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印度生死書(12) 卡塔奧義書(一)






1.1.1 伐賈斯拉瓦莎(也叫阿烏達拉卡),屬於古代聖者『伐賈斯拉瓦哈』(因慈善而著稱)的家族,他要進行一次『維希瓦吉提』獻祭,以企獲得天上豐盛的賞賜。這種祭祀要求他要傾其所有。他有一個兒子,名叫納西卡達。

1.1.2 納西卡達看到了父親奉上的祭品。他雖然年輕,但他對經典有很深的信心。於是,他便依於信心之光開始思考。

卡塔奧義書》是藉著一個故事,來傳達至尊的自我知識。故事的核心是一個對話:一方是掌管死亡的天神閻摩;另一邊是天資雄拔的婆羅門少年納西卡達。他父親要進行一次重要的獻祭,這祭典應該是要把自己的所有財務當成祭品,但他父親獻上的是老邁的母牛和老舊的事物。



1.1.3 「這一老邁的母牛,過於虛弱以至於不思飲食,既不能產乳,亦無法受孕。誰若將此等母牛做為祭品獻出,誰(死後)將會淪為『無樂界』的子民,這個世界便喚作『ananda(悲愁之地)。」

1.1.4 於是,納西卡達詢問父親道:「你將把我獻給誰呢?」他問了兩次,然後問了的三次(因為他的父親不做回答)。末了,他的父親(生氣地)說:「我將把你交給死神!」

納西卡達因深信吠陀經典的教導,於心中思索認為父親的行為不符合經典中『布施』的神聖行徑。這種布施無用之物是褻瀆神明的行為,根本是對吠陀所說的天界沒有信心。然而更重要的是,父親的這種錯誤,將造成他死後落入悲慘的『無樂界』受苦。 對於他父親是一個受過吠陀教育的婆羅門,不應該犯這種錯誤。他想提醒父親,這種祭祀應該獻上的是他最喜愛的事物;而納西卡達知道自己是父親最喜愛的兒子,所以他提出了這樣詢問父親道:「你將把我獻給誰呢?」



1.1.5 (納西卡達尋思道:)「父親的眾子和眾門徒中,我乃全勝;縱非全勝,亦為次優(吾必非劣者)。那麼,為何父親要將我祭獻給死神閻摩呢?」

1.1.6 「看吶,看看你們的祖先—昔日偉大的靈魂—曾有過的日子,再看看今日偉大靈魂的生活。穀物成熟,然後穀物被收割,人的命運亦是如此。」

當父親因貪念而褻瀆神明的行為,被愛子納西卡達看穿,又再三地被他詢問,才惱羞成怒的說:「我將把你交給死神!」但心靈憨直的納西卡達卻感到疑惑,因為他是父親最喜愛的兒子,是於吠陀教育有成就的婆羅門,理應獻給的是天神、太陽神,前往的是天界,父親不應該將我祭獻給死神閻摩。(按吠陀經典,人道、畜生道、鬼道是由死神閻摩所掌管,而死神的威力不施之於天界諸神。)

納西卡達進入深度的冥想,他覺知到不管是昔日的祖先,或今日偉大靈魂,甚至是世間的萬物,都是有生滅的。既然父親已經說出了:「我將把你交給死神!」,納西卡達作為一個誠信的婆羅門,理應遵受諾言。他決定於冥想中,去前往死神閻摩的居所。



1.1.7 當一位婆羅門作為客人進入一座房子時,他就猶如一到火焰。所以,照經典的規定,太陽神的兒子(指閻摩)應該給客人提上一些水。

1.1.8 一個婆羅門如果居於某家,而不曾得到食物,那個愚蠢的主人將會眼睜睜看到自己的所有祝願和期待碎於一地。與善人的交往、善語、行祭、為利他而供奉的泉水等,所有這些善行帶來的功德,再加上他的牲口與後代,這些統統都要被毀滅。

在吠陀經典的教義中,常將婆羅門視為烈火;而且在客人階層中,婆羅門是最尊貴的。所以,照經典的規定,太陽神的兒子(指閻摩),應該給客人送上一些水和食物。恰巧,納西卡達前往閻摩的居所時,閻摩不在府中,僕人也沒招待他。這種對一位有修養的婆羅門的失禮,將造成主人所有的善行功德,再加上他的牲口與後代,這些統統都要被毀滅。



1.1.9 (閻摩對納西卡達說道:)「哦,孩子,你是我的貴客,你是一位『婆羅門』!我對你實為尊重,我向你致敬,請給我以祝福,以求諸事順遂。婆羅門啊,你在我的家裏度過了三日,卻一無所食。那請從我這裡這裡獲得三個願望吧!每一個願望償還你在我這裡所度過的一個日夜。」

1.1.10 納西卡達答道:「哦,死神啊,那就請應允我,讓喬達摩—我的父親擺脫憂愁,使他得到平靜快樂的心境,不再因為我而生氣鬱悶。而且,當我從你這兒歸家之時,讓他速速認出我來,並能夠待我如昔日。三個願望裡面,這是我的第一個請求。」

對於這種失禮的行為,閻摩決定給納西卡達三個願望,每一個願望償還他在那裏所度過的一個日夜。而納西卡達提出的第一個請求是『復活』,於死後的第三日復活(這種於道德有修養,於至高吠陀經典有信心的婆羅門,死後不該交由死神,而是前往天界的觀念,應是這《卡塔奧義書》提出『復活』教義的基礎。而這教義也影響著後世追尋真理的尋道者,可能也包括青年的耶穌基督。(馬太福音 16.21,馬可福音 8.31,路加福音 9.22 )



1.1.11 (閻摩回答:)「你的父親,阿烏達拉卡—阿魯納的兒子將會像以前一樣地對你身懷恩慈。你現在如因我的緣故而歸家,他將對你一樣的友善和慈祥。你到的那日,他將有一個上好的睡眠,當他看到你從死神的手掌中復返故園,他將甚為歡喜。」

1.1.12 (納西卡達說道:)「在天界,人們無憂無慮。像你,死神啊,你的威力也不施之於天界,所以那裡亦無垂暮的懮虞,飢渴也不會來打擾。人們超然於悲傷與痛苦,享受著天界生活的悠遊與自在。」

納西卡達從吠陀經典的教導,知道天界的無憂無慮、死神的威力不及、飢渴也不會來打擾、超然於悲傷與痛苦、生活的悠遊與自在等種種使他嚮往。



1.1.13 「哦,死神啊,你知道火祭是抵達天界之路,請你為我解釋之,因我大有信心。那些在天上的人們享受著不朽。這關於火祭的知識,也就是我所要請求的,把它作為我從你這兒獲得的第二個恩惠吧!」

納西卡達從吠陀經典的教導知道,火祭是抵達天界之路。他因不知道有更高的永恆梵—自我的知識,所以提出的第二個恩惠要求是前往天界之路—火祭的知識在吠陀文化中,男神與女神接起源於凡人,但他們於靈性極力修行,終於死後進入天界成為神閻摩原本也是凡夫,通過心靈修行與火祭成為神靈,於上界主掌生死之權柄。



1.1.14 (閻摩說:)「納西卡達,火祭讓人進入天界這一點我很清楚,我將會把細節一一向你闡明,請你仔細諦聽,並設法領悟。切記,這『火』即意味著『實現不朽』,而且它也支撐著宇宙,並深藏於智者心中。」

閻摩說:「這『火』即意味著『實現不朽』,而且它也支撐著宇宙,並深藏於智者心中。」這裡『火』意味著萬物的本質,而這正是它支撐著宇宙的原因。在印度文化中相信,如果你崇拜某物,你就會與某物合一。所以,如果你崇拜『火』,你將與『火』合一,即與萬物的本質合一,那麼你將『實現不朽』。而這『火』也是光明、照亮萬物的源頭,就像智者能夠有覺照的智慧,故說『火』這本質也深藏於智者心中。



1.1.15 閻摩告訴納西卡達,那火是初始的世界,即是說最初顯現的存在。他把火祭的操作詳細地描述給了納西卡達,他還告訴納西卡達那些建立神壇所必需的細節,應該使用什麼樣的磚石,應該如何安放它們。他還告訴納西卡達,這火又該如何被點亮,等等。納西卡達重複著閻摩所說的每一字詞,這令閻摩頗感欣慰,於是他說道—

1.1.16 那偉大的靈魂閻摩,甚為歡喜,對納西卡達說:「現在,我要另外加給你一件恩惠:這火祭將用你的名字來命名,並讓世界知道。請把這多彩的項鍊拿去吧!」

1.1.17 「如果有人受過他的母親、父親和老師三者良好的教育,行過三次納西卡達火祭,同時還實踐供奉、布施和研習吠陀三件聖事,他便超越了生死。(當明白了那火是出自於無所不知、光輝聖潔的至尊梵,並實踐那火祭,那人便獲得最高的平安。)

1.1.18 「如果有人知道(正如前面所云的)火祭的細節—諸如用何等樣的磚石砌成祭壇,用量是多少,以及如何點亮那聖火等;他行納西卡達火祭三次(,並冥想自己與宇宙存在合一者)—這樣的人,甚至在其死前,便已卸去諸多無明的綑綁和人性的軟弱,超越了所有精神的痛苦,他收穫了天界的喜樂,無時無刻不處在與宇宙存在的一體之覺知當中。」

1.1.19 「噢,納西卡達,這便是你所要求的關於阿嗜尼的知識,也是你選擇的第二重恩惠,我已經把它給你了。人們將以你的名字來命名這火祭。現在,納西卡達啊,你就選擇第三重恩惠吧!」

閻摩說:「那火是初始的世界,即是說最初顯現的存在。」是說:從那至尊的梵所顯的宇宙自我(或稱金胎),就是這『火』。如果一個人能夠依著經典的教導,實行火祭,並實踐供奉、布施和研習吠陀三件聖事,淨化自己的心靈,透過冥想,那人將與這『火』合一超越人間的無明、生死便獲得天界的平安。阿嗜尼』即火神,但不是日常生活的火。而是指萬物之源,亦是世間所用的火的源頭。這裡阿嗜尼』(火神),即是指共有之自我,或稱宇宙自我,或稱金胎,或稱上帝,或稱梵天。



1.1.20 (納西卡達說道:)「當死亡發生,人們總會有關於是否有某物(指靈魂)存在的議論:有人說有,有人說無。我願請你來指點迷津,使我知曉這一謎底。這便是我所提出的第三重恩惠。」

1.1.21 (閻摩說:)「哦,納西卡達,你所提出的這個問題,甚至連先前的神明也疑惑重重啊!自我的本性極為微妙,理解起來亦甚為困難,你還是要求別的恩次吧,請勿逼迫我回答這個問題,還是饒過我吧!」

1.1.22 (納西卡達說道:)「哦,死神啊,你剛才這麼說:「先前的神明也為之犯難」。你還說,要領會這個自我,絕非易事。但是,一個像你這樣的導師是難以找到的。而且,沒有什麼恩惠如斯珍貴。」

納西卡達在此提出吠檀多哲學中最關鍵的部分,也就是『自我知識』。根據吠檀多哲學,終極的實體是『純粹意識』,人們也把它稱為絕對存在、絕對智慧、絕對喜樂,或稱無上、無上我等等。這終極實體是超越人類的思考和語言的它就是一元性的『獨一者』。這終極實體梵的最初顯現,與摩耶有關,故它是有屬性的梵。這微妙的知識,不是一般智者能知曉,甚至天界諸神也犯難,所以閻摩說:「先前的神明也疑惑重重啊!」



1.1.23 (閻摩說:)「選擇眾多子嗣的繁衍吧,讓他們都活上百歲;也可以要求眾多的牛、象、馬、以及大量的黃金吧;或者請求一個大大的王國,並盡你所願地(健康而長壽地)生活著。」

1.1.24 「如果你認為有與這個恩惠相當的任何其他事物,那麼你可任意選之。選擇財富,選擇長壽,或者成為一位帝王。選擇任何一種人神共逐之事物,我可以確保你能夠享受到它們。」

1.1.25 「在這世上,有許多愉悅耳目、快意人心的事物,它們中有許多是極難得著的,但是只要你有這種願望,你就可以擁有。比如說,選擇坐在大車裡面輕奏樂器的少女們。她們非常人可得。但是如果你需要,我將把這樣的女子帶給你,而且,她們會服侍你。然而,只請你別逼迫我回答你的關於死亡的問題(即死是否乃一切之終結,或者死後,是否有某物如自我者繼續存在等) 。」

1.1.26 (納西卡達說道:)「哦,死神啊,所有這些享樂皆為短促無常,且將人們的官能之活力耗盡。即便是那所謂最漫長的生命,其實亦不過是瞬息即逝之物。那些大車、那些舞者和歌者—還是請你自己留著吧!」

1.1.27 「無人因財富而快樂滿足,而且,既然已經見到你了,我們自當獲得財富。只要你閻摩主掌死權,我們也自當會活著。因此,我只是這麼一個請求了,已不需要任何別的恩惠。」

這裡閻摩提出人神共逐的事物當作試驗,讓納西卡達去思索,並自己下了決心說:「所有這些享樂皆為短促無常,且將人們的官能之活力耗盡。即便是那所謂最漫長的生命,其實亦不過是瞬息即逝之物。無人因財富而快樂滿足,因此,我只是這麼一個請求領會這個自我的知識,已不需要任何別的恩惠。」



1.1.28 「在這地上生活的人,如果已經知道了自己必將腐爛和死去,而且,所有的感官和快樂,不管來自哪裡,注定其不恆久,而必將一無所有。如果他已經知道有不朽的生命能夠滿足他更高的需求,那麼,此人難道還會去選擇所謂的長壽嗎?」

1.1.29 「哦,死神啊,人們一直在爭論著自我之有無。這個問題如此之重大,因為它關係到解脫的問題,或關係到另外一個世界。它難度甚大,需要多方考慮思量,這是極其神秘之事。請解釋給我聽,我納西卡達再不需要別的恩惠了。」

這裡納西卡達進一步反省:「如果已經知道自己必將腐爛和死去,所有的感官和快樂也必將一無所有。如果他已經知道有不朽的生命能夠滿足他更高的需求,那麼,此人難道還會去選擇所謂的長壽嗎?」「自我之有無,關係到解脫、永恆,這個問題是如此之重大。」





參考資料:

1.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