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統一物理學》 (一)永恆存在的主體

《統一物理學》 ()永恆存在的主體



有一次,喜歡論辯梵知的諸聖者相遇再一起,彼此相詢:『梵是宇宙的原因嗎?我們自何處而來?而我們來了,誰來保守維繫著我們?當我們命終之日,我們又將去往何方?哦,知梵者,究竟是誰在掌控著我們,使我們受制於某種苦樂的法則而無法得著自由?』時間、物性、因果、偶然、土、水等諸元素,或個體自我—正是這些(時間、六大)構成了宇宙之起因嗎?我們必須思考這問題。 (白騾氏奧義書》() 1.11.2)

聖者們進入深度的冥想,並看見光芒四射的宇宙大我作為世界肇因之權能。梵的幻力,稱作摩耶,是指梵創造的有情識(阿特曼、個體自我),依真如法緣起萬法時,會有三能識變而展現三種特質:薩埵(喜德:使心光明、輕快與歡喜)、羅闍(懮德:使心活耀、散亂與躁動)和答摩(暗德:使心遲鈍、無力與昏暗)。而有情識(阿特曼)緣起法相時,當下即具『有(自我主體)』、『時(時間)』『界(空間)』。(白騾氏奧義書》() 1.3)

原質,即是梵所創造的真如法(即是『有相之梵』),是有情識緣起一切世間萬法所依的,就是摩耶而緣起的宇宙萬象,就是依著摩耶的幻力而有。梵創造了原質(真如法),有情眾生的六轉識,因摩耶的無明業力而依著原質而有二元分別的法相。但梵創造的宇宙自我(有情白淨識)是一元性的,不落入六轉識二元分別的感官世界所迷惑。(白騾氏奧義書》() 4.54.10)

「此」現象界萬法是依「彼」真如法緣起的,是「彼」有故「此」有,「彼」無故「此」無。因真如法「彼」是一元性的無限,故緣起的現象界萬法也是無限的。但梵(佛性)恁麼而有的真如法「彼」是法住法位的,是恆常不變的,是「此」無而「彼」不變,而且是一元性的無限。這是奧義書『不二』智慧的宣言。(《伊薩奧義書》禱詞)

所以,梵創造了一切,也含攝於一切中。梵創造了金胎(『原人』,是一切有情識的源頭,即第六大的有情白淨識),同時也賦予明的知識力量(覺知的智慧)。梵也創造了五大(地水火風空)所構成的真如法(『原質』,是無知)界。而金胎與真如法都是梵所創造、所掌控的。當金胎的有情識,因過去的業行而有異熟種子,就會發生識轉變而依真如法緣起法相,當緣起法相起起二元性無明分別時,就有有情眾生的生老病死。有情眾生的緣起法界,是依著真如法(無知,即無明)而有『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生滅變化,故無知正是生死之因,但知識卻通往不朽。故這位主人—金胎(是一切有情識的源頭),與萬物有別。(白騾氏奧義書》() 5.2)

從奧義書的古老智慧可以推知,最基本的存在主體是『梵』。由梵創造了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的真如法。而且,梵含攝於這一切之中再由真如法衍生出『原人』(一切有情識、心靈、精神的源頭),和『原質』(一切無情法、物質的源頭)。因此,現代科學的文明要能夠有符合古老智慧的統一性理論,必須能夠說明上述的一些事項。例如主體的梵「含攝於一切之中」,也就是說『空』也是由梵所成的。從這一點來看,曾經流行的『以太(ether)』學說,認為真空中充滿著『以太』可當作光的載體,並能滲透到通常的物質中;另外『弦(String theory)』理論,認為宇宙空間及其物質都是由不同狀態的弦、超弦所構成;這兩理論都有可能來註解梵的運作。但《統一物理學》作者所提出的『空間基本單元』理論,有足夠的證據和數理推導來說明。

首先,要確認的是「『空』也是由梵所成的」這事,表示宇宙空間也應是具有物質屬性。已經被人們確認的宇宙空間的物質屬性有:

1.   無論是『以太』還是『弦』,宇宙空間必定存在著某種基本物質單元;

2.   由於光、電磁波、引力均由空間傳播,所以宇宙空間一定還存在某種性質的基本物質單元(可簡稱空間基本單元),並且由於這種物質單元的運動才使得這些能量波動(以光速的)得以在空間傳播;

3.   宇宙空間自身存在溫度為2.725K的熱輻射(排除了粒子性的輻射)。由於熱輻射是物質熱運動的一種直接表徵,這也證明了宇宙空間確實是存在某種基本物質單元這一猜測,並且由於這種基本物質單元的熱運動引發了2.725K的熱輻射。

由這些理由,可以假設存在這樣宇宙空間的物質基本單元體,並由這種基本單元體及其運作的法則,構成所有宇宙中的精神與衍生物質(即原人與原質),微小如電子、質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巨大如行星、恆星、星系、黑洞等。在這種前提下,作者發現宇宙空間存在相當於2.725K左右的電磁輻射,就是由這種宇宙空間基本單元的運動所引起。而且進一步假設,空間單元的運動導致了光、電磁波、引力在空間的傳播。而這些的傳播都是光速,故可以假設空間單元的運動也是光速。

空間基本單元理論』提出以下三個假設:

假設1:宇宙空間是物質的,並且存在基本物質單元。這種空間單元體以不同的能量狀態形式,構成了宇宙的所有形態的物質,並假定於2.725K基本能量態下的空間單元體的能量等效質量為m0(非慣性質量),相應能量為m0c2

假設2:由於這種空間單元的運動(波動、振動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交換),導致宇宙空間存在2.725K(實際測量值)左右的微波背景輻射

假設3空間單元的運動(採用均方根速度,原因在於均方根速度是能量傳遞的速度),或能量交換為光速:urms=c (rms,root mean square velocity)

根據量子物理學對於(溫度為T)黑體輻射的解釋:空間基本單元在空間的運動,可以分解為在0至無限大的頻率範圍內的諧振子的振動模式。由於空間單元的運動是3維的,其總平均能量為:Ē=3kBT 1/2(m0C2)=3/2(kBT)
Ē總平均能量;kB:波耳茲曼常數;T:絕對溫度


當空間背景輻射的等效溫度T=0時:空間基本單元的能量為0,等效質量也為0。因此空間基本單元不具備慣性質量,或者極其為小不在檢測範圍,因此也可以說,在檢測範圍內空間基本單元的慣性質量為0,靜止質量也為0。所以空間基本單元作為構成『空』大存在的物質,具有可以在能量激發下產生波動(光波),以及可以以光速傳播波動能量的真實屬性。(楞嚴經所說,空大為無礙之性)

想像中的空間單元形態或許更接近於當代物理學的『弦』,或類球形的形態,或一個各向同性的多維度微小空間區域,其等效質量1.255826X10-39kg,約能量0.704467eV。空間單元的質量與形態和所處的能量狀態是直接相關,並且處於基態的空間單元是不具有自旋角動量屬性。由這空間基本單元的運作,將產生所有的物理原則與物質。所以,宇宙的存在與運作是因為其溫度非絕對0度,即其能量非0,而是2.725K。這樣的非0能量,啟動了物理的運轉與物質的生成。所以,如果要用此理論解釋梵的創造『原人』與『原質』,這非0空間單元能量海的運轉,必須具備有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的所有特性。這空間單元能量海是不是聖者們進入深度的冥想,所看見光芒四射的『宇宙大我』?







參考資料:

1.《統一物理學》 姜放著,第一章。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2.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