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生死書(6) 白騾氏奧義書(四)
4.1 梵是獨一者。起初,它毫無分別,出於未知之因,它在諸界創造了多。當宇宙終結時,所有的多又融入了它。願此自照之主賜給我們潔淨的心靈。
奧義書是較早的聖者經驗言集,是再經近千年的發展後才出現唯識理論的,所以奧義書的心識轉換的層次說明較模糊。依唯識學,梵(佛性)是一切的源頭,梵經由『恁麼』(即創造義,這是佛法的『未知之因』)而有原質五大真如法與識大的有情識,再由眾生的有情識依原質(物、境)真如緣起世間萬法的『多』。但這最初的影像在有情識是潔淨的心靈、是毫無分別、是一元性的,是『銀缽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的有差別而無分別覺知境地。
4.2 梵是火,是太陽,是風,是月亮,是星座,是金胎,是水與萬有。
4.3 你(梵)是少男,你是處女;你便是那男子,你也是那婦人;你是拄著拐杖而行的長者,你也是面向四方的新生兒。
4.4 你(梵)是青鳥,你是綠鴨;你是藏有閃電的雲,你是季節,你還是海洋。你無處不在,你是無始者,所有的世界都從你那裏甦醒。
梵(佛性)是一切的源頭,包括有情眾生與無情萬法。
4.5 原質創造出無數與其相似的造物。它們是紅色、白色與黑色。困於無明的個體被這個感官世界所迷惑,也享受該世界。然而,另亦有個體智慧、超然,從其原初經驗,他知道感官世界的無常本性,故此,他棄絕之。
梵創造了原質(真如法),有情眾生的六轉識,因無明業力而依著原質而有二元分別的差異法相,如一境四心。但梵創造的宇宙自我(有情白淨識)是一元性的,不落入六轉識二元分別的感官世界所迷惑。
4.6 有兩隻鳥,密切相關,十分相像,它們立在同一棵樹上(指個體自我與宇宙自我同居一個身體之內)。一隻鳥吃著成熟的果子(指個體自我的受業報);然而,另外一隻則沒有任何果實。它僅僅像一個旁觀者在目擊(指宇宙自我之無為)。
『個體自我』是有情眾生的三轉識,『宇宙自我』是有情眾生的白淨識。『個體自我』是在二元性分別的境地,故會因無明造心口意的業,而有業報的果實。『宇宙自我』是一元性無分別境地,不再落入無明而造業,故沒有果報。
4.7 個體自我與宇宙自我同立一棵樹上。因沉溺於無明,個體自我誤以為自己就是身體。其結果便是,在逆境中深感無助,深感痛苦。然而,此同一個自我,藉著靈性的練習,能夠造就美好的境界,而且能夠領會自己即是無任何屬性的宇宙自我。當它抵入此境,就會覺悟到自己的崇高身分,就會擺脫所有的悲傷。
『個體自我』其實本質是『宇宙自我』,只是因無明發生識轉變,而對緣起法相起二元性分別。若『個體自我』能潔淨心靈,當識轉變的煩惱不再生起,『個體自我』就會自證本質是『宇宙自我』。
4.8 梵猶如虛空,恆常不變。諸吠陀經典正是基於它。諸神之最善者最居住在它那裡。倘若有人僅是行吠陀儀軌與祭祀,而對梵毫無認知,那又有何益?相反,那些知梵者,活在如是之信念中:我與梵乃是一。
這裡強調如果只是依著有二元分別的方式遵循宗教的律儀與祭祀,並沒有助益的。重要的是要達『梵我合一』,而處於一元性的存在。這一元性的存在,才是眾善的源頭。
4.9 吠陀經典—吠陀儀軌與祭祀,所有的宗教實踐與崇拜形式,過去、將來與現在—簡言之,吠陀經文中言說的一切,皆來自梵,梵藉著其自身幻力,創造出這個現象世界。而且,還是藉著同樣的力量,個體自我陷入塵世之羅網。
梵創造了有情識與真如法,而有情識也是依著梵的幻力,緣真如法起現象界的萬法。有情的轉識—六根識,也是依著梵的幻力,享受著感官世界,而讓個體自我陷入塵世之羅網。
4.10 (原質,即世界受造的質料)應知原質就是摩耶,還應知摩耶之主乃是大自在天(即梵)。整個宇宙就是大自在天的身體。
原質,即是梵所創造的(物、境)真如法(即是『有相之梵』),是有情識緣起一切世間萬法所依的,就是摩耶。而緣起的宇宙萬象,就是依著摩耶的幻力而有。
4.11 它是獨一者。它支配著萬有的子宮。當世界顯現,它維繫世界;當世界毀滅,便又回歸於它。它掌管著一切,它是恩典的唯一賞賜者,它是禮敬的唯一對象。如果你對它獲得了直接的、親身的經驗,你的內心就獲得了永恆的平靜。
梵(佛性)是一切的源頭,也是獨一的。因梵創造有情識眾生與原質真如法界,故它是『萬有的子宮』。有情識緣真如法顯現宇宙萬相,此是『此有故彼有,此無而彼不變』的緣起變化,但本質的梵不因此疊加的變化而有生滅變動。當個體自我親證宇宙自我的『梵我合一』,就處於不受擾動的平靜中。
4.12 它是所有神靈及其權力的根源。它的名字叫樓陀羅。它是宇宙之主,在這宇宙,它有看明萬有的能力。它看到金胎的誕生。願樓陀羅恆賜我們以善解之力。
樓陀羅—詞意是「令吾悲痛」,因為它是毀滅者(此奧義書用作梵的另一名稱)。
4.13 它掌管諸神,擎起諸界。它操控著人類,也操控著眾生。它是梵,絕對的喜樂。我們以黃油為獻祭,作為對它的禮敬。
親證『梵我合一』就能覺知梵是絕對的喜樂(即三禪的五支:捨、念、樂、慧、一心,的『樂』支一元性充滿。『絕對』即是一元性)。當時的黃油是上等的祭品。
4.14 梵比精微者更精微。當宇宙的表象顯露於浮沫之前,它已然先在。它投射萬物,令其存在。它是自我,是萬有之主。它是濕婆,是慈悲的神。你若是親證到它,你就臻入絕對平安的境界。
是梵創造有情識眾生與真如法界,而有情識也是依著梵的幻力,緣真如法投射起現象界的萬法。所以真如法界,是在現象界的萬法緣起之前已然先在。當親證這一元性的存在時,是充滿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
4.15 它支撐多久,世界就存在多久。它是萬有之主,它是萬物最內在的本性,諸梵仙與眾天神恆居於它的裡面。若是你覺悟到自己與它乃是一體,擬就擺脫了死亡的鐐銬,獲得了解脫。
現象界的宇宙萬相,是有情識依真如法投影而有。也就是,梵創造的有情識與真如法界,支撐著這宇宙萬有。而不落入轉識的諸梵仙與眾天神,也是梵創造的有情,故梵是它們的本性,梵涵蓋了這所有的它們。
4.16 黃油的表面有一層精細的乳沫,其精細如同我們的神。它是世上唯一的權威,以個人之所行,決定個人之所受。它隱藏於每一個存在。它是仁慈的濕婆。你若是知道了此位神,你就從一切束縛解脫。
黃油煮沸時,其上面會升起一層細細霧狀的膜,那就是『乳沫』。人們發現這藏於黃油的乳沫,其品質比黃油更好。梵就像是藏於萬有中的乳沫,當自我能親證這種『梵我合一』,就有此一元性的智慧,能了知此境地慈、悲、喜、捨的平等性智慧。
4.17 宇宙自我乃是這個世界的造物主。它是偉大的自我,它藏在萬有之心。那些認識這個自我者臻至不朽。
宇宙自我(梵創造的有情白淨識)是由它來依著原質真如法緣起世間萬法的,它是這個世界的造物主。宇宙萬有的顯現,是有情識依著真如法緣起的。而這兩者—有情識與原質真如法,都是梵所創造的,梵都是它們的本質。
4.18 那時既無無明,亦無無明之果;既沒有白天,亦沒有黑夜;既非存在,亦非非存在;存在的唯是梵,絕對的不變與絕對的喜樂。甚至連主宰太陽及其行星的神明也要向它禮敬。人們如此珍愛之智慧(梵知)從此梵裡面汩汩湧出。
梵是絕對的存在,是超越既非存在,亦非非存在。當梵創造宇宙自我與真如法時,是絕對(一元性)的存在,是不存有二元性意義。在一元性中,無二元性四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分別,故不會因這無明之因而造業,也就不會有造業的果報。梵的絕對存在,是一元性的時間、空間與覺知;是絕對的不變、絕對的圓滿與絕對的喜樂。所有存在的星體、眾神,還有神類,都是它的創造物,都是被它所充滿。而這些創造物的功德力,如萬物的堅、濕、暖、動,如眾神的神通、變化。如人類的智慧、工巧,都是梵所賦予的。
4.19 無人能從上面、側面,或中間看到它。它遠超乎此。也無法用語言來描素之。它即其所是。
梵充滿於萬物,這是一元性的『梵我一如』,與萬物無法分別。這超越人們意識分別,是『言語道斷,心行滅處』,是『它即其所是』的『梵我一如、梵物一如』。
4.20 它(宇宙自我)超出我們的視域,無人能夠藉著感覺器官認識它。但若藉著明辨與棄絕之踐履,人們就可以在淨化之後的內心親證它。一旦他們覺悟之,便不再有死亡。
宇宙自我的『梵我一如』,既然是『言語道斷,心行滅處』,那它也就只能透過親證來認識。這一條趨向一元性的存在之路,是要以帶著深度的覺知(明辨的智慧),及捨棄二元性煩惱分別的六塵,經過不斷的精進、努力,淨化心智而達成的。
4.21 樓陀羅,你是不死者,故人們在死的畏懼中從你處尋求庇護。請將仁慈之臉顧盼我,護佑我。
4.22 哦,樓陀羅,切勿生我們的氣,甚至在我們暮色蒼茫,壽過百歲,也請勿傷害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不要傷害我們的牛群與馬群,不要傷害我們勇猛的僕人。祭物在手,我們相你禮敬,尋求你的護佑。
由於『樓陀羅』所顯的是令吾悲痛的『毀滅者』,它時時提醒著人們的存在是二元性的,是生滅變化的。人們應在這『樓陀羅』的警惕(護佑)下,深刻覺知在世上所擁有的子孫、僕人、牛群與馬群、土地,也都不是永恆的。只有尋求一元性的『梵我合一』,才能達永恆之境。
參考資料:
1.《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