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3年1月31日 星期二

《統一物理學》(十三)(三) 從空間單元理論談:八識的演化

     從唯識學的觀點,最被熟知的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這個說法正確的意思是:眾生的「識有」緣起「時」,就存在它所依的法「界」;也就是說眾生是「有時界」一體存在。(可參見《正法眼藏》有時 篇)顯揚聖教論》上稱:「界有二種,一、欲等三界。二、三千世界。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謂未離欲地雜染煩惱諸蘊差別; 二、色界,謂己離欲地雜染煩惱差別; 三、無色界,謂離色、欲地雜染煩惱差別。」而《大毘婆沙論》更有所謂:「七識住者,如契經說:『有色有情,身異,想異,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識住。』……身異者,謂:彼有情,有種種身,種種顯形,狀貌差別,故名身異。想異者,謂:彼有情,有樂想,苦想,不苦樂想,故名想異。如人一分天者,人則一切人,一分天,謂欲界天……有色有情,身異,想一,如梵眾天,謂彼初起,是第二識住。』……想一者,謂:彼有情,染想無異。如梵眾天者,此顯第一靜慮梵世諸天。謂彼初起者,謂彼初生,同起染想,後便想異。……有色有情,身(以第六分別識為我)一,想異(此是我法分別境),如極光淨天,是第三識住。』……身一者,謂:彼有情,有一類身,一類顯形,狀貌無別。想異者,謂:彼有情,有樂想,不苦不樂想。由彼諸天,厭根本地喜根已,起近分地捨根現前;厭近分地捨根已,起根本地喜根現前。 如極光淨天者,此顯第二靜慮諸天。『有色有情,身(大我)一,想一(此是我法一如境),如遍淨天,是第四識住。』……想一者,謂:彼有情,有無覆無記、無差別想。如遍淨天者,此顯第三靜慮諸天。『無色有情,……空無邊處具足住,如隨空無邊處天,是第五識住無色有情,……識無邊處具足住,如隨識無邊處天,是第六識住無色有情,……無所有處具足住,如隨無所有處天,是第七識住。』

     由上可知,四禪以上的第五、六、七識住是以第八賴耶識為主體的無我執,故是無色界。三禪以下都是因有恆審思量的我執(小我),而有染污的五上分結(色愛、無色愛、掉舉、慢、無明),因此才有色身,是屬於色界,也因此會落入有情識的輪迴。(可參見《沙門修行次第》篇)而三禪雖也有我執,但是我法一如的大我,所以不再有因分別而造業,屬於阿那含聖境的不還天、不再輪迴。也就是說,二禪的光音天斯陀含聖者會落入因果的輪迴中。佛教傳說:人類的祖先是從光音天人來到地球,所以從光音天下生,意思是欲界六道的創生。(【光音天下生人間】《增一阿含經三十三》)。因無色界不屬於『物質有』,所以與基礎粒子形成簡單分子、有機物,或細胞等的演化無關。然依空間單元理論,這第五、六、七識住的近乎佛性識也可以是由空間單元某種非夸克形式的聚合體構成。色界物質有』(都是以夸克聚合成基本粒子)的演化,是由異熟阿賴耶識的五遍行心所法,演化出恆審思量的第七末那識開始。與演化最相關的是阿賴耶識的「」心所法,演化出主體「我」的第七末那識。第七識所相應的心所法只有十八個,與其他的三十三個心所法都不相應,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個根本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第七識遍行心所法的「作意」,是對第八賴耶識緣起真如法的法相作恆審思量。」心所是內在的工作;「」,即是相(),是在內部建立所對的外緣物(真如法)的特有相,即賴耶業因種子遇外緣所起的相;此相非真如法的真如相,只是依真如法的緣起相如所謂的「一境四心」。這即是唯識學所說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是內部取相而採取相應行動。

     第七末那識因第八賴耶識心所法「」的作用演化出四個根本煩惱心所法~我癡,因取的法相有業因無明,非真如相;我見,執著有垢業因種子的緣起相為真如相;我愛,對緣起法有貪著;我慢,是對緣起法有行動力,是執法為我、我法一如的主因。末那識由五遍行心所、別境的慧心所,與此四根本煩惱及衍生的八個大隨煩惱(昏沉、掉舉、散亂、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演化結構成五上分結(色愛無色愛掉舉無明,繫縛、煩惱之義)的法界。從『物質有』的演化觀點來看,這乃是所藏』的功能進一步演化出『能藏』的功能的階段。前兩篇提到,由於脂質類分子的疏水性質,在水中很容易就形成類似細胞膜的圈圈,這功能也開啟了細胞個體的演化序幕。有細胞膜的個體有大的存活機率。同樣的,細胞膜上的接受器蛋白分子受損後,能自行修護的才有更大存活的機會。這透過生存競爭的機轉(達爾文定律),漸漸演化出能儲藏生存所需的大分子副本的細胞群落為主要。也就是說在惡劣的環境中,適生存者能利用RNADNA等複製的『能藏』功能。這種有生存優勢的「有核醣體RNA的細胞」會發展出簡單的RNA複製,與單純的細胞質體分裂產生後代。這是早期原核生物如病毒、古細菌的演化出現的時期,也表示執藏』功能的演化開始。同樣的,細胞生存分子的副本如果常遭損害,也將減少生存的機率,所以演化出細胞核的細胞族群將成主要的生存者。此時期的六根識分工的演化尚未明顯,要待多個細胞聚集的多細胞個體的演化序幕開始。此時期的原核生物如病毒、古細菌等,主要是第七八識主導活動,特點是我執與我法一體的一元性行為模式,且這類眾生沒有分別、不造業,所以識體法身不做輪迴。也就是說,這些病毒、古菌等細胞間常能互相融合(水平基因轉移),或交換生存所需物質如粒線體葉綠體(內共生作用)(《纏結的演化樹》page 177)這也是演化出真核生物的原因。

     最近的證據是,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的研究小組與來自不同機構的合作者一起,對數百種被稱為古細菌的微生物進行了基因組分析。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真核生物(細胞內有細胞核的複雜生命形式,包括全球所有動植物、昆蟲和真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個共同的阿斯加德古菌祖先。動、植物的分化是在原核生物進一步演化成真核生物後,才分開演化的。而且在七識五上分結法界中,動物性~偏重色愛掉舉無明,演化走代謝、分解方式;植物性~偏重無色愛無明,演化走結合、生成方式。所以往動物方向的演化,容易因色愛(我執)而演化明顯的前六根分別識,會產生內聚(我執)識體的輪迴;但植物是偏重無色愛(大我)的我法一體,所以不易起分別作用,也就不易演化出六根識,也不易形成內聚識體,所以也就不會有輪迴通過科學研究發現,我們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在基因上都有某些相同之處,這是因為在數十億年前,我們擁有一個相同的單細胞有機體祖先,被稱為最後的共同祖先(LUCA)。最接近人类基因的應屬黑猩猩,相似度高達96%,而常用來做實驗的小老鼠,相似基因也高達90%。此外,還有牛、雞等常見的家禽、家畜,如牛的基因相似度達80%,而雞為60%,甚至是果蠅也有60%,而最讓人驚訝的是香蕉,雖是屬於植物,同源基因也有高達60%的相似性。

     由賴耶識的「受、想」心所法演化出第六意識,最主要的是建立緣起的法相()。這法相是五根及識緣外在環境的真如法,與賴耶的異熟因種子結合的果相。第六識最重要的演化,是要將這些果相做信息的整合、分別成具四相(我、人、眾生、壽者)的緣起法相,就如同『物質有』演化出神經系統建立內在的影像。演化至第六意識是會有我法分別的二元性行為模式,即是《金剛經》所說的落入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分別。也就是說,此第七識的我法一體的緣起相,在經第六意識而分別成能取的我相與所取的外緣法果相(人相),就有了主客、內外分別。此外緣法果相經意識有遠近、高低、大小、長短、強弱‧‧‧等的分別而有眾生相,同時也建立了空間相。此眾生相經意識追憶分別,而有法相的前後相續,此即有了壽者相,也即建立了時間相第六識是依意根起,故名意識。在三界的活動裡,八個識之中表現力最強的就是第六識。由於第六識與五十一個心所無不相通,故具強烈造業的功能,建構了五下分結(貪欲瞋恚身見見取見疑見)法界。使眾生識體有了善、惡、無記的染污,造成識體在三界中流轉生死。由此可知,第六識所面對的緣起果相,並非是外緣的真如法實相。

     《解深密經、一切法相品》說:「謂諸法相略有三種,何等為三,一者遍計所執相,二者依他起相,三者圓成實相。」(此中的相字,在此作性字解釋)。前五識是面對外緣的真如法,所以是依他起性;第六識是面對有染污分別的果相,所以是遍計執性;第七識面對的是有染污帶質的無分別果相,也被認為是依他起性。所以《八識規矩頌.前五識頌》說;「性境現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徧行別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貪嗔癡。五識同依淨色根,九緣七八好相鄰,合三離二觀塵世,愚者難分識與根。變相觀空唯後得,果中猶自不詮真,圓明初發成無漏,三類分身息苦輪。」即是說前五識所依的眼等五根是無染污的,而且五根所緣的都是真如法的性境。其中眼耳身三識,在色界與欲界眾生都有可能演化;但鼻舌兩識只在欲界(五趣雜居地)有演化。從演化觀點看,前五識是要攫取識體外在(環境)與內在(器官組織)訊息,就如同周邊神經系統與自律神經系統的演化。而第六意識是要演化出能整合這內外的訊息,就如同大腦及中樞神經系統。這也是第六識具備所有心所法的原因。

 

 

 

參考資料:

1.《統一物理學》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2. 八識規矩頌講記于凌波居士講述》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087&cid=91

3. 疊加原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疊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也叫疊加性質superposition property:對任何線性系統「在給定地點與時間,由兩個或多個刺激產生的合成反應是由每個刺激單獨產生的反應之代數和。」

4. 生物電磁波  https:// www.jendow.com.tw/wiki/生物電磁波

6. 《動物之眼》邁克爾.藍德與丹.埃里克.尼爾森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121刷。ISBN 978-7-305-21969-6

7. 五上分結 【佛光大辭典】—— 佛教詞典 (fodizi.tw)

8. 佛學大辭典/光音天下生人間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wikisource.org)

9. 《纏結的演化樹》大衛.逵曼著,貓頭鷹出版社,20227ISBN 978-986-262-558-3

10. 看完不敢吃了?香蕉和人某些同源基因竟有六成相似:小老鼠更高!--快科技--科技改变未来 (mydrivers.com)

11.科學家發現複雜生命起源的新線索:我們都是阿斯加德人 - 科學探索 - cnBeta.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