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道元正法眼藏的一元思維(66) 洗淨


《洗淨》  永平道元禪師



有佛祖護持之修證,謂不污染也。南嶽山觀音院大慧禪師因六祖問:“還假修證不?”大慧云:“修證不無,污染即不得。”六祖云:“只是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乃至西天祖師亦如是。”

有佛祖(指一元性識心)護持的修證,是謂不污染。南嶽山觀音院大慧禪師因六祖問:「佛道還假借修證否?」大慧說:「修證就有,但污染即不得。」六祖說:「只此不污染,是諸佛所護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乃至西天祖師亦如是。」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云:“淨身者,洗大小便,剪十指爪。”然則,身心雖不污染,然有淨身之法,有淨身之心。不只淨身心,亦淨國土、樹下也。國土雖不曾垢穢,而淨者,是諸佛之所護念也。至佛果尚不退、不廢也。其宗旨難以盡知。作法是宗旨也,得道是作法也。

《大比丘三千威儀經》說:「淨身者,洗大小便,剪十指爪。」然而,身心雖不污染,然有淨身的法,有淨身的心。不只淨身心,亦淨國土、樹下。國土雖不曾垢穢,而淨者,是諸佛之所護念。至佛果尚不退、不廢。其意義難以盡知。作法是宗旨,得道是作法。(這一章道元禪師要再次強調的是:身體是正報的國土,雖也是屬於依報,無所謂的染污不染污,然而『淨』、『不染污』這原則是佛行履的不變規範所以,因所有佛行是修證一如的,也就是心所到之處,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包括身體、環境人事物。所以佛陀才對尚未證法的比丘說《三千威儀經》,但對一元境的證法者,『淨』、『不染污』是自然而然的行履,這是盡大地是自己、是真實人體的行履。)



《華嚴經》淨行品云:“左右便利,當願眾生,蠲除穢汙,無淫怒癡,已而就水,但願眾生,向無上道,得出世法,以水滌穢。但願眾生,具足淨忍,畢竟無垢。”

《華嚴經》淨行品說:「左右便利,當願眾生,蠲除穢汙,無淫怒癡,已而就水,但願眾生,向無上道,得出世法,以水滌穢。但願眾生,具足淨忍,畢竟無垢。」



水未必非本淨,未必非本不淨;身未必非本淨,未必非本不淨.諸佛亦複復如是。水未必非情,未必非非情;身未必非情,未必非非情。諸佛亦復如是。佛世尊之所說法,其如是也。然則,非將水淨身,依佛法保任佛法,即有此儀,稱之為洗淨。(此)是將佛祖之全身心親身正傳也,將佛祖之全句子親近見聞也,將佛祖之全光明動然住持也。(此則)大凡皆令無量無邊之功德現成也。令身心威儀修行之正當恁麽時,即能具足、圓成久遠之本行。是故,修行之身心即現其本也。

水未必非本淨,未必非本不淨;身未必非本淨,未必非本不淨.諸佛亦復如是。水未必非有情,未必非無情;身未必非有情,未必非無情。諸佛亦復如是。佛世尊的所說法,是其如此。然而,非將水淨身,是依佛法保任佛法,即有此儀,稱為『洗淨』(也就是說,這是一元境的自然行履)。此是將佛祖的全身心親身正傳,將佛祖的全句子親近見聞,將佛祖的全光明動然住持。此則大凡皆令無量無邊的功德現成。令身心威儀修行的正當恁麽時,即能具足、圓成久遠的本行。所以,修行的身心即是現其本行(佛行是一元性的、不落四相的、修證是一如的)



應剪十指之爪。謂十指(之爪)者,即左右兩手之指爪也。足指之爪,同須剪。經云:“爪之長若至一麥許,即得罪也。”是故,不可將爪長蓄。爪長者,自是外道之先蹤也。故更須剪爪。

應剪十指的爪。所謂十指的爪,即是左右兩手的指爪。足指的爪,同須剪。經說:「爪的長若至一麥許,即得罪。」所以,不可將爪長蓄。爪長的,自是外道得先蹤。故更須剪爪。



然則,而今大宋國僧家中,不具參學眼之徒,多蓄長指爪,或一寸兩寸,甚及有三、四寸之長者。此非法也,非佛法之身心。因非佛家之功夫,故如是焉。有道之尊宿則不然。或有蓄長髮之徒,此亦是非法也。雖為大國僧家之所作,然莫錯認其全是正法!先師古佛深誡天下僧家之長髮、長爪之徒曰:“不會淨法,不是俗人,不是僧家,便是畜生。古來佛祖,誰是不淨髮者?如今不會淨髮者,真個是畜生!”

然而,而今大宋國僧家中,不具參學眼的徒輩,多蓄長指爪,或一寸兩寸,甚及有三、四寸的長度。此是非法,非佛法的身心(佛道因緣法是依其『用』而存在,無用的法是非佛法)。因非佛家的功夫,故如是焉。有道的尊宿則不如此。或有蓄長髮的徒輩,此亦是非法。雖為大國僧家的所作,然莫錯認其全是正法!先師古佛深誡天下僧家的長髮、長爪的徒輩說:「不會淨法,不是俗人,不是僧家,便是畜生。古來佛祖,誰是不淨髮的?如今不會淨髮的,真個是畜生!」



如此示眾(之後),年來不剃頭之徒,則多剃頭。或上堂,或普說時,則彈指嚴厲苛責。不知何道理,胡亂蓄長髮、長爪。可憐!南浮之身心置於非道!近來二、三百年,祖師之佛道荒廢,故如此之徒多!如此之徒,為寺院之主人,署師號,作為眾之相,是人天之無福也!而今天下之諸山,有道心者,真個渾無;得道者久絕,只是破落黨!

如此示眾之後,年來不剃頭的徒輩,則多剃頭。或上堂,或普說時,則彈指嚴厲苛責。不知何道理,而胡亂蓄長髮、長爪。可憐!將此世的身心置於非道!近來二、三百年,祖師的佛道荒廢,故如此的徒輩多!如此的徒輩,為寺院的主人,署師號,作為眾的法相,是人天的無福!而今天下的諸山,有道心的,真個渾無;得道者久絕,只是個破落黨!



如是普說,諸方亂稱長老名者,則不恨,無有(異議)陳說。可知長髮者,佛祖之所誡禁也;長爪者,外道之所行也。佛祖之兒孫,不可好此等之非法。須淨身心,須剪爪剃髮!莫怠慢洗大小便。舍利弗曾將此法令外道降伏。其非外道之本期,亦非身子之素懷,然佛祖威儀之所現成,則邪法自伏也。

如是普說,諸方亂稱長老名的,則不恨,無有異議陳說。可知長髮,是佛祖的所誡禁;長爪,是外道的所行。佛祖的兒孫,不可好此等的非法。須淨身心,須剪爪剃髮!莫怠慢洗大小便。舍利弗曾將此法令外道降伏。其非外道的本期,亦非秋子的素懷,然佛祖威儀的所現成,則邪法自伏。(《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第十六)



樹下露地修習時,無起屋,依便利,用溪谷河水等,分土洗淨。此無灰,只用二七丸之土。用二七丸法者,即先脫法衣,疊放後,取不黑之黃色土,一丸分成大豆許大,放在石頭上或便利處,以七丸為一列放置,並列成二對七丸。爾後,可用磨石之石。其後,即屙。屙後,使籌,或使紙。其後,到水邊洗淨,則先攜三丸土洗淨。將一丸土取於掌中,放入少許水,與水合解,淡於泥,作成漿,先洗小便,次將一丸土,如前淨洗大便,再次將一丸土如前,略洗觸汙之手。

樹下露地修習時,無起屋,依便利,用溪谷河水等,分土洗淨。此無灰,只用二七丸土。用二七丸的方法,即是先脫法衣,疊放後,取不黑的黃色土,一丸分成大豆許大,放在石頭上或便利處,以七丸為一列放置,並列成二對七丸。爾後,可用磨石的石。其後,即屙。屙後,使籌,或使紙。其後,到水邊洗淨,則先攜三丸土洗淨。將一丸土取於掌中,放入少許水,與水合解,淡於泥,作成漿,先洗小便,次將一丸土,如前淨洗大便,再次將一丸土如前,略洗觸污的手。



居寺舍以來,立起其屋,稱之東司,古謂圊,有時亦謂廁。僧家之住所,必有其屋舍。到東司之法者,(謂)必持手巾。其用法者,即將手巾折成雙重,搭在左肘袖上。已到東司,則將毛巾掛在淨竿上。掛法如掛肘。若著九條七條等袈裟而來,則應疊毛巾掛之,並好使其不可掉下。莫倉猝拋掛。善能記號。謂記號者,即在淨竿上掛字也。(或)書於白紙,圓如月輪,掛列於淨竿。如是,則不忘自己之直裰在何字,不混亂,是謂記號。眾家多來,則不可混亂自他之竿位。

居寺舍以來,立起其屋,稱為東司,古稱圊,有時亦稱廁。僧家的住所,必有其屋舍。到東司的法教,是必持手巾。其用法,即是將手巾折成雙重,搭在左肘袖上。已到東司,則將毛巾掛在淨竿上。掛法如掛肘。若著九條七條等袈裟而來,則應疊毛巾掛之,並好使其不可掉下。莫倉猝拋掛。善能記號。所謂記號,即是在淨竿上掛字。或書於白紙,圓如月輪,掛列於淨竿。如是,則不忘自己的直裰在何字,不混亂,即是記號。眾家多來,則不可混亂自他的竿位。



此間,若眾家來而列立,則應叉手作揖。作揖時,未必相互迎面曲躬,只叉手,當於胸前,以表作揖。在東司,即便不著直裰,亦與眾家作揖,以表禮節。若兩手尚未觸手,或皆不得拿物時,則應叉手作揖。若已使一手觸,以手提物時,可一手作揖。一手作揖時,即仰手,指頭稍躬曲,如同掬水,頭徹底而作揖也。他人若如是,則自己亦應如是;自己若如是,則他人亦當如是。

此間,若眾家來而列立,則應叉手作揖。作揖時,未必相互迎面曲躬,只叉手,當於胸前,以表作揖。在東司,即便不著直裰,亦與眾家作揖,以表禮節。若兩手尚未觸手,或皆不得拿物時,則應叉手作揖。若已使一手觸,以手提物時,可一手作揖。一手作揖時,即仰手,指頭稍躬曲,如同掬水,頭徹底而作揖。他人若如是,則自己亦應如是;自己若如是,則他人亦當如是。



脫褊衫及直裰,掛在手巾之旁。其方法者,即脫下直裰,兩袖以後齊,取兩脅之下,往上舉,則兩袖相並。是時,左手取直裰之領裡,右手舉起脅部,兩袖和左後兩襟則重合也。將兩袖和兩襟重合,直立,從裡折,將直裰領搭載淨竿那邊,直裰之裙及袖口等,則搭在竿之這邊。即直裰之腰部掛在淨竿上。次將搭在淨竿上之手巾之彼此兩端交叉纏結,越過直裰一方,在未纏手巾一側,復交叉纏結。如此兩、三次纏結,使直裰不從淨竿上落地。或向直裰合掌。

脫褊衫及直裰,掛在手巾之旁。其方法,即是脫下直裰,兩袖以後齊,取兩脅下,往上舉,則兩袖相並。是時,左手取直裰的領裡,右手舉起脅部,兩袖和左後兩襟則重合。將兩袖和兩襟重合,直立,從裡折,將直裰領搭載淨竿那邊,直裰的裙及袖口等,則搭在竿的這邊。即直裰的腰部掛在淨竿上。次將搭在淨竿上的手巾的彼此兩端交叉纏結,越過直裰一方,在未纏手巾一側,復交叉纏結。如此兩、三次纏結,使直裰不從淨竿上落地。或向直裰合掌。



次取絆子搭兩臂,遂到淨架,于淨桶盛水,右手提之而上淨廁。向淨桶盛水之法者,莫滿十分,以九分為度。須於廁門前換鞋。穿蒲鞋,將自鞋脫於廁門前,是謂換鞋。

次取絆子搭兩臂,遂到淨架,於淨桶盛水,右手提之而上淨廁。向淨桶盛水的方法,莫滿十分,以九分為度。須於廁門前換鞋。穿蒲鞋,將自鞋脫於廁門前,是謂換鞋。



《禪苑清規》云:“欲上東司,應須預往,勿至臨時內逼倉猝。乃疊袈裟,安寮中案上,或淨竿上。”到廁內,用左手掩門扇,次將淨桶水泄少許於槽裡。再次,將淨桶安放在正面之淨桶位置。復次,須立姿向槽彈指三下。彈指時,左手握拳,貼在左腰上。次將絝口、衣角捏住,面向門,兩腳踏在槽唇之兩邊,蹲居而屙。莫污垢兩邊,勿污垢前後。其間,須默然。莫與隔壁語笑,莫舉聲吟詠,莫涕唾狼藉,莫怒氣卒暴。不得在壁面書字。莫將廁籌畫地面。

《禪苑清規》說:「欲上東司,應須預往,勿至臨時內逼倉猝。乃疊袈裟,安寮中案上,或淨竿上。」到廁內,用左手掩門扇,次將淨桶水泄少許於槽裡。再次,將淨桶安放在正面的淨桶位置。復次,須立姿向槽彈指三下。彈指時,左手握拳,貼在左腰上。次將絝口、衣角捏住,面向門,兩腳踏在槽唇的兩邊,蹲居而屙。莫污垢兩邊,勿污垢前後。其間,須默然。莫與隔壁語笑,莫舉聲吟詠,莫涕唾狼藉,莫怒氣卒暴。不得在壁面書字。莫將廁籌畫地面。



屙屎退後,須使籌。又,有用紙質法。莫用故紙。寫有字紙,則不可用。須區別淨籌、觸籌。籌者,作成長八寸,為三角狀,大為手拇指大。有用漆塗者,有未用漆塗者。觸籌則放置籌鬥,淨籌自在籌袈。籌袈放在槽前之板頭邊。使籌、使紙後,洗淨之法者,用右手持淨桶,左手善打濕,左手作掬狀接水,先洗小便,三次。次洗大便。洗淨須如法,使其淨潔。其間,莫粗亂使淨桶傾斜,將水散滿在手外,使水早完。

屙屎退後,須使籌。又,有用紙質法。莫用故紙。寫有字紙,則不可用。須區別淨籌、觸(用過的)籌。『籌』,是作成長八寸,為三角狀,大為手拇指大。有用漆塗的,有未用漆塗的。觸籌則放置籌鬥,淨籌自在籌袈。籌袈放在槽前之板頭邊。使籌、使紙後,洗淨的方法,是用右手持淨桶,左手善打濕,左手作掬狀接水,先洗小便,三次。次洗大便。洗淨須如法,使其淨潔。其間,莫粗亂使淨桶傾斜,將水散滿在手外,使水早完。



洗淨畢,將淨桶放在安桶處,次須取籌拭幹,或用紙。大小兩處,須善能拭幹。次用右手調整絝口、衣角。右手提淨桶,出廁門時,脫蒲鞋,穿自鞋。次返淨架,安淨桶於本所。次須洗手。右手拿灰匙,先搓,放置瓦石面上,然後將右手點滴水,洗觸手。當瓦石搓洗也。比如當砥石磨洗繡刀。須如是用灰洗三次。次須放土、點水洗三次。次右手拿皂莢,浸小桶之水,兩手相並,邊揉邊洗,乃至手腕。善能洗淨。須住于誠心,殷勤洗淨。灰三、土三、皂莢一也。合以十七度為度。次用大桶洗。是時,不用面藥、土灰等,只用水、用溫水洗。經一番洗淨後,將其水移到小桶,再加入淨水,洗兩手。

洗淨畢,將淨桶放在安桶處,次須取籌拭幹,或用紙。大小兩處,須善能拭幹。次用右手調整絝口、衣角。右手提淨桶,出廁門時,脫蒲鞋,穿自鞋。次返淨架,安淨桶於本所。次須洗手。右手拿灰匙,先搓,放置瓦石面上,然後將右手點滴水,洗觸手。當著瓦石搓洗。就比如當著砥石磨洗繡刀。須如是用灰洗三次。次須放土、點水洗三次。次右手拿皂莢,浸小桶的水,兩手相並,邊揉邊洗,乃至手腕。善能洗淨。須住於誠心,殷勤洗淨。依次灰三、土三、皂莢一。合以十七度為度。次用大桶洗。是時,不用面藥、土灰等,只用水、用溫水洗。經一番洗淨後,將其水移到小桶,再加入淨水,洗兩手。



《華嚴經》云:“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上妙手,受持佛法。”拿水杓,必用右手拿。其間,莫使桶杓作響,起噪音。莫使水灑地,使皂莢,灑地,將水袈邊打濕。大凡莫倉猝,勿狼藉。次用公界之手巾拭手,或用自己之手巾。拭洗畢,到淨幹下之直裰前,脫下絆子,掛在幹上,次合掌,之後取手巾,取直裰著。次將手巾搭在左臂,塗香。有公界之塗香,作香水為寶瓶形。其大者,拇指大也。長四指量。用尺餘之纖索,貫穿香之兩端。將此掛放在淨幹上。兩手合揉之,則其香氣自熏於兩手。掛絆子于幹時,重疊掛在相同之絆子上,莫使絆與絆混雜、屢亂。如是為之,皆是盡佛國土也,莊嚴佛國土也。須仔細,不可倉猝!切勿念早完而可回(寮)。可竊思量“東司上不說佛法”之道理。

《華嚴經》淨行品說:「以水盥掌,當願眾生,得上妙手,受持佛法。」拿水杓,必用右手拿。其間,莫使桶杓作響,起噪音。莫使水灑地,使皂莢,灑地,將水袈邊打濕。大凡莫倉猝,勿狼藉。次用公界的手巾拭手,或用自己的手巾。拭洗畢,到淨幹下的直裰前,脫下絆子,掛在幹上,次合掌,之後取手巾,取直裰著。次將手巾搭在左臂,塗香。有公界的塗香,作香水為寶瓶形。其大的,是拇指大。長四指量。用尺餘的纖索,貫穿香的兩端。將此掛放在淨幹上。兩手合揉,則其香氣自熏於兩手。掛絆子於幹時,重疊掛在相同的絆子上,莫使絆與絆混雜、屢亂。如是為之,皆是盡佛國土,莊嚴佛國土。須仔細,不可倉猝!切勿念早完而可回寮。可竊思量『東司上不說佛法』的道理(《趙州錄》卷下)



眾家出入,莫頻瞄其面。曰:廁中洗淨,以冷水為宜,熱湯則引生腸風。洗手用溫湯無妨。置釜一隻者,為燒湯洗手也。《清規》云:“晚後燒湯上油,常令湯水相續,無使大眾動念。”是故,湯、水共用也。若廁中有觸,則須掩門,書觸牌。若錯將桶落地,則須掩門扇,書落桶牌。勿上書有此等牌之坑位。若先上廁上,若有人在外彈指,則當暫出。

眾家出入,莫頻瞄其面。說:廁中洗淨,以冷水為宜,熱湯則引生腸風。洗手用溫湯無妨。置釜一隻,是為燒湯洗手。《禪苑清規》說:「晚後燒湯上油,常令湯水相續,無使大眾動念。」所以,是湯、水共用。若廁中有觸(用過的),則須掩門,書觸牌。若錯將桶落地,則須掩門扇,書落桶牌。勿用書有此等牌的坑位。若先上廁上,若有人在外彈指,則當暫出。



《清規》云:“若不洗淨,不得坐僧床及禮拜三寶,亦不得受人禮拜。”《三千威儀經》云:“若不洗大小便,得突吉羅罪。亦不得僧淨坐具上座,及禮三寶。設禮無福德。”

《禪苑清規》說:「若不洗淨,不得坐僧床及禮拜三寶,亦不得受人禮拜。」《三千威儀經》說:「若不洗大小便,得突吉羅罪。亦不得僧淨坐具上座,及禮三寶。設禮無福德。」



是故,功夫辦道之道場,須以此(威)儀為先。豈不禮三寶乎?豈不受人之禮拜乎?豈不禮人乎?佛祖之道場,必有此威儀。佛祖道場中人,必具足此威儀。此非自己之強為,威儀之云為也,諸佛之常儀也,諸祖之家常也。非只此界之諸佛,亦是十方之佛儀也,淨土、穢土之佛儀也。小聞之徒謂:諸佛無廁屋之威儀。裟婆世界諸佛之威儀者,不如淨土之諸佛。此非學佛道也。當知淨穢者,離人之滴血,有時暖,有時寒。(是故),當知諸佛有廁屋。

所以,功夫辦道的道場,須以此威儀為先。豈不禮三寶嗎?豈不受人的禮拜嗎?豈不禮人嗎?佛祖的道場,必有此威儀。佛祖道場中人,必具足此威儀。此非自己的強為,是威儀的作為,諸佛的常儀,諸祖的家常。非只此界的諸佛,亦是十方的佛儀,淨土、穢土的佛儀。小聞的徒輩說:諸佛無廁屋的威儀。裟婆世界諸佛的威儀,是不如淨土的諸佛。此非學佛道。當知淨穢,是離人的滴血,有時暖,有時寒。所以,當知諸佛有廁屋。



《十頌律》第十四云:“羅睺羅沙彌,宿佛廁,佛覺了,佛以右手摩羅睺羅頂,說是偈言:‘汝不為貧窮,亦不失富貴。但為求道故,出家應忍苦。’”是故,佛道場有廁屋;佛廁屋之威儀者,即洗淨也。是祖祖相傳而來也。佛儀尚存,是慕古之慶快也,難逢能逢也!況幸得如來在廁屋裡為羅睺羅說法。廁屋者,佛轉法輪之一會也。此道場之進止,是佛祖之正傳也。

《十頌律》第十四說:「羅睺羅沙彌,宿佛廁,佛覺了,佛以右手摩羅睺羅頂,說是偈言:『汝不為貧窮,亦不失富貴。但為求道故,出家應忍苦。』」所以,佛道場有廁屋;佛廁屋的威儀,即是洗淨。是祖祖相傳而來。佛儀尚存,是慕古的慶快,難逢能逢!況幸得如來在廁屋裡為羅睺羅說法。廁屋,是佛轉法輪的一會場。此道場的進止,是佛祖的正傳。



《摩訶僧祗律》第三十四云:“廁屋不得在東在北,應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依此方位當宜。是西天竺國之諸精舍圖也,如來在世時建立也。當知非一佛之儀,亦是七佛之道場也,精舍也;諸佛之道場也,精舍也。非(釋迦時)始有,諸佛之威儀也。不明此等而先草創寺院,修行佛法者,則多錯誤,不備佛威儀,佛菩提不曾現前。若建立道場,草創寺院,則須依佛祖正傳之法儀。是正嫡正傳故,其功德積聚也。若非佛祖正傳之嫡嗣,則不知佛法之身心;若不知佛法之身心,則不明佛家之佛業也。而今謂大師釋迦牟尼佛之佛法遍傳十方者,即佛身心之現成也。佛身心現成之正當恁麽時,其如是也。

《摩訶僧祗律》第三十四說:「廁屋不得在東在北,應在南在西。小行亦如是。」依此方位當宜。是西天竺國的諸精舍圖,是如來在世時建立。當知非一佛的行儀,亦是七佛的道場,精舍;諸佛的道場,精舍。非釋迦時始有,諸佛的威儀。不明此等而先草創寺院,修行佛法的,則多錯誤,不備佛威儀,佛菩提不曾現前。若建立道場,草創寺院,則須依佛祖正傳的法儀。是正嫡正傳故,則其功德積聚。若非佛祖正傳的嫡嗣,則不知佛法的身心;若不知佛法的身心,則不明佛家的佛業。而今說大師釋迦牟尼佛的佛法遍傳十方,即是佛身心的現成。佛身心現成的正當恁麽時,其是如此。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