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生死書<<四部奧義書>> (1) 引言
奧義書是中亞印歐文明的智者,以一種哲學論文或對話錄,討論哲學、冥想以及世界的本質。最古老的奧義書,產生時間約在公元前800年至前500年之間,是流傳於古文明智者的『古仙人之道』。那些精神導師,以及佛陀時代的人們,包括青年時代的釋迦牟尼、西方哲學及早期西方宗教思想家,都深受奧義書傳統的影響。目前的也有證據指出年青的耶穌,也曾接受過這些教導(参考資料3)。這也是最早教導人類自證一元性的存在,並以一元性思維及運作為真理。
奧義書是較早的聖者經驗言集,是再經近千年的發展後才出現唯識理論的,所以奧義書的心識轉換的層次說明較模糊。奧義書中兩個最重要的概念是「我」和「梵」。這裡的梵相等於佛法中的佛性,佛性創造了六大真如,即地水火風空識。前五大創造物、境的真如法,識大創造眾生的有情識。奧義書用各種奇妙的比喻來說明,梵就是一切,也就是最高存在;人類的我(個體靈魂)來自宇宙的我,即梵(宇宙靈魂)。宇宙就是梵,梵就是我;「梵我一如」這個最高真理就是奧義書主要宣揚的觀點(這也是(約翰福音 8.16)耶穌所說的:『就是判斷人,我的判斷也是真的;因為不是我獨自在這裏,還有差我來的父與我同在。』)。另一個由奧義書系統搭建起來的重要觀念是輪迴業報。輪迴業報的觀點在梨俱吠陀中根本沒有,梵書中偶爾提及人死後可以轉生,只有奧義書完整建立了轉世者的轉世形態取決於他前世的所作所為(業)的思想。《廣林奧義書》說,轉世者「因善業而成為善人,因惡業而成為惡人」。
當然也有從無盡的輪迴中解脫出來的方法,那就是依循奧義書極力宣揚的方法認識並自證「梵我一如」。如《伊薩奧義書》禱詞說,『唵。彼梵是無限的,此現象界亦是無限的,但「此」僅僅是「彼」的投影。若「此」消失後,「彼」仍與原來一樣「彼」仍是無限的。』《伊薩奧義書》第八首說,『(梵)它遍及一切,光明,沒有形體,沒有任何的缺陷,潔淨,純然無垢,全知。它是自己的心意之主人,是萬物的圓滿達成,是本來自在且恆在者。它如實地臨在於萬有。』。
《白螺氏奧義書》第一章第七首說,『吠檀多言說著至高的梵。此梵含攝三者:享受者、享受的對象與掌控者。它維繫著整個宇宙,他永不朽壞。那些人一但認識梵,他就會認識到梵—亦即自我—不同於肉體。認識到梵是萬有本質的存在。最後,他們融入了梵,不再受制於生死。』第十首說,『若是你冥想此宇宙自我,藉著這種連接你最終將會親證到與它的一體性。當這一切發生—即宇宙的幻覺對你終止時—你就得以解脫。』這也是釋迦牟尼依循『古仙人之道』,於證道時第一句話即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要記住的是,在吠檀多哲學裡,沒有二元性創造的概念,即沒有事物是相對的從無到有的創造這回事。書的譯文中所用的『創造』是一元性的—即是禪宗所說的『恁麼』(見《正法眼藏》的《恁麼》篇)。從這些《奧義書》的理論與說法,可以發現都是佛教理論發展的基礎,尤其是《唯識學》的內涵。筆者將依唯識學的名相,來做此書的解說。
參考資料:
1.《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2. 奧義書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A5%A5%E4%B9%89%E4%B9%A6
3. 『英國BBC紀錄片—驚人史實,耶穌是佛教徒』https://youtu.be/PS29OkoIBv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