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印度生死書(7) 白騾氏奧義書(五)

印度生死書(7) 白騾氏奧義書()


5.1 至尊梵高於金胎。知識與無知兩者皆深藏於至尊梵。無知正是生死之因,但知識卻通往不朽。那掌控知識與無知的梵則與此兩者皆不同。換言之,梵乃是至尊。

5.2 它是獨一者。它無所不在,它居住在一切存在裡。它臨在於每一個子宮,控制每一個源頭。眾所周知的金胎,乃是誕生於創世之初。但卻正是它以知識來充滿,目擊金胎之誕生。這位主人與萬物有別。

梵創造了一切,也含攝於一切中。知識與無知兩者皆深藏於至尊梵。梵創造了金胎(是一切有情識的源頭,即第六大的有情白淨識),同時也賦予明的知識力量(覺知的智慧)。梵也創造了五大(地水火風空)所構成的真如法(無知)界。而金胎與真如法都是梵所創造、所掌控的。當金胎的有情識,因過去的業行而有異熟種子,就會發生識轉變而依真如法緣起法相,當緣起法相起二元性無明分別時,就有有情眾生的生老病死。有情眾生的緣起法界,是依著真如法(無知)而有『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生滅變化,故無知正是生死之因,但知識卻通往不朽。故這位主人—金胎(是一切有情識的源頭),與萬物有別。


5.3 這位主人創造了諸多形相:男神與女神、男人與女人、動物、昆蟲,等等。根據它的行動,每一個形相皆如該主人所撒出的一張張束縛之網。(當時日將盡)它又摧毀了諸多形相。(當鴻蒙初起,)又是這同一位主人創造出不同世界之統治者。就是這樣,它確立了自己至尊的席位。

金胎是一切有情識的源頭,它創造了諸多形相:男神與女神(天道)、男人與女人(人道)、動物(畜生道)、昆蟲,等等有情眾生。每個眾生有情的形相,都是因其業因而有的果報身;每個眾生有情所處的道(法界),都是因其業因而有的依報世界。當有情識的異熟種子有了圓滿果報後,此世的正報身與依報法都毀滅,此有情識融入金胎的無分別法界,待此世或前世的行為業因種子異熟,再緣起於不同的法界出生。


5.4 太陽放光,無論是高處、低處、還是側面,都被光芒照耀。同樣的,作為萬物的唯一源頭,這位主人控制著所有的存在,它就是那唯一大能的神,萬有向它禮敬。

當梵以金胎展現時,就像太陽照耀,臨在萬物而緣起萬物。有情識所處的正報身與依報法界,都是它的識依真如法緣起。它掌控著依報法界的萬物,法界萬物因有情識的業因種子而存在。故地水火風空等元素,因有情識所處的法界不同,而有【一境四心】 的差異(《出攝大乘論釋》)譬如一水的真如法。本無有異。蓋因天、人、餓鬼、畜生果報不同。故于一水而見有四相分別之異。()天道有情識見水的真如法是寶嚴地謂諸天福德勝故。其所見水。悉成琉璃眾寶莊嚴之地。(梵語琉璃,華言青色寶。)()人道有情識見水的真如法是水。所見謂水,清濁雖異,皆是水。()餓鬼見水的真如法是膿血。謂由宿世慳貪,罪障深重,墮餓鬼中,長劫不聞漿水之名。既因饑渴所逼,望見河水,意欲飲之,速趨岸傍,皆是膿血。()魚見水的真如法是住處,住處即窟宅。謂魚以水而為住處,潛躍游泳,不見水相。


5.5 它是萬物之原初因,並賦萬物以特質(譬如火之熱性、水之涼性等)。它也當助萬物趨於成熟。唯有它掌管著整個世界。此世有三德:薩埵、羅闍和答摩。這些德性中,無論何者都具備特有的品質,這些品質亦源自於它。

這金胎(有情白淨識)是現象界萬物的原初因,會有三能識轉變而展現三種特質:薩埵(喜德:使心光明、輕快與歡喜)、羅闍(懮德:使心活耀、散亂與躁動)和答摩(暗德:使心遲鈍、無力與昏暗)。當有情識落入識轉變,對所緣的一元性真如法就會賦予特質,譬如火之熱性、水之涼性等。而所緣的一元性無分別真如法也會成為二元性有分別的緣起法相,譬如物之大小、遠近、高低、明暗等。


5.6 宇宙自我的領域不可宣。其要旨密藏在奧義書裡,它們構成了吠陀文獻之精義。吠陀的源頭是梵。梵天(即金胎)知道梵(即宇宙自我)。古代的天神(譬如『樓陀羅』)和聖者(譬如『渦摩提婆』)也知道它,他們知道它就是自己的自我,藉助於這種知識,他們臻入不朽。

「吠陀」意思是「知識」、「啟示」廣義的「吠陀」文獻包括很多種性質不同的經典,即吠陀本集(四部吠陀本集中以《梨俱吠陀》最早,是印度最古老的詩歌集。它們的內容包括神話傳說、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與解釋,以及與祭祀有關的內容)、梵書(以散文體寫成的關於吠陀宗教使用的各種複雜祭祀的講述和討論)、森林書(本質上和奧義書沒有什麼區別的一類著作,據說是「隱居在林中無法從事複雜的祭祀而代以冥思的老年人」的作品)和奧義書(神秘主義哲學的著作,不再討論祭祀,甚或反對祭祀)。這些古老智慧的源頭就是梵,梵天(即金胎)知道梵(即宇宙自我)。古代的天神(譬如『樓陀羅』)和聖者(譬如『渦摩提婆』)是梵天所生,故也知道它,他們知道它就是自己的自我,藉助於這種知識,他們臻入不朽。


5.7 宇宙自我與三德連接,就稱之為個體自我。那時,它就有了執念促成自己去行各樣的事情,故也承受其行為的所有業果。其不同的形相與所承受的業果彼此匹配。這些形相由三德而出,或神靈,或男女,或蟲豸。故此,五氣之主人(個體自我)所擁有的生命形態,實由其行為決定。

(即宇宙自我)創造了梵天(即金胎,一切有情識的源頭),當有情識經識的三能識轉變與三德連接,就稱之為三界及六道(無色界、色界、欲界六道)眾生有情識(個體自我)。因識中的異熟種子起識轉變,就會落入無明而有身語意業行,故也承受其行為的所有業果受生於三界、六道的或神靈,或男女,或蟲豸。(五種生命氣:()入息,又譯為命根氣,負責心跳與呼吸。()出息,又譯為下行氣,由肺及排洩系統將廢物排放出去。()上息,又譯為上行氣,形成聲音。()均等息,又譯為平行氣,負責消化系統。()周遍息,又譯為遍行氣,循行全身。)


5.8 自我在心靈的虛空裡被覺知。此空間細如拇指,然而,自我卻耀如日光。它的自由意志與自我意識尤引人注目。除了諸多特徵外,它還擁有受制於生死的智慧與身體。雖如毫芒錐尖一般精細,但感覺起來確如與宇宙自我有別的(另一實體)

這裡個體自我(即欲界人道的中陰有情識身)依《奧義書》所說,是細如拇指(從物質面看,可能指人的腦解剖位置—橋腦、中腦與延腦的生命中樞;從非物質面看,《顯揚聖教論》說:「有情命終後。或者有中陰,就是將出生有色界的。或者沒有中陰,就是將出生無色界的。」《瑜伽師地論略纂》說:「色界馬上就出生,所以中陰身形狀大小像色界本有。欲界身中陰身,像欲界生有的一半,若當出生為人,其中陰身像五六歲小孩,相似人之形狀。這只是小乘說法,大乘沒有這種說文。」)。然而這一元性的覺知,耀如日光,充滿遍界。個體自我(中陰有情識身)依真如法緣起的一元性現象法界,雖也廣大無限,但有別於宇宙自我所緣的真如法界。只有個體自我親證宇宙自我的『梵我一如』時,個體自我溶入宇宙自我,才覺知個體自我的虛幻不實。


5.9 個體自我極為微細。發端分成一百份,每一份再分為一百份,自我之細小正如其中之一。這同一個自我又被視為無限之大。

個體自我因是依真如法位緣起法相,故呈現的是多的差別相,但這是一元性的,是『銀缽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的有差別而無分別覺知境地。因是一元性,故又被視為無限之大。


5.10 自我非男非女,它也不是中性。因摩羯之果,它呈現為諸多形相。藉著這些形相,自我才被知曉。

個體自我因有情識中的業行異熟種子,而於三界緣起時有果報身。


5.11 個體自我的身體乃是藉著食物與飲品,而得以存活與成長。同樣地,它對外在物質世界的欲望、接觸與觀看,亦生出了它的執著。這種執著決定了它的行為,而這種行為最終導致了它所呈現出來的諸多形相。

5.12 個體自我所呈現出來的各種或粗糙、或精細的形相,皆根據其過去的行為與心靈品質。這同一個自我也許呈現為完全不同的個體,則是因了它全新的身體與隨身帶來的德性。

個體自我(有情識)的正報身,須依著四食(麤摶食、細觸食、意思食、識食)而存活與成長。它對外在物質世界的欲望、接觸與觀看,產生了二元性的身語意分別業行。如此,個體自我(有情識)內在的煩惱種子,促成此世個體自我的行為業因。這種行為業因又成為個體自我(有情識)的無明種子,最終導致了它再緣起所呈現出來的諸多形相。


5.13 它沒有起始,亦無終點。它藏身於混沌深處。它創造了世界,現身為種種形相;然而,也是它,將會把世界再行收藏。它是獨一無二者。若是你知道了它,你就會從各種束縛中解脫。

梵創造了宇宙自我與個體自我,這兩者都是一元性的,沒有起始,亦無終點。個體自我因是依梵所創的真如法位,緣起現象界的法相。當個體自我溶入宇宙自我時,這虛幻的現象法相世界,也就消失於無形。


5.14 唯有純潔的心靈才會認識這位主人。它以無形著稱。它是創造與毀滅之源。它也是眾善的原因。它造出身體的諸多器官。那些知道了它的人,就會放棄他們的身體。

個體自我要親證這宇宙自我,是需要淨化其心(有情識)中的無明業行種子。而這宇宙自我(有情白淨識)是一元性,具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也是眾善的原因。當親證這宇宙自我(有情白淨識)時,眾生有情就不再落入識轉變的六根識(眼耳鼻舌身意),就會放棄他們的身體。




參考資料:

1.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