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道元正法眼藏的一元思維(51) 三界唯心


《三界唯心》  永平道元禪師



釋迦大師道:“三界唯心,心外無別法;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一句之道得,是一代之舉力也;一代之舉力,是盡力之全舉也。雖是強為之為,然當是云為之為也。所以,今如來道之“三界唯心”者,全如來之全現成也。全一代者,全一句也;三界者,全界也。非謂三界即是心。其所以者,謂三界設有幾個玲瓏八面,尚是三界也。雖錯認其為非三界,然總不著在也。內外中間,初中後際,皆是三界也。三界者,如三界之所見也。非三界者之所見,則見不正三界也。三界中,有以三界之所見為舊巢者,有以三界之所見為新巢者。舊巢也是三界,心條也是三界也。是故,釋迦大師道:“不如三界,見於三界。”

釋迦大師說:「三界唯心,心外無別法;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華嚴經八十卷》第三十七 十地品) 一句的道得,是一代佛的舉力;一代佛的舉力,是盡力的全舉。雖是落入言說強為的行履,然當是佛說法功德的自然行為。所以,今如來說的『三界唯心』(佛性恁麼的識性經識的三能變而有三界有情識),是全如來的全現成(即全機現,三界一心的一元性)。『全一代』,是全一句(即佛性與識性的一如);『三界』,是全界。不是說三界即是心(三界是一心的現成公案)。這是說三界設有幾個玲瓏八面(即欲界、色界、無色界),尚是三界。雖錯認其為非三界(指真如法),然總是不著在(離了一心的三界的真如法,是離了佛性識,是無法測知的)。內外中間,初中後際(一元性),皆是三界。『三界』,是如三界的所見。非三界者的所見,則見不正三界(即佛性識與三界有情識依真如法緣起法相不同)。三界中,有以三界的所見為舊巢(依佛性依真如法緣起)的,有以三界的所見為新巢(三界有情識依真如法緣起)的。舊巢也是三界,心條(識心)也是三界。所以,釋迦大師說:『不如三界,見於三界。(即是說佛性以六大運作而有的實相,設是這真如法形成的是實相三界,但有情識性所見的緣起三界,並不就是真如法形成的實相三界)(《法華經》壽量品)



此所見者,即三界也;此三界者,如所見也。三界非本有,三界非今有,三界非新成,三界非因緣生,三界非初中後。有出離三界,有今此三界。此是機關之與機關相見,葛藤之生長葛藤也。今此三界,是三界之所見也。謂所見者,即“見於三界”也;“見於三界”者,即見成三界也,三界見成也,見成公案也。能令三界發心、修行、(證)菩提、(得)涅槃者,皆是我有也。所以,釋迦大師道:“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

此所見的,即是三界;此三界,是如所見。三界非本有,三界非今有,三界非新成,三界非是因緣生的相待關係,三界非初中後的相續關係(三界是一元性緣起法)。有出離三界,有今此三界。此是機關的與機關相見,葛藤的生長葛藤(即是三界識心依真如法緣起的法相)。今此三界,是三界的所現。所謂『所現』,即是『見於三界』;而『見於三界』,即是見成三界,是三界見成,是見成公案。能令三界發心、修行、證菩提、得涅槃的,皆是『我有』(佛性恁麼而有的有情識)。所以,釋迦大師說:「今此三界,皆是我有;其中眾生,悉是吾子(佛性識經三能變而有三界有情識,再由三界識心緣起萬法)。」(《法華經》譬喻品)



今此三界以是如來之“我有”故,盡界皆是三界也。三界以是盡界故,“今此”者,即是過、現、當來也。過、現、當來之現成,不掛礙“今此”,“今此”之現成,則掛礙過、現、當來也。“我有”者,盡十方界真實人體也,盡十方界沙門一隻眼也。眾生者,盡十方界之真實人體也。一一眾生之為(有)生(之)眾故,是為眾生也。

今此三界因是如來的『我有』,盡界皆是三界。三界因是盡界,『今此』,即是過、現、當來(一元性的時間一相)。過、現、當來的現成,不掛礙『今此』,『今此』的現成,則掛礙過、現、當來。『我有』,是盡十方界真實人體,是盡十方界沙門一隻眼。『眾生』(識性的三能變而有的三界有情識),是盡十方界的真實人體。一一眾生是為有生的眾,是為眾生。



“悉是吾子”者,是子也全機現之道理也。然則,“吾子”者,必受身體髮膚于慈父;不毀壞,不虧欠,是為子現成。而今者,則非父前子後,非子先父後;父子不相並,是謂“吾子”之道理也。非授與而受之;非奪取而得之。非去來之相,非大小之量,非老少之論。須保任老少如佛祖之老少。有父少子老者,有父老子少者;有父老子老者,有父少子少者。學父老者,則非子;不經子少,即非父。子之老少與父之老少(之道理),必當審細功夫參究,不可倉卒!有父子同時生現之父子者,有父子同時現滅之父子者,有父子不同時現生之父子者,有父子不同時現滅之父子者。不掛礙慈父而現生吾子,不掛礙吾子而慈父現成。有有心眾生,有無心眾生;有有心吾子,有無心吾子。如是吾子、子吾,悉是釋迦慈父之令嗣也。十方盡界一切過、現、當來之諸眾生者,是十方盡界過、現、當來之諸如來也。諸佛之吾子者,是眾生也;眾生之慈父者,是諸佛也。所以百草之花果者,是諸佛之我有也;岩石之大小者,是諸佛之我有也。安處者,林野也;林野者,已離也。雖云如是,然如來道之宗旨者,只道“吾子”而已,尚未道其父,此須參究!

『悉是吾子』,是說子也全機現的道理(即三界識心緣起法相的一元性當下,也是全識性與佛性的一如)。然而,『吾子』,勢必受身體髮膚於慈父(佛性恁麼而有三界識心);不毀壞,不虧欠,是為子現成。而今者,則非父前子後,非子先父後;父子不相並,是所謂『吾子』的道理(子為父三能識變的法)。非授與而受之;非奪取而得之。非去來之相,非大小之量,非老少之論。須保任老少如佛祖的老少。有父少子老的(《法華經》從地湧出品),有父老子少的(《法華經》信解品);有父老子老的(《法華經》譬喻品),有父少子少的(《法華經》壽量品)。學父老的,則非子(即是說:識心緣起若處一元境的成佛,則就與佛性真如為性相一如,故不再是子);不經子少,即非父(即是說:識心緣起若不經三能變而現成三界識心,就不可稱是佛性恁麼的識心;即無依真如法的緣起不可稱為父)。子的老少與父的老少的道理,必當審細功夫參究,不可倉卒!有父子同時生現的父子(四果不還天的佛性識與第八識的一如),有父子同時現滅的父子(無想天),有父子不同時現生的父子(色界有情識是佛性識的轉識),有父子不同時現滅的父子(欲界散心位的六根識)。所以是不掛礙慈父而現生吾子,不掛礙吾子而慈父現成。有有心(二元性分別識)眾生,有無心(一元性無分別識)眾生;有有心吾子,有無心吾子。如是吾子、子吾,悉是釋迦慈父的令嗣。十方盡界一切過、現、當來的諸眾生,是十方盡界過、現、當來的諸如來。諸佛的吾子,是眾生;眾生的慈父,是諸佛。所以百草的花果,是諸佛的我有;岩石的大小,是諸佛的我有。安處者,是林野;林野者,是已離(即是說:佛性識恁麼的有情識(眾生)會因三能識變而落入二元性的煩惱,但依真如法緣起的緣起萬相,是永處一元性境)(《法華經》譬喻品「如來已離三界火宅,寂然閑居安處林野。) 雖說如是,然如來說的意義,只說『吾子』而已,尚未說其父(因是佛性識,故不說有父。而佛性識、真如法的向上事是佛性),此須參究!



釋迦牟尼佛道:“諸佛應化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無眾生,佛何所化?是故我言:三界外別有一眾生界藏者,外道大有經中說,非七佛之所說。”須明參究!“諸佛應化法身”者,皆是三界也,無外也。如如來之無外,眾生亦無外也。無眾生之處,“佛何所化?”佛所化者,必是眾生也。

釋迦牟尼佛說:「諸佛(識性)緣起法身,亦不出三界;三界外無眾生,佛何所化?所以我說:三界外別有一眾生界藏,是外道大有經中說,非七佛所說的。」須明參究!『諸佛應化法身』,是皆是三界,無外。如如來的無外,眾生亦無外。無眾生的地方,『佛何所化?』 佛所化的,必是眾生。



須知令“三界外有一眾生藏者”,“外道大有經”(中說)也,而七佛經中無有(說)。唯心者,非一二,非三界,無有錯謬也;有慮知念覺也,無慮知念覺也;牆壁瓦礫也,山河大地也。心者,皮肉骨髓也;拈花破顏也。有有心,有無心;有有身之心,有無身之心;有身先之心,有身後之心。生身而有胎卵濕化之品種,生心而有胎卵濕化之品種。青黃赤白是心,長短方圓是心,生死去來是心,年月日時是心,夢幻空花是心,水沫泡焰是心,春花秋月是心,造次顛沛是心。然不可毀破,所以,諸法實相是心,唯佛與佛是心也。

須知令『三界外有一眾生藏者』,『外道大有經』中說的,而七佛經中無有說。『唯心』,是非一二,非三界,無有錯謬;是有慮知念覺(有情識),是無慮知念覺(無情真如法);是牆壁瓦礫,山河大地。『心』(識性),是皮肉骨髓(緣起法相);是拈花破顏。有有心(有情識),有無心(無情真如法);有有色身的心(色界有情識),有無色身的心(無色界有情識);有身先的心(欲界散心位隨六根的心隨境轉),有身後的心(初禪、二禪天斷六根的境隨心轉)。有生色身而有胎卵濕化的品種(欲界人道、畜生道),有生識心而有胎卵濕化的品種(欲界天道)。青黃赤白是心,長短方圓是心,生死去來是心,年月日時是心,夢幻空花是心,水沫泡焰是心,春花秋月是心,造次顛沛是心。然不可毀破,所以,諸法實相是心,唯佛與佛是心。



玄砂宗一大師問地藏院真應大師云:“三界唯心,汝作麼生會?”真應指椅子曰:“和尚喚這個作什麼?”大師云:“椅子。”真應曰:“和尚不會三界唯心。”大師云:“我喚這個作竹木,汝喚作什麼?”真應曰:“桂琛亦喚作竹木。”大師云:“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人不可得。”

玄砂宗一大師問地藏院真應大師說:「三界唯心,汝怎麼生會?」真應指椅子問:「和尚喚這個作什麼?」宗一大師說:「椅子。」真應說:「和尚不會三界唯心。」宗一大師問:「我喚這個作竹木,汝喚作什麼?」真應說:「桂琛亦喚作竹木。」宗一大師說:「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人不可得。」(《景德傳燈錄》羅漢桂深章)(這裡真應大師認為『椅子』是名相,而宗一大師認為落入言說頂多也只能喚作『竹木』,但此也是緣起法,非佛道的真如法相。因為有所謂『一境四心』的道理)



今大師問取之“三界唯心,汝作麼生會”者,謂作麼生會、未作麼生會,同是三界唯心也。所以,未(作麼生會),亦三界唯心也。所以,真應指椅子曰:“和尚喚這個作什麼?”須知“汝作麼生會”者,即是“喚這個作什麼”也。大師道之“椅子”者,且道此是會三界語耶?不會三界語耶?即是三界語耶?非三界語耶?是椅子道耶?是大師道耶?須如此究道,試道來看!當有試會看之會取,當有試參看之參究!

今宗一大師問到的『三界唯心,汝作麼生會』,是說怎麼生會、未怎麼生會,同是三界唯心。所以,未怎麼生會,亦三界唯心。所以,真應指椅子問:『和尚喚這個作什麼?』 須知『汝作麼生會』,即是『喚這個作什麼』。宗一大師說的『椅子』,且說此是會三界語呢?不會三界語呢?即是三界語呢?非三界語呢?是椅子說呢?是宗一大師說呢?須如此究說,試說看看!當有試『會看』的會取,當有試『參看』的參究!



真應曰:“和尚不會三界唯心。” 此道,雖如趙州所道(四門)中之東門、南門,然更須有西門、北門,更須有東趙州、南趙州。雖會三界唯心,然更須參究不會三界唯心。更亦有不關會不會之三界唯心。大師道:“我喚這個作竹木。”

真應說:「和尚不會三界唯心。」 此說,雖如趙州所說的四門中的東門、南門(《大慧語錄》卷八 「舉僧問趙州。如何是趙州。州云。東門南門西門北門。」),然更須有西門、北門,更須有東趙州、南趙州。雖會三界唯心,然更須參究不會三界唯心。更亦有不關會不會的三界唯心。宗一大師說:『我喚這個作竹木。』

                     

此道取,必於其聲前句後參徹其光前絕後之節目!謂“我喚這個作竹木”者,而今之喚作以前,當是如何之喚作耶?從來之八面玲瓏,初、中、後皆為竹木乎?今喚作竹木,為道三界唯心乎?為不道三界唯心乎?當知明日道取三界唯心,設若椅子,設若唯心,設若三界,而昨夜道取三界唯心,則道取:“我喚這個作竹木”也。

此說明,必於其『聲前句後』參徹其光前絕後的節目!宗一大師說『我喚這個作竹木』,是而今的喚作以前,當是如何的喚作呢?從來的八面玲瓏,初、中、後皆為竹木嗎(即是說,『竹木』是真如法嗎)?今喚作竹木,是為說三界唯心嗎?是為不說三界唯心嗎?當知明日說明三界唯心,設若椅子,設若唯心,設若三界,而昨夜說明三界唯心,則是說明:『我喚這個作竹木』。(即是說,『竹木』是緣起法,是三界唯心的道取,但『椅子』是落入名相)



真應道:“桂琛亦喚作竹木。”須知(此)雖是師資對面之所道,然當是同參之頭正尾正也。雖然如是,須參究大師道之“喚作這個作竹木”與真應道之“亦喚作竹木”,同耶?不同耶?是耶?不是耶?

真應說:『桂琛亦喚作竹木。』須知此雖是師資對面的所說,然當是同參的頭正尾正。雖然如是,須參究宗一大師說的『喚作這個作竹木』與真應說的『亦喚作竹木』,同呢?不同呢?是呢?不是呢?(這裡道元是認為宗一大師說的『竹木』是緣起法,但真應說的『竹木』是所依的真如法,只是落入言說都是『竹木』)



大師云:“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人不可得。”此道取,亦須審細究辨!須知大師亦只“喚作竹木”,真應亦只“喚作竹木”,(故)不更會取為三界唯心,非不會取為三界唯心;不道取為三界唯心,非不道取三界唯心。雖然如是,當問取宗一大師:“雖道著覓一個會佛法人不可得,試道看:喚作什麼為盡大地?”蓋須恁麽功夫參究也!

宗一大師說:『盡大地覓一個會佛法人不可得。』此說法,亦須審細究辨!須知宗一大師亦只『喚作竹木』,真應亦只『喚作竹木』,所以不更會取為三界唯心,非不會取為三界唯心(即是說:緣起法落入言說頂多也只能喚作『竹木);不道取為三界唯心,非不道取三界唯心。雖然如是,當問取宗一大師:「雖道著覓一個會佛法人不可得,試道看:喚作什麼為盡大地?」蓋須恁麽功夫參究!(這裡道元的反問是說,盡大地既然是佛性真如的緣起功德,有哪一個是不會佛法的。即性相一如的緣起法,必是會佛法的。)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