不同質與不同量的。

     所以六面體6個九宮面有54個小面組成,從極點0開始,實際有數量變化的是53個面。即一個三維立方體(或球體)的表面最大數是53,是由54塊表面包圍而成的,是五十四進制,53是其最高結構數(太極太玄體系》第10頁,太玄五十四面結構圖)

     將週期表稍作調整,其三進制周期的性質就十分明顯地表現出來:將0族元素放在各族之前而居於首列,在氫前面加上中子,這樣每一橫行即構成一個子周期,它們即表現為三進制周期;0-53位元素與太玄54面一一對應排列,就是一個完整的三維立體結構。能說明這是一種三維立體結構的最突出點莫過於六個中宮位置與六種軸線元素原子序數對應的確定性。也就是說:中子和氫為兩極,構成這一立體結構的轉動軸,即分別處於01位;2526位是(Fe-Co)元素和4445位是(Ru-Rh)元素構成赤道上的兩條垂直軸線。這六種元素有其特殊性質,即是一對陰陽八卦子周期的聯繫紐帶,故也可稱為中宮元素。(page15)除這六種元素外,其他元素依序分別構成六組八卦。這樣,上下的一對陰陽面(一陰一陽)即為周期表上的第123短周期,而前後、左右兩對陰陽面(二陰二陽和三陰三陽)則分別為周期表上的第45周期。三對結構面構成一個完整的三維立體結構的大周期。

 

太玄模型的化學元素周期表  (:1.2.-- 3.---)

序號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陰陽

                  2

                 1

終點

九宮

3

3

2

3

1

3

3

2

2

2

1

2

3

1

2

1

1

1

中宮

3

3

中宮

2

3

1

3

3

2

2

2

1

2

3

1

2

1

1

1

 

八卦

 

1

(n)

n

H

                              (H)

He

2

He

Li

Be

B

C

N

O

F

 

 

 

Ne

3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4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

5

Kr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h

Pd

Ag

Cd

In

Sn

Sb

Te

I

Xe

                  

Ce

Pr

Nd

Pm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6

Xe

Cs

Ba

La

Hf

Ta

W

Re

Os

Ir

Pt

Au

Hg

Tl

Pb

Bi

Po

At

Rn

                  

Th

Pa

U

Np

Pu

Am

Cm

Bk

Cf

Es

Fm

Md

No

Lr

 

7

Rn

Fr

Ra

Ac

104

105

 

 

 

 

 

 

 

 

 

 

 

117

118

                    

122

123

 

 

 

 

 

 

 

 

 

 

 

135

 

8

118

 

 

121

136

 

 

 

 

 

 

 

 

 

 

 

 

 

 

 

 


 

     根據中國傳統的科學思想和元素周期變化三維結構的分析,可將元素依序以九宮八卦形式由低級向高級排列出來。在最低層,01構成基本周期,周期封閉出現2。只有出現2以後周期才是完整的物質能量運動一周,又回到了原點,但此時終點已不是原來的0,而是現在的2。這終點的2進入高一級的周期,又是處於始終的(0位),依序填滿八卦的位置至10出現後,新的這一級周期又得到完整表現。如此,由中子、氫、氦等低原子序的元素,在宇宙形成的高溫環境中,不斷地撞擊、融合、分裂過程,原子序不斷的增加(核外電子也增加),但只有能依這五十四進制周期的三維立體結構新元素才能穩定存在。第123周期結合,構成與長周期相等的18位元素。每一組18位元素即構成互相聯繫的陰陽兩層八卦。在太極太玄體系中,四象是一穩定的結構單位,八卦是四象所組成的編碼。(page17)La系元素出現的位置正符合這一原則,它們居於內層八卦的兩組四象之間。由化學原理知道,第15周期元素的原子外圍電子層結構是由不同能級的spd電子組成的三組變量(sspspd)決定的,而這三組變量所決定的元素構成了三維立體結構。La14種元素外圍電子組態出現f變量,這是第四維變量。La系元素全部居於La元素這一點,這現象表明在空間分布上La系元素處於與三維結構某一維完全垂直的方向上,此即是鑭系收縮。在太極太玄體系中,第四維的變化只能出現在八卦的兩組四象之間的「隙縫」之中,在方向上則與這一八卦垂直。(page18)由元素周期演化的八卦圖可知,元素在每一維(包括第四維)上的變化,周期結構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只是在第一維稍有不同。這一重要規律可能就是「宇宙全息重演律」的基礎。

 

O

F

B

N

中子0

Be

C

He

Li

 

Na

Ne

Si

Mg

H 1

P

Al

Cl

S

 

K

Ar

Ti

Ca

Fe 25

V

Sc

Mn

Cr

 

Ge

As

Se

Ni

Co 26

Br

Cu

Zn

Ga

 

Rb

Sr

Y

Kr

Ru 44

Zr

Nb

Mo

Tc

 

In

Cd

Ag

I

Rh 45

Pd

Te

Sb

Sn

 

     太極太玄體系所提出的化學元素周期表有幾種性質:

1)八卦對位互補均衡性(太極太玄體系》第23)

     按元素周期八卦圖排列出各元素的原子量(以豐度最大的同位素),對位相加,則在同一層八卦內基本相等(均衡)

     He+F=4+19=23  Li+O=7+16=23  Be+N=9+14=23  B+C=11+12=23

     Ne+Cl=20+35=55  Na+S=23+32=55  Mg+P=24+31=55  Al+Si=27+27=55

這是八卦反應出來的普遍規律。這種對待關係反應了周期運動在同一層次是按自然數漸進的,沒有跳躍,是一量變過程,並且是首尾互補的。跳躍(質變)出現在不同層次之間。原子量對位互補均衡性,不僅反應了電子、質子的漸進性質,更重要的是反應了中子的對位互補性質(中子數=原子量-質子數),這種性質只有在八卦中才能被認識。Li核比He核增加2個中子,則對位F核比O核中子也增加2個;NaMg中子數相等,對位PS中子數也相等。這是自然界的一種自我調整法則,先天八卦表達了這種性質。它表明元素周期的卦象結構(非原子本身的結構)是相當穩定的。

(2)每一八卦的始位都是惰性元素(太極太玄體系》第25)

     在元素周期八卦圖中,每一層八卦代表一個子周期。八卦的始位為子周期的始點。這些始點除惰性氣體外,還有NiPdPt及近來發現的110號元素(Ds,新元素名于20038月起開始生效)。這些惰性氣體、金屬都是不活潑的,這位置正對著八卦的坤卦。「乾動坤靜」,是八卦的固有屬性。

3VIII族元素不是一族,是分為三類

     首先,NiPdPtDs元素是惰性的一族。其次,FeCoRuRhOsIrHs108)、 Mt(109)都是居於中宮的元素,它們是第一和第二子周期的聯繫元素。而這八元素雖同為中宮,但FeRuOsHs是屬於第一子周期,居於子周期之後;CoRhIrMt是屬於第二子周期,居於子周期之後前。

4)周期的始點、終點是確定的,不是隨意的,更不是人為的

     周期的始點、終點狀態是0,是指物質運動狀態而言的。化學元素周期變化也是一個完整周期的始點為0,終點也是為0。這化學元素0狀態,只是對元素原子表現的電性質而言的。不過,終點0已不是始點的0,而是高一級的0,它又是高一級周期的始點。只有按照始點、終點划分的周期,才能表現出周期的固有性質,例如八卦的對位互補均衡性。由此可見,物質能量形成化學元素過程的周期運動,絕不是在一個圓周上打圈子的簡單重複,而是以終點為過渡點的從一個層次的螺旋式上升過程,而且不同層次之間的性質不會雜位而局。

5)周期變化的穩定結構單位是四象,和由四象組成的八卦

     He開始,所有元素都分別從屬於某一組四象,兩組(陰陽)四象組成一組八卦。因此可見,「八卦是四象的編碼」是符合實際的說法。

 

     這裡所說的化學元素周期變化的結構,並未涉及各元素原子本身的結構或電子層結構。現實世界中,從未見過這些元素結合在一起形成某種結構體。所以傳統元素周期表表明的是:化學元素的演化規律的二維圖像。而元素的太極太玄結構展現的是演化規律的三維圖像。元素在太極太玄結構中的位置,正對應著現實空間中該元素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狀態。因此,太極太玄結構又是各種元素原子結構的數學表述。例如,元素周期内層太極太玄結構始於0位,對應於外層電子為0的元素原子,它反應的是中子結構上的這種性質。太極太玄結構的第二位為1,對應於氫元素原子外層有一個電子。太極太玄結構的第3位為2,對應於氦元素原子外層有2個電子;而這第3位又為高一層八卦的始點(坤卦),氦元素對應著處於0族位置。Ne元素在太極太玄結構中處於第11位置,它是封閉這層八卦,並局居於高一層八卦的首位。這Ne的原子外層有10個電子,處於0族位置,是第2周期的終點,又是第3周期的始點。從元素演化的周期規律可知,物質存在的多重世界(quantum multiverse),所發生的「塌陷」方向是有自然法則的。也就是前面的初始條件、環境的宇宙常數與物理法則,與當下參與的所有能量共同決定塌陷的方向!而物質「存在」於時空的相繼過程也就以「塌陷」的足跡展現,就像夜間劃過的一顆流星。

 

 

參考資料:

1.《太極太玄體系》鄭軍著,中國社會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61刷。ISBN 7-5004-1104-9/B228

2.《統一物理學》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3. 原子軌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8E%9F%E5%AD%90%E8%BD%A8%E9%81%93

4.《統一物理學》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第2版,201831刷。ISBN 978-7-5047-4952-9

4.化學元素週期表https://www.lifechem.tw/periodictab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