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7月3日 星期四

道元正法眼藏的一元思維(80) 轉法輪


《轉法輪》  永平道元禪師



先師古佛上堂舉世尊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皆消殞。” 師拈云:“既是世尊所說,未免盡作奇特商量。天童則不然,一人發真源,乞兒打破飯碗。” 五祖山法演和尚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築著嗑著。” 佛教泰和尚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只是十方虛空。” 夾山圓悟禪師勤和尚云:“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錦上添花。” 大佛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發真歸源。”

先師古佛上堂舉世尊道:「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皆消殞。(即修證一如的一元性,是依於真如法的實相法界)(《首楞嚴經》卷九) 師拈說:「既是世尊所說,未免盡作奇特商量。天童則不然,一人發真源,乞兒打破飯碗。」(《如淨語錄》收的『景德寺語錄』) 五祖山法演和尚說:「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築著嗑著(法住法位)。」(《法演禪師語錄》卷上) 佛教泰和尚說:「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只是十方虛空。」(《嘉泰普燈錄》卷二 拈古) 夾山圓悟禪師勤和尚說:「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錦上添花。」(《圓悟語錄》卷八) 大佛(道元)說:「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發真歸源。」



今此所舉之“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者,是《首楞嚴經》中之所道也。此句曾被數位佛祖同所舉,由此可知,此句誠是佛祖之骨髓也,佛祖之眼睛也。然則,《首楞嚴經》一部拾軸,有謂之偽經,有謂之非偽經。兩說已往有之而至今。雖有舊譯,有新譯,然所疑著者,即懷疑神龍年中之譯也。然則,而今五祖演和尚、佛性泰和尚、先師天童古佛,既皆舉此句。所以,此句已被佛祖之法輪所轉,佛祖法輪轉也。所以,此句已轉佛祖,此句已說佛祖。以是被佛祖所轉,轉佛祖故,設是偽經,佛祖若轉舉,則是真個之佛經、祖經也,是親曾之佛祖法輪也。設是瓦礫,設是黃檗,設是優曇花,設是金闌?衣,佛祖既拈來,則是佛之法輪也,佛之正法眼藏也。

今此所舉的『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是《首楞嚴經》中所說的。此句曾被數位佛祖同所舉,由此可知,此句誠是佛祖的骨髓,佛祖的眼睛。然而,《首楞嚴經》一部拾軸,有說是偽經,有說是非偽經。已往有此兩說而至今。雖有舊譯,有新譯,然所疑著的,即懷疑神龍年中的(沙門般剌密帝)譯本。然而,而今五祖演和尚、佛性泰和尚、先師天童古佛,既皆舉此句。所以,此句已被佛祖的法輪所轉,是佛祖法輪轉。所以,此句已轉佛祖,此句已說佛祖。因是被佛祖所轉,是轉佛祖故,設是偽經,佛祖若轉舉,則是真個的佛經、祖經,是親曾的佛祖法輪。設是瓦礫,設是黃檗,設是優曇花,設是金闌袈裟衣,佛祖既拈來,則是佛的法輪,是佛的正法眼藏。



當知眾生若超出,成正覺,是佛祖也,是佛祖之師資也,是佛祖之皮肉骨髓也,更不與從來之兄弟眾生為兄弟。佛祖是如兄弟,拾軸之文句設是偽,然而今之句則是超出之句也,是佛句祖句也,不得與其餘之文、其餘之句為群。設若此句是超越之句,然不可將其一部之文句性相擬于佛言祖語,不可為參學眼睛。不可將而今之句比論諸句之道理有多種,當舉拈其中之一端。

當知眾生若超出,成正覺,是佛祖,是佛祖的師資,是佛祖的皮肉骨髓,更不與從來的兄弟眾生為兄弟。佛祖是如兄弟,拾軸的文句設是偽,然而今的文句則是超出的文句,是佛句祖句,不得與其餘的文、其餘的句為群。設若此句是超越的句,然不可將其全部的文句性相擬於佛言祖語,不可為參學眼睛。不可將而今的句比論諸句的道理有多種,當舉拈其中的一端。(這章節的要義是:道元認為他雖也認可這句話,但《首楞嚴經》仍是有不可認同的部分)



謂轉法輪者,佛祖之儀也。佛祖未尚不轉法輪。其轉法輪之樣子,或舉拈聲色而大失聲色,或跳脫聲色而轉法輪,或舉起拳頭而轉法輪,或於捏鼻孔、摘虛空之處而法輪自轉。取而今之句,即是取明星、捏鼻孔、摘桃花,摘虛空也。取佛祖,取法輪,即是也。此宗旨,明是轉法輪也。謂轉法輪者,功夫參學,一生不離叢林也。謂長連床上,請益辦道也。

稱轉法輪,是佛祖的行儀。佛祖尚未不轉法輪。其轉法輪的樣子,或舉拈聲色而大失聲色(落於二元性欲界),或跳脫聲色而轉法輪(落於二元性初禪),或舉起拳頭而轉法輪(落於二元性二禪),或於捏鼻孔(指第七命根識)、摘虛空(第八阿賴耶識)之處而法輪自轉(落於一元性三禪、四禪)。取而今之句,即是取明星、捏鼻孔、摘桃花,摘虛空。取佛祖,取法輪,即是。此意義,明(公案現成)是轉法輪。說轉法輪,是功夫參學,是一生不離叢林。是說長連床上,請益辦道。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