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道元正法眼藏的一元思維(63) 面授


《面授》  永平道元禪師



爾時釋迦牟尼佛,(在)西天竺國靈山會上百萬眾中,拈優曇花瞬目,于時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釋迦牟尼佛言:“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訶迦葉。”此即佛佛祖祖面授正法眼藏之道理也。自七佛正傳,至迦葉尊者;自迦葉尊者二十八授,至菩提達磨尊者。菩提達磨尊者,親自降儀于震旦國,面授于正宗太祖普覺大師慧可尊者,五傳而至曹溪山大鑒慧能大師,一十七授而至先師大宋國慶元府太白名山天童古佛。

爾時釋迦牟尼佛,在西天竺國靈山會上百萬眾中,拈優曇花瞬目,於時摩訶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釋迦牟尼佛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訶迦葉。」此即佛佛祖祖面授正法眼藏的道理。自七佛正傳,至迦葉尊者;自迦葉尊者二十八授,至菩提達磨尊者。菩提達磨尊者,親自降儀於震旦國,面授於正宗太祖普覺大師慧可尊者,五傳而至曹溪山大鑒慧能大師,一十七授而至先師大宋國慶元府太白名山天童古佛。(這篇道元禪師的論點在於:面授這事若「你未以自己眼見雲門,未以自己眼見自己。未以雲門眼見雲門,未以雲門眼見自己。」則非真正的參究、嗣法。)



大宋國寶慶元年乙酉五月一日,道元始於妙高臺燒香禮拜先師天童古佛,先師古佛亦始見道元。爾時,指授面授道元曰:“佛佛祖祖,面授之法門現成;是即靈山之拈花也,嵩山之得髓也,黃梅之傳衣也,洞山之面授也。唯吾屋裡有,餘人夢也未見聞也。”

大宋國寶慶元年乙酉五月一日,道元始於妙高臺燒香禮拜先師天童古佛,先師古佛亦始見道元。爾時,指授面授道元說:「佛佛祖祖,面授的法門現成;是即靈山的拈花,嵩山的得髓,黃梅的傳衣,洞山的面授。唯吾屋裡有,餘人夢也未見聞。



此面授之道理,乃釋迦牟尼佛親于迦葉佛之會下面授護持而來故,是佛祖面授也。不依佛面之面授者,非諸佛也。釋迦牟尼親見迦葉尊者而親咐囑。設是阿難、羅睺羅,亦不及迦葉之親附;設是諸大菩薩,亦不及迦葉之親附,不得坐迦葉尊者之座。世尊與迦葉,同坐同衣,為一代之佛儀也。迦葉尊者,親得世尊之面授,是心授也,身授也,眼授也,恭敬供養,禮拜奉覲釋迦牟尼佛。不知其粉身碎骨幾千萬變。自己之面目非(自己)之面目,乃面授如來之面目也。

此面授的道理,乃釋迦牟尼佛親於迦葉佛的會下面授護持而來故,是佛祖面授。不依佛面的面授,是非諸佛。釋迦牟尼親見迦葉尊者而親咐囑。設是阿難、羅睺羅,亦不及迦葉的親附;設是諸大菩薩,亦不及迦葉的親附,不得坐迦葉尊者的座位。世尊與迦葉,同坐同衣,為一代的佛儀。迦葉尊者,親得世尊的面授,是心授,身授,眼授,恭敬供養,禮拜奉覲釋迦牟尼佛。不知其粉身碎骨幾千萬變。自己的面目非自己的面目,乃是面授如來的面目。(『面授』的心傳心道理,道元是指識性與佛性的修證一如的一元性當下)



釋迦牟尼佛正見迦葉尊者,迦葉尊者親見阿難尊者,阿難尊者親面禮拜迦葉尊者之佛面,此是面授也。阿難尊者住持此面授,接商那和修而面授。商那和修尊者正奉覲阿難尊者,即是唯面與面,面授面授也。如是代代嫡嫡之祖師,皆是弟子見師,師見弟子,由之而面授也。設是一祖一師一弟,不相面授者,則非佛佛祖祖也。比如令水朝宗,即令宗派長流;為令(法)燈光明常續,設有億千萬法,則是本枝一如也,亦是啐啄之迅機也。

釋迦牟尼佛正見迦葉尊者,迦葉尊者親見阿難尊者,阿難尊者親面禮拜迦葉尊者的佛面,此是面授。阿難尊者住持此面授,接商那和修而面授。商那和修尊者正奉覲阿難尊者,即是唯面與面,是面授面授。如是代代嫡嫡的祖師,皆是弟子見師,師見弟子,由此而面授。設是一祖一師一弟,不相面授的,則非佛佛祖祖。就像是令水朝宗,即令宗派長流;為令法燈光明常續,設有億千萬法,則是本枝一如,亦是啐啄(父吐子吶)的迅機。



是故,為面瞻釋迦牟尼佛,而積一生之日夜;為被佛面所照臨,而積一代之日夜。(實)不知是往來幾多無量(世界)。須靜思而隨喜之。禮拜釋迦牟尼佛之佛面,將釋迦牟尼佛之佛眼映於自己之眼睛中,將自己之眼睛映於佛眼中,是為佛之眼睛也,佛之面目也。此之相傳至今,無一世間斷,且面授而來,是面授也。而今數十代,嫡嫡相傳者,面面之佛祖也,面受于本初之佛面也。禮拜此正傳面授,當禮拜七佛釋迦牟尼佛也,禮拜供養迦葉尊者等二十八佛祖也。

所以,為面瞻釋迦牟尼佛,而積一生的日夜;為被佛面所照臨,而積一代的日夜。實不知是往來幾多無量世界。須靜思而隨喜。禮拜釋迦牟尼佛的佛面,將釋迦牟尼佛的佛眼映於自己的眼睛中,將自己的眼睛映於佛眼中,是為佛的眼睛,佛的面目。此種相傳至今,無一世間斷,且面授而來,是面授。而今數十代,嫡嫡相傳的,是面面的佛祖,面受於本初的佛面。禮拜此正傳面授,當禮拜七佛釋迦牟尼佛,禮拜供養迦葉尊者等二十八佛祖。



佛祖之面目、眼睛,乃如是。親見此佛祖,則親見釋迦牟尼佛等七佛也;正當恁麽時,即佛祖親面授自己也,面授佛之面授面授佛也。將葛藤面授葛藤,更不斷絕;開眼而眼授於眼,是眼授。現面而面授於面,則面受。面授者,面處之受授也;拈心而心授於心,是心授;現身而身授身也。他方他國亦以之為本祖。震旦國以東,只此佛祖正傳之屋裡有面授面受,新見如來,相傳正眼。

佛祖的面目、眼睛,乃是如此。親見此佛祖,則親見釋迦牟尼佛等七佛;正當恁麽時,即佛祖親面授自己,『面授佛』的面,授『面授佛』。是將葛藤面授葛藤,更不斷絕;開眼而眼授於眼,是眼授。現面而面授於面,則面受。『面授』,是面處的受授;拈心而心授於心,是心授;現身而身授身。他方他國亦以此為本祖。震旦國以東,只此佛祖正傳的屋裡(指道元)有面授面受,新見如來,相傳正眼。



禮拜釋迦牟尼佛時,五十一世並七佛祖宗,雖非並列,雖非縱達,然俱時面授也。一世若不見師,則非弟子;不見弟子,則非師。必定相見,相見而面授。嗣法而來者,是祖宗之面授處之道現成也。是故,直拈如來之面光也。

禮拜釋迦牟尼佛時,五十一世並七佛祖宗,雖非並列,雖非縱達,然俱時面授(指修證一如的當下一元性)。一世若不見師,則非弟子;不見弟子,則非師。必定相見,相見而面授。嗣法而來的,是祖宗的面授處的道現成。所以,是直拈如來的面光。

(這幾段裡道元想表明『面授』的道理就像是DNA的遺傳,在《嗣書》章所說的:佛佛相嗣,比如石相嗣於石,玉相嗣於玉;比如菊亦有相嗣,松亦有印證,皆前菊後菊如如,前松後松如如。不明如斯的徒輩,更不領會佛佛相嗣、祖祖證契的說法。可憐!雖相似於佛的種族,而是非佛子,非子佛)



是故,設(經)千年萬年,百劫億劫,此面授即是釋迦牟尼佛之面授現成也。為此佛祖現成,世尊、迦葉、五十一世、七代祖宗之面影現成也,其光現成也,身現成也,心現成也。失腳來也,尖鼻來也。雖云一言未領覽,半句尚不會,然則,師已自裡頭見弟子,弟子已由頂顛拜師,是正傳之面授也。

所以,設經千年萬年,百劫億劫,此面授即是釋迦牟尼佛的面授現成。為此佛祖現成,世尊、迦葉、五十一世、七代祖宗的面影現成,其光現成,身現成,心現成。失腳來,尖鼻來(指時常落在凡情,鬼窟裡做活計的世間相)。雖說是一言也未領覽,半句也尚不會,然而,師已自裡頭見弟子,弟子已由頂顛拜師,是正傳的面授。



須尊重如此之面授也。如令心跡現于心田,必非大尊貴生也。換面面授,回頭面授者,當是面皮厚三寸也,面皮薄一丈也。然則,其面皮者,其是諸佛之大圓鏡也。以大圓鏡為面皮故,內外無瑕翳也。(是故),大圓鏡之面授大圓鏡也。

須尊重如此的面授。如令心跡現於心田,必非大尊貴生(落於思量就不是)。換面面授,回頭面授的,當是面()皮厚三寸,面皮薄一丈。然而,其面皮,其是諸佛的大圓鏡。因以大圓鏡為面皮,故內外無瑕翳。所以,是大圓鏡的面授大圓鏡。(處於秦嶺之南,漢水之濱的漢中有一樁美食,名曰:面皮,是從唐代冷淘面演變而來。)



親見釋迦牟尼佛正傳正眼,比之釋迦牟尼亦曾親密也,從眼尖令前後三三之釋迦牟尼佛出現,奉見也。是故,若尊重釋迦牟尼佛,戀慕釋迦牟尼佛,則須尊重、尊崇此面授之正傳,難值難遇,敬重禮拜!是即禮拜如來也,為如來所面授也。拜見面授如來之正傳參學,宛然猶新,其可謂自己乎?設是自己,或是他人,皆當愛惜、當護持!

親見釋迦牟尼佛正傳正眼,比釋迦牟尼(的身相)亦曾親密,從眼尖令前後三三的釋迦牟尼佛出現,奉見(因是性相一如的證法)。所以,若尊重釋迦牟尼佛,戀慕釋迦牟尼佛,則須尊重、尊崇此面授的正傳,難值難遇,敬重禮拜!是即禮拜如來,是為如來所面授。拜見面授如來的正傳參學,宛然猶新,其可謂自己嗎(心法一如的當下,是不落入四相的)?設是自己,或是他人,皆當愛惜、當護持!



屋裡正傳云:禮拜八塔,罪障解脫,道果感得。是于釋迦牟尼佛之道成處建立生處,建立轉法輪處,建立成道處,建立涅槃處,留于曲女城邊,留于庵羅衛林,成大地,成大空。乃至於聲香味觸法色處等,禮拜塔成,由之道果現成。以禮拜此八塔為西天竺國之遍參勤修,在家出家,天眾人眾,競相禮拜供養。此即一卷經典也。佛經者如是。況又修行三十七品之法,個個生生(之所以)成就道果者,以釋迦牟尼佛令其亙古亙今之修行修治之蹤跡,流布于處處之古路,古今曆然故,即成道也。

佛祖屋裡正傳說:『禮拜八大靈塔,罪障解脫,道果感得。』是於釋迦牟尼佛的道成處建立生處,建立轉法輪處,建立成道處,建立涅槃處,留於曲女城邊,留於庵羅衛林,成大地,成大空。乃至於聲香味觸法色處等,禮拜塔成,由此道果現成。以禮拜此八塔為西天竺國的遍參勤修,在家出家,天眾人眾,競相禮拜供養。此『禮拜八塔』即是一卷經典。佛經者如是。況又修行三十七品的法教,個個生生的所以成就道果,是因釋迦牟尼佛令其亙古亙今的修行修治的蹤跡,流布於處處的古路,古今曆然故,即是成道。



當知彼八塔之層層疊疊,霜花幾何!雖為風雨數犯,而聳空跡色,其功德不惜與今人,未曾減少。彼之根、力、覺、道。今若修行,設有煩惱,有惑障,然其修證之力尚新。

當知彼八塔的層層疊疊,霜花幾何!雖為風雨數犯,而聳空跡色,其功德不惜給與今人,未曾減少。彼的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今若修行,設有煩惱,有惑障,然其修證的功德力尚新。



釋迦牟尼佛之功德,其如此。況今之面授者,不可比准於彼等。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者,以彼佛面佛心、佛身佛道、佛尖佛舌等為根本。彼八塔之功德聚又以佛面等為基本。今學佛之漢,若於透脫之活路中行履,則須晝夜閒靜,善思量,善功夫,歡喜隨喜。

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其如此。況今的面授,是不可比准於彼等。彼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是以彼佛面佛心、佛身佛道、佛尖佛舌等為根本。彼八塔的功德聚又以佛面等為基本。今學佛之漢,若於透脫的活路中行履,則須晝夜閒靜,善思量,善功夫,歡喜隨喜。



謂我國優於他國,吾(佛)道獨無上也。他方不及吾等者尚多。謂我國佛道無上獨尊者,靈山之眾會,雖遍十方化道,然少林之正嫡,當為震旦之教主;曹溪之兒孫,而今面授也。爾時是佛法再入泥入水之好時節也。是時不證果,何時證果?是時不斷惑,何時斷惑?是時不作佛,何時作佛?是時不坐佛,何時行佛?須審細功夫(參究)!

稱我國優於他國,吾佛道獨無上。他方不及吾等者尚多。稱我國佛道無上獨尊的,靈山的眾會,雖遍十方化道,然少林的正嫡,當為震旦的教主;曹溪的兒孫,是而今面授。爾時是佛法再入泥入水的好時節。是時不證果,何時證果?是時不斷惑,何時斷惑?是時不作佛,何時作佛?是時不坐佛,何時行佛?須審細功夫參究!



釋迦牟尼佛不勝慶幸咐囑面授迦葉尊者,曰:“吾有正法眼藏,咐囑摩訶迦葉。”嵩山會上,菩提達摩尊者正示二祖曰:“汝得吾髓。”當知面授“正法眼藏”,“汝得吾髓”之面授者,唯此面授也。此正當恁麽時,汝透脫日常之骨髓時,即有佛祖面授也。面授大悟,面授心印者,亦是一隅之特地也。雖非傳盡,然未參究欠悟之道理。

釋迦牟尼佛不勝慶幸咐囑面授迦葉尊者,說:「吾有正法眼藏,咐囑摩訶迦葉。」 嵩山會上,菩提達摩尊者正示二祖說:「汝得吾髓。」 當知面授『正法眼藏』、『汝得吾髓』的面授,是『唯此』的面授。此正當恁麽時,汝透脫日常的骨髓時,即有佛祖面授。面授大悟,面授心印,亦是一隅的特地。雖非傳盡,然是未參究欠悟的道理。



大凡佛祖大道者,唯面授面受、面受面授也,更不有剩餘之法,亦無欠缺。亦當隨喜歡喜、信受奉獻能遭遇此面授之自己之面目。道元于大宋寶慶元年乙酉五月一日,始禮拜先師天童古佛,(得其)面授,略聽許其(佛法)堂奧,才脫落身心,保任面授,返回日本國。

大凡佛祖大道,唯面授面受、面受面授,更不有剩餘的法,亦無欠缺。亦當隨喜歡喜、信受奉獻能遭遇此面授的自己的面目。道元於大宋寶慶元年乙酉五月一日,始禮拜先師天童古佛,得其面授,略聽許其佛法堂奧,才脫落身心,保任面授,返回日本國。



於未曾見聞佛道面授之為如此道理,無參學之徒中,有大宋國仁宗皇帝在位景祐年中薦福寺之承古禪師者,上堂云:“雲門匡真大師,如今現在,諸人還見麼?若也見得,便是山僧同參。見麼見麼?此事直須諦當始得,不可自謾!”且如往古黃檗,聞百丈和尚舉馬大師下喝因緣,他因大省。百丈問:‘子向後莫嗣大師否?’黃檗云:‘某雖識大師,要且不見大師。若承嗣大師,恐喪我兒孫。’大眾,當時馬大師遷化,未得五年,黃檗自言不見。當知黃檗見處不圓,要且只具一隻眼。山僧即不然,識得雲門大師,亦見得雲門大師,方可承嗣雲門大師。只如雲門,入滅已得一百餘年,如今作麼生說個親見底道理?會麼?通人達士,方可證明,眇劣之徒,心生疑謗,見得不在言之,未見者,如今看取不?請久立珍重。“

於未曾見聞佛道面授為如此道理,無參學的徒輩中,有大宋國仁宗皇帝在位景祐年中薦福寺的承古禪師,上堂說:「雲門匡真大師,如今現在,諸人還見麼?若也見得,便是山僧同參。見麼見麼?此事直須諦當始得,不可自謾!且如往古黃檗,聞百丈和尚舉馬大師下喝因緣,他因大省。百丈問:『子向後莫嗣大師否?』黃檗說:『某雖識大師,要且不見大師。若承嗣大師,恐喪我兒孫。』大眾,當時馬大師遷化,未得五年,黃檗自言不見。當知黃檗見處不圓,要且只具一隻眼。山僧即不然,識得雲門大師,亦見得雲門大師,方可承嗣雲門大師。只如雲門,入滅已得一百餘年,如今作麼生說個親見底道理?會麼?通人達士,方可證明,眇劣之徒,心生疑謗,見得不在言之,未見者,如今看取不?請久立珍重。」(《續燈錄》卷三 承古章)



今設許你知雲門大師,見雲門大師,然雲門大師親見你也未?雲門大師若不見你,則你承嗣雲門大師不得。雲門大師未尚許你故,你亦不可言雲門大師見吾。故知你尚不相見雲門大師。

(道元認為)今設許你(承古禪師)知雲門大師,見雲門大師,然雲門大師親見你也未?雲門大師若不見你,則你承嗣雲門大師不得。因雲門大師未尚許你,故你亦不可言雲門大師見吾。故知你尚不相見雲門大師。



過去、現在、未來之七佛諸佛中,有何佛祖未師資相見而嗣法?你莫言黃檗見處不圓,你如何能測黃檗之行履?量黃檗之言句。黃檗者,古佛也,於嗣法,有參究也。你於嗣法之道理,夢也未見聞參學也。黃檗者,嗣法于師,保任佛祖。黃檗與師相見,且見徹師。你全不見師,亦不識祖,不知自己,不見自己,亦無師見你。你見師之眼尚未參開,真個是你見處不圓也,嗣法未圓也。

過去、現在、未來的七佛諸佛中,有何佛祖未師資相見而嗣法?你(承古禪師)莫言黃檗見處不圓,你如何能測黃檗的行履?量黃檗的言句。黃檗,是古佛,於嗣法,是有參究。你於嗣法的道理,夢也未見聞參學。黃檗,是嗣法於師,保任佛祖。黃檗與師相見,且見徹師。你全不見師,亦不識祖,不知自己,不見自己,亦無師見你。你見師的眼尚未參開,真個是你自己見處不圓,嗣法未圓。



你知也無?雲門大師是黃檗之法孫也。你如何測量百丈、黃檗之道處?雲門大師之道處,你尚不可測量。百丈、黃檗之道處,有參學之力者,即舉拈之。有直指之落處者,須測量之。你無參學,無落處,(故)不可知,不可測量也。

(承古禪師)知也無?雲門大師是黃檗的法孫。你如何測量百丈、黃檗的道處?雲門大師的道處,你尚不可測量。百丈、黃檗的法教處,有參學之力的,即舉拈之。有直指的落處,是須測量之。你無參學,無落處,故不可知,不可測量。



謂馬大師遷化未得五年,不嗣法馬大師者,實不足笑!若可嗣法,設是無量劫後,亦可嗣法。不可嗣法者,設為半日,設為須臾,亦不可嗣法。你是全不見佛道之日面月面之暗者愚蒙也。

說馬大師遷化未得五年,不嗣法馬大師,是實不足笑!若可嗣法,設是無量劫後,亦可嗣法。不可嗣法的,設為半日,設為須臾,亦不可嗣法。你是全不見佛道的日面月面的暗者愚蒙。



謂雲門大師入滅已得一百年,而嗣承於雲門,你有何優勝力量而嗣承於雲門哉?不及三歲兒之言!(若然者),則千年後嗣法於雲門者,亦將多你十倍之力。我今救你,且參學話頭!

說雲門大師入滅已得一百年,而嗣承於雲門,你有何優勝力量而嗣承於雲門呢?不及三歲兒的言論!若是如此,則千年後嗣法於雲門的,亦將多你十倍之力。我今救你,且參學話頭!



百丈道取之“子向後莫承嗣大師否”者,非謂嗣法于馬祖大師也。你且須參學獅子奮迅話,參學烏龜倒上樹話,參究進步退步之活路。嗣法則有恁麽之參學力也。黃檗之謂“恐喪我兒孫”言,你全不可測知。道取“我”及“兒孫”之人,你知是誰麼?須審細參學。不隱而顯露,則(佛)道現成也。

百丈說的『子向後莫承嗣大師否』,不是說嗣法於馬祖大師(而是繼承『喝』的法教)。你且須參學獅子奮迅話,參學烏龜倒上樹話,參究進步退步的活路。嗣法則有恁麽的參學力。黃檗所說『恐喪我兒孫』(因為『喝』的法教,並非是一元性的佛法,只是修行把定的功夫),你全不可測知。說『我』及『兒孫』的人,你知是誰麼?(道元雖說『黃檗,是古佛』,這裡還是很不客氣的罵人) 須審細參學。不隱而顯露,則佛道現成。



然則有謂佛國禪師惟白者,因昧于佛祖之嗣法,將承古排列於雲門之法嗣,當誤也。晚進以不知,切莫以為承古有參學。若如你依文字而嗣法,則看經書而發明(心地)者,皆嗣法於釋迦牟尼佛乎?更不然也!依經書而發明(心地)者,必求正師之印可也。

然而有稱為佛國禪師惟白,因昧於佛祖的嗣法,將承古禪師排列於雲門的法嗣,是當誤。晚進以不知,切莫以為承古禪師有參學。若如你依文字而嗣法,則看經書而發明心地的,皆嗣法於釋迦牟尼佛嗎?更不如此啊!依經書而發明心地的,必求正師的印可。



你承古若如是言,則你尚未見雲門之語錄也。唯見雲門之語錄者,即嗣法於雲門。你未以自己眼見雲門,未以自己眼見自己。未以雲門眼見雲門,未以雲門眼見自己。未如此參究者多。更須草鞋買來買去,求師而嗣法。你莫謂嗣法於雲門。若如是言之,則應是外道之流類。設是百丈,你若如此言,亦當犯大錯也!

你承古禪師若如是說,則是你尚未見雲門的語錄。唯見雲門的語錄的,即是嗣法於雲門。你未以自己眼見雲門,未以自己眼見自己。未以雲門眼見雲門,未以雲門眼見自己。未如此參究者多。更須草鞋買來買去,求師而嗣法。你莫說是嗣法於雲門。若如是說,則應是外道的流類。設是百丈,你若如此說,亦當是犯大錯!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