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道元正法眼藏的一元思維(106) 法華轉法華


《法華轉法華》   永平道元禪師



十方佛土中者,法華之唯有也。於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眾,有轉法華,有法華轉。是即本行菩薩道,不退不轉也;諸佛智慧,甚深無量也;難解難入,安祥三昧也。或為文殊師利佛,大海佛土,有唯佛與佛之如是相。或為釋迦牟尼佛,有“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出現於此。是即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之一時也。或是普賢,成就不可思議法輪轉之功德,令深大久遠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流布於閹浮提,為能生三草二木、大小諸樹之地,為能潤之雨。於所不能知中,但盡行成就法華轉也。普賢之流布尚未了,而靈山大會則始來。普賢往來,釋尊證之白毫光相。釋迦之佛會未半,則有文殊之惟忖疾速授記彌勒之法輪轉。普賢、諸佛、文殊、大會,皆當於初中後善法華輪轉,知見波羅蜜。

十方佛土中,是唯有『法華』(這裡道元禪師意指唯有『緣起法』,性相一如的法性與華相)。於此,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眾(一切有情識),有轉法華(識性緣起法相),有法華轉(佛性恁麼而有三界有情識性)。即是本行菩薩道,不退不轉;是諸佛智慧,甚深無量;是難解難入,安祥三昧。或為文殊師利佛(佛性),大海佛土,有唯佛與佛的如是相。或為釋迦牟尼佛(真如識性),有『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出現於此。是即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欲令眾生,開示悟入的一時。或是普賢(真如色法),成就不可思議法輪轉的功德,令深大久遠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流布於閹浮提,為能生三草二木、大小諸樹的地(依報,『三草二木』,法華經藥草喻品所說。以譬五乘的機類),為能潤的雨。於所不能慮知中,但盡行成就法華轉。普賢的流布尚未了,而靈山大會則始來。普賢往來,釋尊證以白毫光相(識性緣真如法的起滅)。釋迦的佛會未半,則有文殊的惟忖、疾速授記、彌勒的法輪轉。普賢、諸佛、文殊、大會,皆當於初中後,善法華輪轉,知見(正知正見智慧)波羅蜜。



是故,唯以一乘為一大事出現也。此出現,乃是一大事,故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其法必為一佛乘,必定唯佛究盡唯佛也。諸佛七佛,各令佛佛究盡,成就於釋迦牟尼佛也。

所以,是唯以一乘為一大事出現。此出現,乃是一大事(大事因緣』即緣起法的『恁麼),故有『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其法必為一佛乘,必定是唯佛究盡唯佛。諸佛七佛,各令佛佛究盡,是成就於釋迦牟尼佛(佛道修證,是前七識的清淨是成就第八識的清淨,是八識成就為一元性識)



西天竺至東震旦,皆是十方佛土中也。乃至三十三祖大鑒禪師,亦即究盡唯佛一乘法也。必定唯以一大事之一佛乘也。而今出現于世,出現於此也。青原之佛風傳至於今,南嶽之法門開演於世,皆是如來如實知見也。實為唯佛與佛之究盡也,嫡佛佛嫡之開示悟入,是法華轉也。名之《妙法蓮華經》,教菩薩法也。名之諸法故,以法華為國土,既有靈山,亦有虛空,亦有大海,亦有大地。是即實相也,如是也,法住法位也,一大事因緣也,佛之知見也,世相常住也,如實也,如來壽量也,甚深無量也,諸行無常也,法華三昧也,釋迦牟尼佛也,轉法華也,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也,現身度生也。有授記作佛之保任、住持。

西天竺至東震旦,皆是在十方佛土中。乃至三十三祖大鑒禪師,亦是即究盡唯佛一乘法。必定是唯以一大事的一佛乘。而今是出現於世,出現於此。青原的佛風傳至於今,南嶽的法門開演於世,皆是如來的如實知見。實是為唯佛與佛的究盡,嫡佛佛嫡的開示悟入,是法華轉。名為《妙法蓮華經》,是教菩薩法。因名為諸法,故是以法華為國土,既有靈山,亦有虛空,亦有大海,亦有大地。即是實相,是如是,是法住法位,是一大事因緣,是佛的知見,是世相常住,是如實(因緣起法是依真如法而起,是性相一如的法性與華相,故是如實),是如來壽量,是甚深無量,是諸行無常,是法華三昧,是釋迦牟尼佛,是轉法華,是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是現身度生(公案現成)。有授記作佛的保任、住持(因是性相一如)



大唐國廣南東路,韶州曹溪山寶林寺大鑒禪師會下,有名法達僧來參,自稱:“吾讀誦《法華經》已三千部。” 祖曰:“縱讀萬部,若不得經,亦不知是過矣!” 法達曰:“學人愚鈍,從來只憑文字誦念,如何知其宗旨?” 祖曰:“汝試誦一遍,我為汝解說。”

大唐國廣南東路,韶州曹溪山寶林寺大鑒禪師會下,有名法達僧來參,自稱:「吾讀誦《法華經》已三千部。」 六祖說:「縱讀萬部,若不得經意,亦不知是過失矣!」 法達說:「學人愚鈍,從來只憑文字誦念,如何知其宗旨?」六祖說:「汝試誦一遍,我為汝解說。」



法達即誦經。至《方便品》,祖曰:“可停!此經元以因緣出世為宗旨。雖說眾多之譬喻,亦不勝於此。何者謂因緣?唯一大事也。唯一大事者,即佛知見也。開示悟入也。自是佛之知見也。已具知見,彼既是佛也。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也。” 再示偈曰:“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久不明已,與義作仇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禦白牛車。”

法達即誦經。至《方便品》,六祖說:「可停!此經元以因緣出世為宗旨。雖說眾多的譬喻,亦不勝於此。何者稱因緣(因,是識性;緣,是真如法,依因緣而有緣起法)?是唯一大事(即『恁麼』緣起)。唯一大事,即是佛知見。是開示悟入。自是佛的知見。彼既是佛,已具知見。汝今當信,佛知見,只是汝自識心。」 六祖再示偈說:「心迷法華轉(佛性恁麼的識性因無明業力而轉變為三界識心),心悟轉法華(識心依真如法緣起法相一如的一元性);誦久不明已,與義作仇家。無分別的念(一元性),念即正,有分別的念(二元性),念成邪;有無俱不計(不染污的一元性),長禦白牛車(指不染污的一元性識性依真如法緣起)。」



法達即聞偈,再問祖:“經曰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度量,則不能計量佛智。今但令凡夫悟自心,即名佛之知見;若非上根,則難免疑謗。又,經說三車,大牛車與白牛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宣說!”

法達即聞偈,再問六祖:「經中說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度量,則不能計量佛智。今但令凡夫悟自心,即名佛的知見;若非上根,則難免疑謗。又,經中說三車,大牛車(第八阿賴耶識緣起法相)與白牛車((佛性緣起的白淨識緣起法相),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宣說!」



祖曰:“經意明也,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計量佛智之患者,在度量也。雖彼等盡思共推,然愈懸遠也。佛本為凡夫說而已,不為佛說也。信此道理,不肯退席者,殊不知是坐白牛而更於門外求三車也!經文明向汝言:‘無二亦無三。’汝如何不悟?三車是假也,以是昔時故。一乘是實也,以是今時故。但令汝以假為去,以實為歸。歸實者,實亦非名。可知所有皆是珍寶也,悉咐囑於汝,由汝受用也。更不為父想,亦不為自想,亦無用想,然是名法華經也。自劫至劫,又晝至夜,手不釋卷,無不讀誦時。”

六祖說:「經意很明白,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計量佛智,過患是在度量(即落入二元分別)。雖彼等盡思共推,然是愈懸遠。佛本是為凡夫說而已,不是為佛說。信此道理,不肯退席的,殊不知是坐白牛而更於門外求三車!經文明白地向汝說:『無二亦無三。』汝如何不悟?三車是假設施,以是昔時故。一乘是實法,以是今時故。但是令汝以假為去,以實為歸。歸實者,實亦非名相設施。可知所有皆是珍寶,悉咐囑於汝,是由汝受用。更進一步不為父想,亦不為自想,亦無用想,即是名法華經。自劫至劫,又晝至夜,手不釋卷,無不讀誦時。(只要是識心緣起法相,無不是轉法華、讀誦法華)



法達既蒙啟發,歡喜雀躍,呈偈贊曰:“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呈此偈後,祖曰:“汝今可名念佛僧。”

法達既蒙啟發,歡喜雀躍,呈偈贊說:「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誰知火宅內,元是法中王。」呈此偈後,六祖說:「汝今後可名念佛僧。」



法達禪師參問曹溪之因緣如是。從此之後,所謂法華轉、轉法華之法華者,於焉開演也。其前則不聞。誠哉!欲明佛之知見,必是已得正法眼藏之佛祖,亂數沙石之文字學者則不可知。此從今法達之經歷亦可知也。欲明法華之正宗,當以祖師之開示為唯一大事因緣,勿訪餘乘。今法華轉實相、實性、實體、實力、實因、實果之為如是者,祖師以前,于震旦所不聞,所不有也。

法達禪師參問曹溪的因緣如是。從此之後,所謂『法華轉』、『轉法華』的法華(法教),於焉是開演。其前則不聞。誠然!欲明佛的知見,必是已得正法眼藏的佛祖,亂數沙石的文字學者則不可知。此從今日法達的參問經歷亦是可知。欲明法華的正宗,當以祖師的開示為唯一大事因緣,勿訪餘乘。今法華轉實相、實性、實體、實力、實因、實果為如是,是祖師以前,於中國所不聞,所不有。



謂法華轉者,心迷也;心迷,法華轉也。所以,心迷則為法華轉也。其宗旨者,謂心迷雖是萬象,而如是相則為法華轉也。此“轉”,不可喜,亦不可待。非得,亦非來。然則,法華轉,則無二亦無三也。若是唯有一佛乘,若是如是相之法華,雖言能轉所轉,亦是一佛乘也,一大事也。唯以赤心片片也。

所謂法華轉,是心迷(識性因無明而轉成三界有情識而緣起萬象);心迷,是法華轉。所以,心迷則是為法華轉。其意義,是說心迷雖是萬象,而如是相則是為法華轉(無明的有情識性仍是佛性恁麼的法性,而緣起法的萬象仍是依真如法而起的)。此『轉』,是不可喜,亦不可待(因是依業力因緣而轉)。非得,亦非來。然而,法華轉,則是無二亦無三(識性雖因無明而轉成三界有情識,然仍是佛性恁麼的法性,此即是唯一佛乘)。若是唯有一佛乘,若是如是相的法華,雖言能轉所轉,亦只是一佛乘(即是說,唯有佛性恁麼的識性,才有因業力異熟轉變成眾生八識),一大事。是唯以赤心片片(佛性恁麼的識性,是佛性的真如法身)



所以,莫恨心迷!汝等所行是善菩薩道也。本行菩薩道之奉覷見於諸佛也。開示悟入,皆是各個之法華轉也。火宅有心迷,當門有心迷,門外有心迷,門前有心迷,門內有心迷。心迷而能現成門內、門外乃至當門、火宅等故,白牛車之上亦當開示悟入。為車上莊校而存入時,當期露地為所入乎?當認火宅為所出乎?當門但可究盡為經歷之處麼?

所以,莫恨心迷!汝等所行是善菩薩道。是本行菩薩道的奉覷見於諸佛(即識心雖落於三界,然緣起法都是性相一如)。開示悟入,皆是各個的法華轉。火宅(第八異熟識)有心迷(緣起公案現成的法相),當門(第六意識)有心迷,門外(五根處)有心迷,門前(五根識)有心迷,門內(第七末那識)有心迷。因心迷(指佛性因業力而有有情轉識)而能現成門內、門外乃至當門、火宅等,故白牛車(指有情白淨識)之上亦當是開示悟入(指佛向上的恁麼,是佛性因業力恁麼而有識性,所以識性也是佛性真如法身)。為車上裝飾而存入時,當期露地(五下分結煩惱俱盡處,指依第七末那識緣起)為所入嗎?當認火宅(第八異熟識)為所出嗎?當門(第六意識)但可究盡為經歷之處麼?



當知有于車中令火宅開示悟入之轉,亦有於露地中令火宅開示悟入之轉。有于當門之全門中轉開示悟入者,有於普門之一門轉開示悟入者。開示悟入之各個,皆有開示悟入普門之轉。有於門內轉開示悟入者,有於門外轉開示悟入者,有於火宅開示悟入露地者。

當知有於車中令火宅開示悟入(依第八異熟識一元性緣起,如四禪天)的輪轉,亦有於露地中令火宅開示悟入(依第七末那識染污一元性緣起,如三禪天)的輪轉。有於當門的全門中轉開示悟入的(意識與六根互用的緣起,如二禪天),有於普門的一門轉開示悟入的(六根識與意識的緣起,如初禪天、欲界)。開示悟入的各個,皆有開示悟入普門的輪轉。有於門內轉開示悟入的(不落意識分別的我執染污一元性緣起法),有於門外轉開示悟入的(落意識分別的二元性緣起法),有於火宅開示悟入露地的(識性無我一元性緣起法)



是故,火宅亦不會也,露地亦不識也。輪轉三界,誰以車為一乘?開示悟入,誰出入其門?若由火宅求車,當經幾許輪轉?若從露地望火宅,則唯是無量深遠!露地之中可究盡靈山為安穩乎?靈山之中可修習露地之為平坦乎?以眾生所遊樂或以我淨土不毀為常在,此亦當審細本行之!

所以,火宅是亦不會,露地是亦不識(即是說,識性的依真如法恁麼緣起是在七識末那、八識異熟轉變之前,也就是說性相一如的緣起法相是佛性依真如法位恁麼緣起的功德)。輪轉三界,誰以車為一乘(即指佛性)?開示悟入,誰出入其門?若由火宅求車,當經幾許輪轉?若從露地望火宅,則唯是無量深遠!露地之中可究盡靈山(八識性相一如的緣起法)為安穩嗎?靈山之中可修習露地(三禪境地是平等性地)為平坦嗎?以眾生所遊樂(三界)或以我淨土不毀(常寂光土)為常在,此亦當審細本行之!



謂“一心欲見佛”者,參究自乎?參究他乎?有分身成道之時,有全身成道之時。俱出靈鷲山,以自不惜身命故。有常住此說法開示悟入者,有方便現涅槃開示悟入者。雖近而不見,誰不信一心之會不會?天人常充滿處,即釋迦牟尼佛,毗盧舍那之國土,常寂光土也。我等自具四土,即居如一之佛地也。見微塵時,非不見法界。證法界時,非不證微塵。諸佛之證法界時,非不令我等在證中。其於初中後善(亦然)也。

所謂『一心欲見佛』,是參究自己嗎?參究他人嗎?有分身成道的時節,有全身成道的時節。俱出靈鷲山,以自不惜身命故。有常住此,說法開示悟入的,有方便現涅槃開示悟入的(這裡道元是說:佛性恁麼的識性雖經識轉變而有八識,然各個都是以性相一如的緣起法相)。雖近而不見(因為緣起法是性相一如,即是一體的),誰不信一心(識心本俱的佛性)的會不會?天人常充滿處,即是釋迦牟尼佛,毗盧舍那的國土,是常寂光土。我等自具四土(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即是居如一的佛地。見微塵時,非不見法界。證法界時,非不證微塵(因緣起法是心法一如、修證一如)。諸佛的證法界時,非不令我等在證中(即緣起法中有識心)。其於初中後善是亦如是。



所以,而今亦是證之如是相也;驚疑怖畏,無非如是。但是以佛之知見而見微塵,與坐微塵者,相異也。坐法界時非廣,坐微塵時非狹故,若不保任,則不可坐。保任時,則於廣狹不驚疑。以是究盡法華之體力故。

所以,而今亦是證此如是相;驚疑怖畏,無非如是。只是以佛的知見而見微塵,與坐微塵,是法相有異。因坐法界時非廣,坐微塵時非狹,故若不保任(一元性的心法一如),則不可坐。保任時,則是於廣狹不驚疑。因是究盡法華的體力故。



是故,我等今之相性,為此法界中之本行乎?為微塵中之本行乎?無驚疑,無怖畏,只法華轉之本行,乃深遠長遠也!見此微塵、見法界,非有作有量也。有量有作,亦當習法華量,當習法華作。欲聞“開示悟入”,當聞“欲令眾生。”所謂“開佛知見”之為法華轉,則當習於“示佛知見。”“悟佛知見”之為法華轉,當習於“入佛知見。”“示佛知見”之為法華轉,當習於“悟佛知見。”如是開示悟入之法華轉,當各有究盡之道。

所以,我等今的相性,為此法界中的本行嗎?為微塵中的本行嗎?無驚疑,無怖畏,這只是法華轉(佛性恁麼而有的三界識性)的本行,乃是深遠長遠!見此微塵、見法界,是非有作有量(緣起法非實)。有量有作,亦當習法華量(真如法的量),當習法華作。欲聞『開示悟入』,當聞『欲令眾生』。所謂『開佛知見』之為法華轉,則是當習於『示佛知見』。『悟佛知見』之為法華轉,當習於『入佛知見』。 『示佛知見』之為法華轉,當習於『悟佛知見』。如是開示悟入的法華轉,當各有究盡的法教。(佛性恁麼而有的三界識性也是佛真如法身,是佛性『開示悟入』『欲令(緣起)眾生』真如法相)



大凡此諸佛如來之知見波羅蜜,乃廣大深遠之法華轉也。授記者,則是自己開佛知見也,非他授之法華轉也。此即是“心迷法華轉”也。

大凡此諸佛如來的知見波羅蜜,乃是廣大深遠的法華轉。授記,則是自己的開佛知見,是非他授的法華轉。上述即是『心迷法華轉』。



謂“心悟轉法華”者,即云轉法華也。所謂法華轉我等之力究盡時,則反而現成轉自己之“如是力”也。此現成是轉法華也。從來之轉,而今雖更不止,然自己反轉法華也。驢事雖未離,然馬事當到來。出現於此,唯以一大事因緣。地湧千界眾,雖久為法華之大聖尊,然為自所轉而從地湧,為他所轉而從地湧。不可只以地湧轉法華,亦當以虛空湧轉法華。非但地空,亦當以佛智而知有法華湧。

所謂『心悟轉法華』,即是說轉法華(識性依真如法緣起法相)。所謂法華轉我等的力究盡時,則反而現成轉自己的『如是力』(是說,這眾生的識心本具有佛性功德依真如法而緣起萬象,當心法一如的一元性當下,也是佛性與識性一如的親證)。此法的公案現成是轉法華。從來的輪轉,而今雖更不止,然是自己反轉法華。驢事(識性的轉變落於三界)雖未離,然馬事(識心的緣起法相)當到來。(《景德傳燈錄》卷十一 靈雲志勤章) 出現於此,唯是以一大事因緣。地湧千界眾,雖久為法華的大聖尊,然是為自所轉(指佛性恁麼的一元識性)而從地湧,是為他所轉(指二元性轉識)而從地湧。不可只以地湧(指佛性恁麼的一元性識性)轉法華,亦當以虛空湧(指三界二元性轉識)轉法華。非但地、空,亦當以佛智(指佛性)而知有法華湧。



大凡法華時,必“父少而子老”也。子之不非子,父之不非父。當習子者老也,父者少也。知世之不信,切莫驚怖!世之不信者,法華之時也。以是“一時佛住”,當轉法華。為開示悟入所轉而地湧,為佛之知見所轉而地湧。此轉法華時,則有法華之心悟也,有心悟之法華也。或謂下方,則是空中也。此下此空,即是轉法華也,即是佛壽量。佛壽、法華、法界、一心,或現成下,或現成空,亦當轉法華。是故,所謂“下方”“空”者,即轉法華之現成也。大凡此時,則有轉法華而為三草者,轉法華而為二木者。不可待作有覺,不可怪為無覺。自轉而發菩提(心)時,則是南方也。此成道,本在南方集會之靈山也。靈山必轉法華也。有集會於虛空之十方佛土,是轉法華之分身也。既轉法華為十方佛土,則不應有一微塵之入處。有色即是空之轉法華,非“若退若出”;有空即是色之轉法華,當“無有生死。”不應謂“在世”,唯在“滅度”乎?為我之親友者,我亦為彼之親友也。親友之禮勤不應忘,故又有與髻珠、與衣珠之時節,須善能究盡。有佛前寶塔之轉法華,高五百由旬也。有佛坐塔中之轉法華,量二百五十由旬也。有從地湧出,住在空中之轉法華,心無掛礙,色無掛礙。有從空湧出,住在地中之轉法華,既掛礙於眼,又掛礙於身。塔中有靈山,靈山有寶塔。寶塔寶塔虛空,虛空虛空寶塔。塔中之古佛,與靈山佛並座;靈山佛於塔中佛相證。靈山佛證入塔中,則以靈山之依正,轉法華入也。塔中之佛,湧出於靈山,則以古佛土,以久滅度而湧出也。湧出、轉入,不為凡夫二乘所學,當學轉法華。久滅度者,佛上備證莊嚴也。塔中及佛前,寶塔及虛空者,非靈山非法界,非半段非全界。不只關乎是法位,但非思量也!

大凡法華時,必是『父少而子老』。子(即下面所說的塔中的古佛,指識性)的適為子,父(靈山佛,指佛性)的適為父。當習是子者老,父者少(識性是依佛性恁麼而有,然在修證時識性是經長劫久修證入佛性,故說『子老父少』)。知世俗的不信,切莫驚怖!世俗的不信,因是法華的時節(因仍在三界的識心緣起法相)。因是『一時佛住』(識性是依佛性的功德緣起法相),當轉法華。為開示悟入所轉而地湧(緣起法相),為佛的知見所轉而地湧。此轉法華時,則是有法華的心悟,是有心悟的法華(修證一如、性相一如時)。或稱下方,則是空中。此下此空,即是轉法華,即是佛壽量(指識性緣起的有時界)。佛壽、法華、法界、一心,或現成下,或現成空,亦當轉法華(緣起法的公案現成,即是有時界一體的一元性)。所以,所謂『下方』『空』,即是轉法華的現成。大凡此時,則有轉法華而為三草的,轉法華而為二木的(『三草二木』,法華經藥草喻品所說。以譬五乘的機類)。轉法華不可待作有覺,不可怪為無覺(心法一如時,不落入相對的有覺無覺)。自轉而發菩提心時,則是南方。此成道,本是在南方集會的靈山(即公案現成當下是佛性與識性一如)。是靈山必轉法華。有集會於虛空(真如法界)的十方佛土,是轉法華的分身。既轉法華為十方佛土,則不應有一微塵的入處(緣起法不涉入真如法)。有『色即是空』的轉法華,非『若退若出』;有『空即是色』的轉法華,當『無有生死』(緣起法的色相雖非實有,然仍是依真如法而有。《妙法蓮華經》如來壽量品 第十六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虛非如非異。不如三界,見於三界』。)不應說是『在世』,是唯在『滅度』嗎?為我的親友者,我是亦為彼的親友。親友的禮勤不應忘(《法華經》的親友比喻,蓋昔佛為菩薩時,教化聲聞弟子,令發一切智心,而今彼等忘失不覺知,既得阿羅漢道,即說是真滅度;今佛出現令彼等覺醒,指示其所得非為究竟,而令其歸入一乘),故又有與髻珠(是輪王髻中之珠。輪王喻如來,髻喻二乘權教,珠喻一乘實理。珠在髻中,猶實理為權所隱)、與衣珠(法華七喻之一。又作繫珠喻、衣內明珠喻)的時節,須善能究盡。有佛前寶塔(《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的轉法華,是高五百由旬。有佛(指真如識性)坐塔中的轉法華,量是二百五十由旬。有從地湧出,住在空(指一元性識心)中的轉法華,心無掛礙,色無掛礙(以佛性白淨識緣起的緣起法)。有從空湧(即三界二元性轉識)出,住在地(即三界)中的轉法華,既掛礙於眼,又掛礙於身(即以識變的三界識性緣起法)塔中有靈山,靈山有寶塔。寶塔寶塔虛空,虛空虛空寶塔(佛性恁麼而有的識性,經層層的轉變為六七八識性,就像是層層有佛性識的寶塔。虛空,指佛性識的緣起功德)。塔中的古佛(指識性),與靈山佛(指佛性)並座;靈山佛於塔中佛相證。靈山佛證入塔中,則以靈山的依正,轉法華入(即是依佛性真如法而緣起)。塔中的佛,湧出於靈山(識性依佛性而有緣真如法功德),則是以古佛土,以久滅度而湧出。湧出、轉入(指識轉變的『恁麼』),不為凡夫二乘所學,當學轉法華。久滅度的,是佛上備證莊嚴。塔中及佛前,寶塔及虛空,是非靈山非法界,非半段非全界(識性所處的是佛性的『恁麼』,是非真如、非緣起、非全界、非量)。不只關乎是法位,但是非思量!(『恁麼』雖是依法住法位的真如法緣起,但是緣起是一元性,是不落入思量的)



或有現佛身而為說法,或現此身而為說法之轉法華。或有現提婆達多之轉法華,或有現退亦佳矣之轉法華。合掌待瞻仰,莫計其必非六十小劫。約一心待量,且道多少無量劫?猶是不能測之佛智也。待之一心,為幾佛智之量?此轉法華,切莫認作唯本行菩薩道。法華一座之處,即是今日如來說大乘,轉法華之功德也。法華今為法華,不覺不知,且不識不會也。是故,五百塵點者,且是一毛許之轉法華也,赤心片片佛壽之開演也。

或有現佛身而為說法,或現此身而為說法的轉法華。或有現提婆達多的轉法華,或有現退亦佳矣的轉法華。合掌待瞻仰,莫計其必非六十小劫。且說約一心待量,是多少無量劫?猶是不能測的佛智。待以一心,為幾佛智的量?此轉法華,切莫認作唯本行菩薩道(緣起法是依識性的佛性恁麼功德而有性相一如的公案現成,但識性仍非佛性,是仍在三界中)。法華一座之處,即是今日如來說大乘,轉法華的功德。法華今為法華,是不覺不知,且不識不會。所以,五百塵點劫(三千塵點劫是出於《法華經第七品》),且是一毛許的轉法華,是赤心片片佛壽的開演。



大凡自此經傳入震旦,轉法華以來數百年,或造疏釋之輩甚多。又有依此經而得上人之法者。然則,如今我等高祖曹溪古佛,得法華轉之宗旨者無,未有用轉法華之宗旨。而今聞之,而今逢之,當如古佛之逢古佛,焉非古佛土乎?當喜矣!從劫至劫亦法華,從晝至夜亦法華。以法華是從劫至劫故,以法華是乃晝乃夜故。縱令自己身心強弱,其更是法華也。所有如是者,珍寶也,光明也,道場也,廣大深遠也,深大久遠也。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實是法華轉法華也。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究盡能如是,法華轉法華。』 如是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法華當是法華。

大凡自此經傳入震旦,轉法華以來數百年,或造疏釋的人士甚多。又有依此經而得上人法的。然而,如今我等高祖曹溪古佛,無有得法華轉的宗旨,未有用轉法華的宗旨(指中國禪祖師不以《法華經》傳法)。而今聞之,而今逢之,當如古佛的逢古佛,焉非古佛土嗎?當喜矣!從劫至劫亦是法華,從晝至夜亦是法華。因法華是從劫至劫故,因法華是乃晝乃夜故。縱令自己身心強弱,其更是法華。所有如是的,是珍寶,是光明,是道場,是廣大深遠,是深大久遠。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實是法華轉法華。 『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究盡能如是,法華轉法華。』 如是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法華當是法華。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