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得髓》附錄 永平道元禪師
又,和漢之古今,有為帝位之女人。其國土,皆此帝王之所領,人皆為其臣。此非敬人,敬位也。比丘尼亦同,敬其人者,非昔無。偏敬得法也。
又,日本、中國的古今,有女人為帝位的。其國土,皆此帝王的領地,人皆為其臣。此非敬人,是敬其位。比丘尼亦同,敬其人的,非昔無。偏敬得法的。
又,有已成阿羅漢之比丘尼,隨四果之功德悉來。功德尚隨,人天誰能勝於四果之功德?三界之諸天,皆無及處。捨卻一切者,諸天則皆敬之;況乎傳來如來正法,發菩薩大心,有誰不敬焉?若不敬,則是自己之怪也。自己若不敬無上菩提,則是謗法之愚癡!
又,有已成阿羅漢的比丘尼,隨四果的功德悉來。功德尚隨,人天誰能勝於四果的功德?三界的諸天,皆無及處。捨卻一切的,諸天則皆敬之;況乎傳來如來正法,發菩薩大心,有誰不敬呢?若不敬,則是自己的奇怪。自己若不敬無上菩提,則是謗法的愚癡!
又,我國有帝王之女,或有大臣之女,准于後宮,又有皇后之持院號者。彼等有剃髮者,有不剃髮者。然則,貪名愛利之似比丘僧之僧侶,跑至此等人之家門,低頭舔履,無言可喻!亦尚劣於主從,況又為奴僕之多年者眾。哀哉!生於小國邊地,如是邪風亦不知。天竺、唐土未曾有,唯我國有之,可悲!勉為剃髮,而破如來之正法,當云罪業深重!此即偏由忘卻世途之為夢幻空花,被系縛為女人之奴僕者也,可悲矣!亂為世途尚如斯,為無上之菩提,何不敬可敬之得法耶?此即以重法之志淺,求法之志不足故耳!
又,我國有帝王之女,或有大臣之女,准于後宮,又有皇后的持院號的。彼等有剃髮的,有不剃髮的。然而,貪名愛利而似比丘僧的僧侶,跑至此等人的家門,低頭舔履,無言可喻!亦尚劣於主從,況又為奴僕之多年者眾。哀哉!生於小國邊地,如是邪風亦不知。天竺、唐土未曾有,唯我國有之,可悲!勉為剃髮,而破如來的正法,當說是罪業深重!此即偏由忘卻世途的為夢幻空花,被系縛為女人的奴僕的,可悲矣!亂為世途尚如斯,為無上的菩提,何不敬可敬的得法者呢?此即因重法的志淺,求法的志不足故耳!
既貪寶時,如女人之寶,莫思不可不得;欲求法時,則須勝於此志。若然爾,則草木牆壁亦施與正法,天地萬法亦施與正法。此乃必知之道理也。設若遇善知識,尚未立此志而求法時,則不被法水之潤也。須審細功夫參究!
既貪寶時,如女人之寶,莫思不可不得;欲求法時,則須勝於此志。若然爾,則草木牆壁亦施與正法,天地萬法亦施與正法。此乃必知的道理。設若遇善知識,尚未立此志而求法時,則是不被法水滋潤。須審細功夫參究!
又,今至愚之甚之人則謂女人乃貪淫所對之境界,不改此念而視之。佛子不可如是也。若謂女人是淫欲所對之境而忌厭,則一切男人亦當忌厭乎?為污染之因緣者,男人亦為境,女人亦為境,非男非女亦為境緣,夢幻空花亦為境緣。或有以水影為緣而行非梵行者,或有以天日為緣而行非梵行者。神亦為境,鬼亦為境。其緣不可數盡。云有八萬四千之境界,此皆當捨乎?不可視乎?
又,今至愚之甚的人則謂女人乃貪淫所對的境界,不改此念而看待女人。佛子不可如是。若謂女人是淫欲所對的境而忌厭,則一切男人亦當忌厭嗎?為污染的因緣者,男人亦為境,女人亦為境,非男非女亦為境緣,夢幻空花亦為境緣。或有以水影為緣而行非梵行的,或有以天日為緣而行非梵行的。神亦為境,鬼亦為境。其緣不可數盡。說有八萬四千的境界,此皆當捨嗎?不可視嗎?
律云:“男二所,女三所,同是波羅夷,不共住。” 是故,若謂當為淫所對之境而嫌棄之,則一切男人與女人,彼此嫌棄,更不可有得度之期。此道理,須仔細檢點!
四分律說:「男二所,女三所,同是波羅夷,不共住。」(男二所,大便道及口。女三所,犯人婦三處波羅夷大便道小便道及口)(《四分律》卷一 四波羅夷法一) 所以,若謂當為淫所對的境而嫌棄,則一切男人與女人,彼此嫌棄,更不可有得度之期。此道理,須仔細檢點!
又,外道亦有無妻者。設是無妻,若不入佛法,則是邪見之外道也。佛弟子中,在家二眾者有夫婦。雖是夫婦,若為佛弟子,則人中、天上無有與其齊肩者。
又,外道亦有無妻的。設是無妻,若不入佛法,則是邪見的外道。佛弟子中,在家二眾者有夫婦。雖是夫婦,若為佛弟子,則人中、天上無有與其齊肩的。
又,唐國亦有愚癡僧,立志願云:生生世世,永不視女人。此願依何法焉?依世法乎?依佛法乎?依外道之法乎?依天魔之法乎?女人有何過?男人有何德?惡人者,男人亦有惡人;善人者,女人亦有善人。願聞法,求出離,不必依是男人、女人。如未斷惑時,男人女人,同未斷惑;斷惑證理時,男人女人,更無簡別。又,若立願永不視女人,眾生無邊誓願度時,當捨女人乎?若捨,則非菩薩,況乎佛之慈悲哉?此唯是因深醉于聲聞酒之醉狂言語也,人天不可信之為真!
又,唐國亦有愚癡僧,立志願說:生生世世,永不視女人。此願依何法呢?依世法嗎?依佛法嗎?依外道法嗎?依天魔的法嗎?女人有何過?男人有何德?惡人中,男人亦有惡人;善人中,女人亦有善人。願聞法,求出離,不必依是男人、女人。如未斷惑時,男人女人,同未斷惑;斷惑證理時,男人女人,更無簡別。又,若立願永不視女人,眾生無邊誓願度時,當捨女人嗎?若捨,則非菩薩,況乎佛的慈悲呢?此唯是因深醉於聲聞酒的醉狂言語,人天不可信以為真!
又,若昔有犯罪而嫌棄之,則亦當嫌棄一切菩薩;若後又犯罪而嫌棄之,則亦當嫌棄一切發心之菩薩。如此而嫌棄,則一切將捨,依何而佛法現成?如是之言,是不知佛法之癡人之狂言也!可悲!若如汝所願,則須靜心觀察釋尊及在世之諸菩薩,皆有犯罪否?又與汝之菩提心淺否?須參學付正法眼藏之祖師及在世之菩薩,若無此願,當有向佛法參學之處否?若如汝所願,則非但不濟度女人,即便得法之女人出世,為人天說法時,亦不可來聞乎?若不來聞,即非菩薩,乃是外道也!
又,若昔有犯罪而嫌棄之,則亦當嫌棄一切菩薩;若後又犯罪而嫌棄之,則亦當嫌棄一切發心的菩薩。如此而嫌棄,則一切將捨,依何而佛法現成?如是的說法,是不知佛法的癡人的狂言!可悲!若如汝所願,則須靜心觀察釋尊及在世的諸菩薩,皆有犯罪否?又與汝的菩提心淺否?須參學付正法眼藏的祖師及在世的菩薩,若無此願,當有向佛法參學的地方否?若如汝所願,則非但不濟度女人,即便得法的女人出世,為人天說法時,亦不可來聽聞嗎?若不來聽聞,即非菩薩,乃是外道!
今見大宋國,有似久修練行之僧侶,亂數海砂,而流浪於生死海者;有為女人,參尋知識,功夫辦道,而為人天之導師者;有不賣餅而棄餅之老婆子等。可悲!雖是男兒比丘僧,而亂數教海砂子,於佛法夢也未見也。
今見大宋國,有似久修練行的僧侶,亂數教海砂子,而流浪於生死海的;有為女人,參尋知識,功夫辦道,而為人天的導師的;有不賣餅而棄餅的老婆子等。可悲!雖是男兒比丘僧,而亂數教海砂子,於佛法夢也未見。
大凡見境,當須參學明究!只習畏而逃者,是小乘聲聞之教行也。若棄東而藏西,西亦非無境界。雖以為逃之夭夭,然不明遠亦是境,近亦是境也。此尚不在解脫分。緣者,(修之)當愈深。
大凡見境,當須參學明究!只學習畏而逃的,是小乘聲聞的教行。若棄東而藏西,西亦非無境界。雖以為逃之夭夭,然是不明遠亦是境,近亦是境。此尚不在解脫分。這緣(指所緣境),是愈修當愈深。
又,日本國有一笑事,謂或稱結界之地,或稱大乘之道場,不使比丘尼、女人等來入。邪風久播,無人辨識;稽古之人不改,博達之士亦不鑒。或稱權者之所為,或號古先之遺風,更不論之,則笑也人腸當斷。權者是何物?賢人乎?聖人乎?神耶?鬼耶?十聖耶?三賢耶?等覺耶?妙覺耶?又,若古而不改,則生死流轉不得捨乎?
又,日本國有一笑事,說是或稱結界的地方,或稱大乘的道場,不使比丘尼、女人等來入。邪風久播,無人辨識;稽古的人不改,博達的人士亦不鑒。或稱有『權』的所為,或號稱是古先的遺風,更不論之,則笑也人腸當斷。『權』是何物?賢人嗎?聖人嗎?神嗎?鬼嗎?十聖嗎?三賢嗎?等覺嗎?妙覺嗎?又,若是古而不改,則生死流轉不得捨嗎?
況乎大師釋尊,是無上正等覺也。當明悉明,當行悉行,當解脫,悉皆解脫。今人誰能及其邊際?然佛在世時之會下,皆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有八部,有三十七部,有八萬四千部,是皆結佛界,為新佛會也。何佛會無比丘尼?無女人?無男子?無八部?設使比之如來在世之佛會亦勝之清淨結界,我等不應願求,以是天魔界故。佛會之法儀,於自界他方,三世千佛,無有相異。若有相異之法,須知其非佛會。
況乎大師釋尊,是無上正等覺。當明悉明,當行悉行,當解脫,悉皆解脫。今人誰能及其邊際?然佛在世時的門徒,皆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有八部,有三十七部,有八萬四千部,是皆結佛界,為新佛會。何佛會無比丘尼?無女人?無男子?無八部?設使比之於如來在世的佛會亦勝的清淨結界,我等不應願求,因是天魔界。佛會是一元性的法儀,於自界他方,三世千佛,無有相異。若有非一元性相異的法,須知其非佛會。
謂四果者,極位也;大乘小乘,極位功德,無有差別。是故,比丘尼證四果者多。三界之內,十方佛土中,有何界不至?有誰障此行履?
所謂『四果』,是極位;大乘小乘,極位功德,無有差別。所以,比丘尼證四果者多。三界之內,十方佛土中,有何界不至?有誰障此行履?
又,妙覺者,無上位也。女人既作佛,諸法何者不究盡?誰擬障之而令其不至哉?已有遍照于十方之功德,界畔將何為?
又,『妙覺』,是無上位。女人既作佛,諸法何者不究盡?誰擬障之而令其不至呢?已有遍照於十方的功德,界畔將何為?
又,欲障天女而令其不至乎?障神女而令其不至乎?天女、神女,皆非斷惑之類,尚是流轉之眾生也;有犯罪之時,無無犯罪之時。人女、畜女,亦皆有罪之時,無無罪之時。天之道、神之道,誰人擬塞?已參詣於三世之佛會,參學於佛所,若佛所、佛會有異,誰將信受佛法?只是狂惑世人之至愚也!比之野干惜窟穴不被人奪亦愚!
又,欲障天女而令其不至嗎?障神女而令其不至嗎?天女、神女,皆非斷惑之類,尚是流轉的眾生;有犯罪之時,無無犯罪之時。人女、畜女,亦皆有罪之時,無無罪之時。天之道、神之道,誰人擬塞?已參詣於三世的佛會,參學於佛所,若佛所、佛會有異,誰將信受佛法?只是狂惑世人的至愚!比之於野干惜窟穴不被人奪亦愚!
又,佛弟子之序位者,不論大乘菩薩,抑或小乘聲聞,第一比丘,第二比丘尼,第三優婆塞,第四優婆夷,如是者也。此序位,天上、人間所共知,久聞。是故,佛弟子第二序位(之比丘尼)者,比之轉輪聖王亦勝,更當勝於釋提桓因,不應有不達之處。況乎小國邊土之國王、大臣之位者,不能並比。今觀謂比丘尼禁居之道場,田夫、野人、農夫、樵翁亂入,況乎國王、大臣、百官、宰相,有誰不入耶?田夫與比丘尼論學道,論得位,勝劣終如何?設從世法論之,設從佛法論之,比丘尼所達之處,田夫、野人等則不得達。錯亂之甚者,於此小國(日本)始遺其例也。可憐!三界慈父之長子,來小國,有阻而不讓其到之處。
又,佛弟子的序位,是不論大乘菩薩,抑或小乘聲聞,第一比丘,第二比丘尼,第三優婆塞,第四優婆夷,如是者也。此序位,天上、人間所共知,久聞。所以,佛弟子第二序位的比丘尼,是比之於轉輪聖王亦勝,更當勝於釋提桓因,不應有不達的地方。況乎小國邊土的國王、大臣,不能並比。今觀所謂比丘尼禁居的道場,田夫、野人、農夫、樵翁亂入,況乎國王、大臣、百官、宰相,有誰不入呢?田夫與比丘尼論學道,論得位,勝劣終如何?設從世法論之,設從佛法論之,比丘尼所達之處,田夫、野人等則不得達。錯亂之甚的,於此小國日本始遺其例。可憐!三界慈父的長子,來小國,有阻而不讓其到之處。
又,住棲所稱彼結界處之徒,不畏十惡,十重具犯;只為造罪界。反厭不造罪之人乎?況以逆罪為重,住棲彼結界之徒,當造逆罪!如是魔界,當破也!須學佛化,須居佛界,此當是報佛恩也!如是先人,汝知結界之旨趣也否?由誰相承?是誰授其印可?
又,住棲所稱彼結界處的徒輩,不畏十惡,十重具犯;只為造罪界。反厭不造罪的人嗎?況以逆罪為重,住棲彼結界的徒輩,當造逆罪!如是魔界,當破!須學佛化,須居佛界,此當是報佛恩!如是先人,汝知結界的旨趣嗎?由誰相承?是誰授其印可?
謂入居諸佛所結之大界者,諸佛、眾生、大地、虛空。皆解脫系縛,歸源于諸佛之妙法也。故即一度步入此界之眾生,皆當即蒙佛功德,其有不違越之功德,有得清淨之功德。結一方時,法界皆結也;結一重時,即法界皆結也。或有以水結界者,或有以心結界者,或有以空結界者,(然)須知皆必有相承相傳也。況結界時,先瀝甘露,後行歸命之禮,乃至淨界等,終後即頌云:“茲界遍法界,無為結清淨。”
所謂入居諸佛所結的大乘法界,是諸佛、眾生、大地、虛空。皆解脫系縛,歸源於諸佛的妙法。所以即一度步入此界的眾生,皆當即蒙佛功德,其有不違越的功德,有得清淨的功德。結一方時,法界皆結;結一重時,即法界皆結。或有以水結界的,或有以心結界的,或有以空結界的,然須知皆必有相承相傳。況結界時,先瀝甘露,後行歸命之禮,乃至淨界等,終後即頌說:「茲界遍法界,無為結清淨。」
此旨趣,今頃稱結界之古先老人知也否?想必爾等不可得知結界中遍法界已結也。測知汝等醉于聲聞酒,以為小界是大事也。願平常之迷醉速醒,不得違越諸佛大界之為遍界;當禮拜恭敬,濟度攝受一切眾生皆蒙佛化功德。誰不謂是得道之髓?
此旨趣,今頃稱結界的古先老人知道嗎?想必爾等不可得知結界中遍法界已結。測知汝等醉於聲聞酒,以為小乘法界是大事。願平常的迷醉速醒,不得違越諸佛大乘法界的為遍界;當禮拜恭敬,濟度攝受一切眾生皆蒙佛化功德。誰不說是得道之法髓?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