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道元正法眼藏的一元思維(8) 即心是佛


《即心是佛》永平道元禪師



佛佛祖祖之悉皆保任者,唯「即心是佛」也。然則,西天無即心是佛」,乃於震旦始聞之。學者多以此誤失而不得將錯就錯。以不得將錯就錯故,多零落於外道。聞所謂即心」之話,痴人以眾生慮知念覺之未發菩提心為佛。此乃因曾未遇正師之故也。

佛佛祖祖們都直下承擔、常養的,唯是「即心是佛」。然而,西天無所謂的即心是佛」,乃於中國才開始有聽聞。學佛道者多因這句話的直接意思而誤失,從而歷代將錯就錯傳法。因不得明師指正而將錯就錯,大多流落於外道的見解。聽到所謂即心」的話,痴人以為眾生慮知念覺的未發菩提心為佛。這正是因曾未遇明師指正。



謂外道之類者,西天竺國有外道,名曰先尼」。彼之見處曰:大道在我等之今身,故其情形易知。謂識別苦樂,自知冷暖,了知痛癢,不冥萬物,不關諸境。物雖去來,境雖生滅,然靈知常在而不變。此靈知,廣周遍之,無凡聖含靈之隔異。就中,雖且有妄法空花,然若一念相應之智慧現顯,則物亦亡,境亦滅,獨靈知之本性,了了常鎮也。設若身相破滅,然靈知不破而出也。如人舍失火,舍主逃出。以其昭昭靈靈,云之曰覺者、智者之性。亦言之曰佛,亦稱之曰悟。自他同具足,迷悟皆通達。不管萬法諸境之如何,靈知則不與境為侶,不與物同,歷劫而常住也。今現有之諸境,既依靈知之所在,即可謂之真實。依本性而緣起,故是法也。雖然如是,然不如靈知而常住者,以是存滅故。不關明暗,以靈知故。謂此曰靈知,又稱真我,云覺元,稱本性,稱本體。了悟如是之本性,謂歸常住,謂歸真之大士。自此之後,不再流轉生死,證入不生不滅之性海。此外即非真實。此本性不現,則三界六道竟起。」此即先尼外道之見也。

所謂的外道之類,在西天竺國有外道,稱之為先尼」。他們的見解說:大道在我們的身中,所以其情形容易辨知。所謂識別苦樂,自知冷暖,了知痛癢,能辨知萬物,但不關乎於諸外境。萬物雖有去來,外境雖有生滅,然而身中的靈知常在而不變。此身中的靈知,廣布周遍,無凡聖含靈的差異。此中,雖或有妄法空花,然若一念相應的智慧顯現,則雖萬物亦亡,外境亦滅,獨靈知的本性,了了常在。設若肉身相破壞,然而靈知能出而不被破滅。如人的宅舍失火,舍主逃出。因為它昭昭靈靈,所以稱為覺者、智者的本性。亦可稱之為佛,亦稱之為悟。自己他人皆相同具足,迷悟皆通達。不管萬法諸外境的如何變化,靈知則不與外境為伴侶,不與萬物同處,雖歷劫而常住不滅。今現有的諸外境,既依靈知而有所在,即可謂真實的。是依靈知本性而緣起,所以是「法」。雖然如此,然而諸外境「法」因不如靈知而常住,所以有生滅。這無關於明暗,因是靈知的作用。稱此為靈知,又稱真我,稱覺元,稱本性,稱本體。了悟如是的本性,即所謂回歸常住,所謂歸真的大士。自此之後,不再有流轉生死,即證入不生不滅的性海。除此之外即非真實的。若此本性不現,則三界六道竟相緣起。」此即先尼外道的見解。



大唐國大證國師慧忠和尚問僧:「從何方來。」僧曰:「南方來。」師曰:「南方有何知識?」僧曰:「知識頗多。」師曰:「如何示人?」僧曰:「彼知識,直下示學人即心是佛。佛是覺義,汝今悉見見聞覺知之性。此性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遍於身中,挃頭頭知,挃腳腳知,故名正遍知。離此之外,更無別佛。此身即有生滅,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身生滅者,如龍還骨,似蛇脫皮,人出故宅。即身是無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說,大約如此。」

大唐國大證國師慧忠和尚問僧說:「從何方來。」僧說「南方來。」師說:「南方有何知識?」僧說:「善知識頗多。」師說:「如何演示佛法於人?」僧說「彼善知識,告示學人直下即心是佛。佛是覺了義,是你今日悉明的見聞覺知的性。這覺性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遍於身中,搗頭頭知,搗腳腳知,所以稱作正遍知。離此之外,更無別佛。此肉身即使有生滅,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肉身生滅心性則如龍還骨,似蛇脫皮,人出故宅。即肉身是無常,其覺的心性是常南方善知識所說,大約如此。」



曰:「若然者,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彼云:我此身中有一神性,此性能知痛癢,身壞之時,神則出去。如舍被燒舍主出去,舍即無常,舍主矣。審如此者,邪正莫辨,熟為是乎?吾比游方,多見此色,近尤盛矣!聚三五百人,目視雲漢云:是南方宗旨。把他壇經改換,添糅鄙譚,消除聖義,惑亂後徒,豈成言教?苦哉,吾宗喪矣!若以見聞覺知是為佛者,淨名不應云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者,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大證國師,乃曹溪古佛之上足也,天上人間之大善知識也。當明究國師之所示宗旨,以為參學之龜鑒。切勿識先尼之見處而從之。

國師說「若是這樣,與那先尼外道,沒有什麼差別。先尼外道說:我此身中有一神性,此性能知痛癢,身壞之時,神則出去。如宅舍被燒舍主出去,宅舍即是無常的,舍主是常的。細審外道這樣說法與南方善知識所說,邪見與正見分辨不清,熟是對的?我多次遊化各方,常聽聞這種說法,近來尤其盛行呢!聚集三五百人,目視天()河說:這是南方宗旨。把六祖的壇經改換,添加糅合自己鄙劣的說法,消除聖人教義,惑亂後生徒眾,竟然成為言教?苦哉,我們禪宗的法命淪喪呢!若是以「見聞覺知」是為佛,那淨名經不應說佛法離見聞覺知(佛法是一元性,故是離能知所知的二元性見聞覺知),若是行「見聞覺知」,是則落入見聞覺知,非求佛法。」大證國師,乃曹溪古佛的高足,天上人間的大善知識。當明究國師的所示宗旨,以為參學的龜鑒。切勿認同先尼外道的見解。



近代大宋國有諸山主人之輩,然不如國師者也。自昔以來,可與國師相齊之善知識者,未曾出世。然則,世人誤謂:臨濟、德山當與國師相齊。如是之輩尚多。可憐,不得明眼之師!謂佛祖保任之即心是佛者,非外道、二乘夢之所不見,唯佛祖與佛祖,窮究即心是佛,有聞著,有行取,有證著。「佛」拈卻、打失百草,然不得說似於丈六之金身。即」有公案,非相待現成,非回避敗壞。是」有三界,非退出,非唯心。心」有墻壁,不曾拖泥帶水,不造作。

近代大宋國有許多佛門山主,然而皆不如國師。自昔以來,可與國師相齊的善知識,未曾出世。然而,世人誤以為:臨濟、德山當與國師相齊。如是的禪門弟子尚多。可憐,不得明眼的祖師!所謂佛祖保任的「即心是佛」,不是外道、二乘無法見到,唯佛祖與佛祖能。然而窮究「即心是佛」,有聽聞到的(),有身行做到的(身、解脫),有證道的(意、解脫知見)

佛」拈卻、打失百草,然不得說似於丈六之金身。(拈除佛性,也將失去萬象百草。但也不可把萬象說似於佛性本身)

即」有公案,非相待現成,非回避敗壞。(萬有法的現成,是即」有的一元性公案,不是相待而有,然而法的相是唯識有,也因業識有差別相,所以就有因緣法的成就敗壞。)

是」有三界,非退出,非唯心。(佛性的現成是」,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然而這是」,三界可出,無涅槃可入。是」是業力為因而有,也不是唯心所造。)

心」有墻壁,不曾拖泥帶水,不造作。(萬有是三界一心」,心」所現萬法是類之弗齊,混則之處,是因業識有差別相的墻壁。但法法是法住法位的現成,且現成而不相妨礙。)



或參究即心是佛」,參究心即是佛」,參究佛即是心」,參究是佛心即」。如是參究,當為即心是佛;如是舉之,則於即心是佛是正傳也。如是正傳,方至今日。謂正傳之心者,一心一切法,一切法一心也。是故古人曰:「若人識得,大地無寸土。」當知識得心時,蓋天扑落,匝地裂破。或識得,大地更增三寸之厚。古德云「作麼生是妙淨明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由上可知,佛性的特質就有佛」、即」、是」、心」。所以或參究即心是佛」,參究心即是佛」,參究佛即是心」,參究是佛心即」。這樣參究,應當就是「即心是佛」;這樣舉出,則於「即心是佛」才是正傳的。如是正傳,方至今日。所謂「正傳的心」,是一心一切法,一切法是一心。所以古人說:「若人識得,大地無寸土。」當知識得心時,是虛空粉碎,大地平沉(外境不實)。或識得心時,大地更增三寸之厚(境由心轉)。所以仰山禪師說「作麼生是妙淨明心?山河大地,日月星辰。」



當明知:心者,山河大地也,日月星辰也。然則,此之所道取,進之不足,退之尚餘。山河大地心,唯山河大地,更無波浪,無風煙。日月星辰心,唯日月星辰,更無霧無霞。生死去來心,唯生死去來,更無迷無悟。墻壁瓦礫心,唯墻壁瓦礫,更無泥無水。四大五蘊心,唯四大五蘊,更無馬無猿。椅子拂子心,唯椅子拂子,更無竹無木。以如是故,即心是佛不染污即心是佛,諸佛不染污諸佛。

應當明白知道:「心」,就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的差別相。然而,這樣描述「心」,雖不完善,但仍尚貼切。「山河大地心」,唯山河大地法住法位的現成,更無波浪,無風煙。「日月星辰心」,唯日月星辰現成,更無霧無霞。「生死去來心」,唯生死去來現成,更無迷無悟。「墻壁瓦礫心」,唯墻壁瓦礫現成,更無泥無水。「四大五蘊心」,唯四大五蘊現成,更無馬無猿。「椅子拂子心」,唯椅子拂子現成,更無竹無木。因為是法住法位的現成,所以「即心是佛」不相妨礙「即心是佛」,諸佛不相妨礙諸佛。



所以,謂即心是佛者,乃發心、修行、證菩提、涅槃之為諸佛也。未發心、修行、證菩提、涅槃者,不是即心是佛。設於一剎那中發心修證,亦是即心是佛也。設於一極微中發心修證,亦是即心是佛也。設於無量劫中發心修證,亦是即心是佛也。設於一念中發心修證,亦是即心是佛也。設於半拳裡發心修證,亦是即心是佛。然則,謂長劫修行作佛而非即心是佛者,未見即心是佛也,不知即心是佛也,未學即心是佛也,未見開演即心是佛之正師也。所謂諸佛者,釋迦摩尼也。釋迦摩尼佛是即心是佛也。過去、現在、未來之諸佛皆為佛時,必為釋迦摩尼佛,此乃即心是佛也。

所以,所謂「即心是佛」,乃是諸佛的發心、修行、證菩提、涅槃。未發心、修行、證菩提、涅槃的,不是即心是佛。假設於一剎那中發心修證,也是即心是佛。假設於一極微中發心修證,也是即心是佛。假設於無量劫中發心修證,也是即心是佛。假設於一念中發心修證,也是即心是佛。假設於半拳裡發心修證,也是即心是佛。然而,所謂說「長劫修行作佛而非即心是佛」,則是未見解即心是佛,不知道即心是佛,未學習即心是佛,未見開演即心是佛的正師。所謂「諸佛」,是「釋迦摩尼佛」,是學道五分法身香俱足的當下。「釋迦摩尼佛」是即心是佛的現成。過去、現在、未來的諸佛皆為佛時,必成為「釋迦摩尼佛」(即成佛是成就為一元性白淨識),此乃是「即心是佛」的真義。



參考資料:

《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