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唯識學觀點的集體(大我)社會主義

一個人的思想與信仰支撐著「念頭」,將決定著這個人的行為方式與善惡。「念頭」,可以說即是「心意識的運作」。若從「念頭」的霎那生滅來看,人的念頭來即是生,念頭去即是死,所以念頭也藏著生死問題。在佛法《遺教經》中說:「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此間的「生滅法相」即是「念頭」的霎那生滅變化。所以要理解「心意識是如何運作產生的」,才能真正了解念頭「生滅法相」(生死)的真相,也就是探討生命的識覺與所面對的外物、環境的運作才是癥結的問題。《遺教經》中說的「生滅法相」,被無著、世親菩薩「立了文字」成為唯識學的「瑜伽師地論」,又稱「十七地論」。佛法的「瑜伽」意為「連結」、「合一」,原文謂「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諸法」,以其「一切並有方便善巧相應義故,亦即相應」,瑜伽師即是中國歷來常說的禪師。唯識宗雖然與禪宗走在相同的佛法領域,但唯識宗的修行者常是落在文字法塵中。反而「不立文字」的禪宗修行,是一步一步的親證十七地。由此佛法的修行正脈,分成傳承佛「法」文字經論的唯識法相宗,與不立文字傳承佛「行」的禪宗。道元禪師的思想被認為是日本佛教史上最突出的成就,其著作尤以《正法眼藏》一書,成為日本曹洞宗最重要的典籍,亦被公認為日人著作中最高哲學書籍。曹洞宗,是禪宗的五個主要流派之一,創始於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後傳至宏智正覺禪師,創默照禪,與大慧宗杲所提倡話頭禪,成為後世禪宗兩大流派。曹洞宗,自詡是正統的禪宗法脈,就其原因乃它是唯識理論的實際行動法門。看道元禪師的《正法眼藏》即可以發現,曹洞法脈能夠很準確的體證「瑜伽師地論」的境地。本文會透過《正法眼藏》的幾篇論說,來說明外物、環境與生命的識覺的相互運作。 唯識學中的佛性,相當於奧義書中的「梵」,是創造一切六大真如,包括識大真如(即是一切眾生覺識的基礎)與物質真如(地水火風空五大所創造的物、境)。「真如」,一般佛法中不以法稱之,因為物、境的真如會因不同的眾生覺識所緣起而有不同的法相,如「一境四心」。《大般若經》中說:「如來真如即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如來真如,如是真如,無真如性,亦無不真如性。(卷四百四十七)」唯識學上說,世間的一切的法相,唯獨是這個心識所變現的,離開能覺知的識,談有無是無意義的(這個觀點,學科學的當然不能認同)。唯識學派對一切「萬有諸法」進行的分類,簡稱「五位百法」。其分為五類: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共計有百種法,所以稱為「五位百法」。有情眾生中,心識作用最顯著的,則有八種,稱之為「八識心法」,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心法」具有主動、主宰的支配力,是能緣外境的精神主體,具有能覺知與分別的作用,是慮知的根本,所以心法又稱心王。眾生生命所能感受宇宙間之一切,森羅萬象,不過是這八個覺識心王所變現的假相而已!「心所法」(相當於伴隨的情緒)是隨著心王法併起的,為心王所擁有,並且和心王相應不離,如貪瞋癡慢疑等。「色法」是因能變的心王緣「真如(物、境)」所變法相。色法自己不能自現,要藉心王、心所緣起才能顯現,是五根六塵的影像。「心不相應行法」是在心王、心所、色法的作用上,成立的假法。「無為法」是前面四種有為法滅盡不再生之後,所顯示出來的法,便是無為法。從佛法的觀點來說,真如白淨識因業力的染污作用,轉變為三法界(欲、色、無色界)眾生有情覺識。業力決定眾生的阿賴耶識,也決定眾生所投生不同的法界,而呈現不同存在面貌(果報與依報不同)。眾生的三身(法、報、化)是業力的福德因緣所決定,如六道眾生的升降輪迴。由這觀點來看,這娑婆世界的眾生多樣性,雖是由業力垢跡所決定,但根本的因素仍是覺識所相伴心所法的作用結果。也就是說,從演化的觀點看,心所法其實就是業力的垢跡,各識的心所法才是決定眾生多樣性的根本原因。 (參考《統一物理學(十三).八識的演化》) 五位百法(《八識規矩頌》) 諸法 數目 心王 8 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 心所法 51 如下表 色法 11 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與色、聲、香、味、觸等五塵境,及意識對像之法塵所攝色者 心不相應行法 24 得、命根、眾同分、異生性、無想定、滅盡定、無想報、名身、句身、文身、生、老、住、無常、流轉、定異、相應、勢速、次第、方、時、數、和合性、不和合性 無為法 6 虛空、擇滅、非擇滅、不動滅、想受滅、真如 心識的五十一心所法(《八識規矩頌 前五識頌》) 心所法 數目 遍行 5 觸、作意、受、想、思 別境 5 欲、勝解、念、定、慧 善 11 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煩惱 6 貪、瞋、癡、慢、疑、惡見 隨煩惱 20 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 不定 4 悔、眠、尋、伺 心王及其心所法 心王 心所法 第八阿賴耶識 五遍行 第七末那識 十八個包括:五遍行心所、別境的慧心所,與此四根本煩惱(我癡、我見、我慢、我愛)及衍生的八個大隨煩惱(昏沉、掉舉、散亂、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 第六意識 涵蓋所有五十一個心所法 五根識(眼、耳、鼻、舌、身) 三十四個包括:五遍行、五別境、三根本煩惱(貪、嗔、癡)、善有十一、中隨煩惱有二(無慚、無愧)、大隨煩惱有八(昏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五根識沒有悔心所法,因爲沒有多少思惟力,不能了別法塵,因此不能悔。五識的善、煩惱心所法,也都是依意根運作才能存在。 唯識宗的修行者發現,「念頭」的出現是經過三能變的霎那變化過程。先由五根識(眼、耳、鼻、舌、身)感知接受,直接傳入大腦的第八阿賴耶識(異熟識),稱為異熟能變。之後瞬間會轉入恆審思量的第七末那我執識,稱為思量能變。第七識轉到第六意識(分別識)時,稱為分別能變。第七末那識的緣起法相是『我法一如』的一元性,而轉變為第六意識是『我、法分離』的緣起,這是二元性分別的主因。第七末那識的功德是「信」,第六意識的功德是「解」,這也是禪宗三祖僧燦在《信心銘》所詳述「信心不二」的道理。因意識是依第七識我執而運作,所以呈現的是有能知的我、與所知的法。因此意識境界就有內外(我相)、主客(人相)、空間(眾生相)、時間(壽者相)的四相分別(參考《金剛經》)。因在意識境界是六根匯集處,所以修證者可以有六根互用的覺受。而因六根在欲界六道、色界等的業力功德不同,所以表現互用的業用功德也不同,如畜生道是鼻舌兩根為勝,而人天是以眼耳兩根為勝。(例如人類中腦的四疊體由上丘與下丘一起組成的,上丘是視覺神經網路,下丘是聽覺神經網路,而這兩神經網絡間有聯絡的神經元,所以六根的互用是在六根與根識,是在大腦額葉意識分別之前發生。) 以人道為例,在人類生命的運作是透過識的三能變(異熟、思量、了別),經由大腦的物質性運作,賦予名相,再進行認知、分別周遭的一切事務。所以人類識心緣起法是有物理性(六塵)、生理性(六根)、心理性(八識)的運作而成。例如依佛性有的生命識性投生於欲界的人道,而成為欲界人道生命的阿賴耶識。此人道的生命因業力的因素,阿賴耶識所緣山川人物的物質性真如法,成就為五根所見相同的依報物質世界,及生命識與六根成就為所依的肉身。(參見《正法眼藏.現成公案》、《正法眼藏.山水經》) 從唯識修行者的經驗,俱「了別能力」的是前五識與第六識。第七識是思量將「境」執「我」。第八識依真如緣起有「境」法相,且是無我境法相。這第八識是大圓鏡智,是「有差別、無分別」的一元性境法相,是「銀碗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的鏡像。當外界物性真如,被前五識覺知緣起,轉入第八識有境法相,瞬間會轉入第七識。此時修行者會感受「境法相就是我」的一元性(大我),而生起我執。這是末那識執「境」法相為「我」的特性。當第七識轉出到第六識時,修行者會開始有意識分別,是「悟出」的階段,此時「我」、「境」法相會分開,而有能知的主體我與所知的客體法相,是二元性(小我)感受。第七識的「全心一境」是「無分別影像」,但這仍是有一個「我」覺知到「有差別影像」的境界,雖是「我法一如」的一元性,仍是有我與法二元成分的境法相。若以有名的公案,洞山禪師過水時的霎那悟境為例來說:「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1)洞山禪師觸到水中影時,當下的依真如緣起是「水中影」的不二境。此境無法用識心分別,但卻是「證入」第八識時的「無分別、有差別境」鏡像。修行者若能念念依他緣起於此,就能了解「銀碗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的《參同契》境。 (2)對一般修行者,當覺識緣起第八識境法相,瞬間會轉入第七識。此時修行者會感受「境就是我」,而生起我執。這是末那識「執境為我」、「我法一如」的「如如」特性。故洞山說「渠今正是我」、「處處得逢渠」。(參見《正法眼藏.一顆明珠》) (3)當第七識轉出到第六識時,修行者會開始有意識分別,是「悟出」的階段。此時「我」、「境」會分開。故洞山說「我今不是渠」。但在此時是第六識的作用,此是五識的匯集處,修行者會有「聽到水影」、「嗅到水影」、「看到水影」等六根互用的感受。 從唯識的觀點看,個人主義的根源是第六意識的小我,是有主客分別的二元性。而宗教的博愛集體主義,是根源於第七識的「我法一如」、「人人為我」、「物物為我」的大我,是無分別的一元性。一般宗教的法教如博愛、愛人如己、「損自己的有餘,補他人的不足」、「凡做在弱小兄弟身上的,就是做在我身上」,這些法教都是從周遭的人事物思維出發,這種集體一元性思維,是把「周遭人事物當成我的責任」,這即是唯識理論的宗教性社會主義。個人主義「小我」為中心的思維,是依著有主客的第六分別意識及其心所法,運作是因主客分別而有向我收斂性的方式,行為是能量、資源的向我內聚。集體主義「大我」為中心的思維,是依著第七識及其心所法,運作是以「人人為我」、「物物為我」的外攝性方式,行為是能量、資源的向外擴散,是「博愛」,是「熱力學第二定律,能量由高往低自然擴散」,是「損自己的有餘,補他人的不足」。所以從唯識學的觀點,當人的念頭起後,覺識的『理』運作會落入二種方式:一元性大我的集體主義與二元性小我的個人主義。 「理」~一元性與二元性的比較 (參見《人間伊甸園》篇) 一元性的理 二元性的理 我 全體是我、大我,「人人是我、我是人人」,無四相分別。 個體是我、小我,「我是我、你是你」,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我的 我的、你的都是我們的。 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 心境 以同理心相待,凡隱藏的事,必被揭露(馬太福音10:26、路加福音12:2) 以我為中心,不能同理他人,以為自己隱藏的事,不會被揭露。 覺性範圍 外攝性的大我,覺性光普照萬物,盡大地是是一顆明珠。 內聚性的自我,覺性光不外露,只界限在自己追求的物質。 行為 你缺乏不足,我有可以給你,就像右手給左手,不需要條件交換。 我滿足了,不需要的可以給你,但要以「名」交換以養「我」。 病識感 具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會因同理心有「人溺己溺」的病識感。 抱持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對外界人事物的悲苦無病識感。 物理學 順熱力學第二定律運作,損自己的有餘、補他人的不足。 以多數性暴力方式為理由,採取逆熱力學第二定律運作。 成就 以一元性的心,行一元性的事,是心行一如,能成就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的功德。 以二元性的心,作一元性的善事,是心行不一,是無法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的,所以只是累積了一元性行為善法的福德,無法成為轉識成智的功德。 戒條 只要依著愛人如己,不需要任何其他戒律。 各個小我之間會為累積生存資源而衝突,所以要設立無數的戒條、律法。 生死 個人「我」溶入於大我中,不存在有「我」,所以也就沒有消亡的恐懼。 恐懼肉體「小我」的消亡,但仍不知所措! 破壞性 為了「大我」的正常運作,會盡力援助周遭的困境,甚至犧牲「小我」,有強烈成功不必在我的信念。(如受傷細胞的自己凋亡) 為了怕「小我」的消亡,貪婪的奪取周遭的資源,逆行熱力學第二定律,發展成平等社會的「腫瘤」。 心王 以無分別的第七末那識為心王 以有分別的第六意識為心王 相應心所法 總共十八個 1. 五徧行: 2. 別境的『慧』心所 3. 四個根本煩惱:大我愛、大我癡、大我見、大我慢 4. 八個大隨煩惱:昏沉、掉舉、散亂、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 共五十一個心所法,是造作善惡業的根本。 1. 遍行心所(5) 2. 別境心所(5) 3. 煩惱(6) 4. 善法(11) 5. 大隨煩惱(8) 6. 中隨煩惱(2) 7. 小隨煩惱(10) 8. 不定心所(4) 宗教性大我的社會主義,是「人人是我、物物是我」的大我思維及行為,自然能建立感同身受的同理心特質,這樣才能於起心動念時,做出「我為人人、我為物物」的行為。這種在內心自然升起無傷害的意念,就是「行為的病識感」。每個人有這種自發的行為病識感,就是「匹夫有責」的和諧穩定社會。這樣的社會不需要訂定複雜的法律,來規範個人的行為,然而個人卻擁有真正自覺的自由。既然是「匹夫有責」的社會,社會運作的主體是基層民眾,高層的官員只要負責協調的任務,所以是個「無為而治」的社會。反觀西方個人主義者,因為是依著有主客分別的第六意識,不容易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去敏感覺察自己行為所造成周遭人事物的傷害。因此西方個人主義發展出的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社會,都必須依賴訂定無數的法律條文,來規範無同理心的個人行為。因為個人主義者的無知,所以這種社會的個人都是「匹夫無責」,必須關在「法律牢籠」中,這是無知的自由。東西方社會有宗教信仰的民眾,雖是依著有主客分別的第六意識運作,但仍會以「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做事要有良心」、「舉頭三尺有神明」來自我規範行為,依靠著對宗教的「信」,這也是宗教性社會主義的行為。這是因為一般人仍是不容易有「同理心」,去敏感覺察自己行為的傷害,只能依賴著宗教的教義提醒。甚至如孔子提到行為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仍是以修身心為前提。因為只有身心先有能悲天憫人的同理心,才能建立有「行為的病識感」的個人行為,而有同體的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心行。 關於宗教性(大我)社會主義的特質(參考《一元境界的特質》篇) 1. 個體自覺觸目所及也都是自己的一部分,是「人人是我、物物是我」,時時處於「愛人如己」、「同體大悲」的氛圍中。 2. 在社會中的個體間,存在有因緣關係,是以大我全體為目的運作的相關聯。 3. 在社會中,個體會覺知擁有超過所需的資源是一種罪惡。 4. 在社會中,凡存在的必然是有用的,無用的必不存在。 5. 大我一元性思維的運作,是不受物質運作所束縛的。但小我二元性思維運作,卻永遠與物質性資源運作緊緊相依存著。 6. 大我特質的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力,會瓦解有主客二元性的我癡、我見、我愛、我慢的四大束縛運作。 7. 在社會中,個體面對事物時,是依其差別相,而不是頭腦意識的分別相。 8. 個體進入一元性大我境界中的思維及運作當下,二元性小我的操作將迅速瓦解。 9. 在社會中,個體彼此間是以互相支援的關係存在,達成和諧的動態穩定。因此個體會有穩定平安的喜樂感。 10. 在一元性大我的同理心,個體(人)面對個體時,是依於靈體的感知力,不再依靠頭腦的經驗與知識的分別作用,而是透過靈體間彼此信心一元性運作的溝通。所以個體不需要學習關於人性的知識,因為靈體都有洞悉個體的內心的能力,產生相應的作用。(通達他心能力) 11. 能量與覺識結合的物質,行為的一元性物理學基礎,仍是基於能量系統的「熱力學平衡」~系統內的份子溫度(能量)是傾向於由高溫往低溫擴散,最後達均溫的平衡狀態。而這也是聖人提出「損有餘 補不足」、「民胞物與」、「博愛」的根源。 參考資料: 1.末世尋道者的修練-心靈復活》 周財福著,集夢坊出版社,2024年4月初刷。ISBN 978-626-97821-0-9。 2.《唯識學與物理學的統一》 周財福著,集夢坊出版社,2024年5月初刷。ISBN 978-626-97821-2-3。 3.《統一物理學》 姜放著,第一章。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年1月第1刷。ISBN 978-7-5047-4422-7。 4.《印度生死書》 斯瓦米·洛克斯瓦南達 著,聞中 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第3刷。ISBN 978-7-308-12591-8。 5.《正法眼藏》道元著,何燕生譯註,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1月。書號:ISBN 7-80123-557-6/B*178

2024年3月14日 星期四

2024年2月25日 星期日

為何末法時代要拯救「神人」?

      如果從佛教修行位階來看,修行的路只有一條方向,從脫離散心位的欲界開始進入一心位的初禪,再經二禪、三禪後脫離色界,最後到無色法界,這境地就已經是「言語道斷,心行滅處」了。(可參見《沙門修行次第》篇)而佛法的不退轉位三禪,修行是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我法一如』、『眾生是我』的大我法界,這法界也即是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只能從高溫的物體自發地流向低溫的物體。基督教提出的『愛人如己』,是以更簡單的方式將自己融入大我中,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所作的,只要是作在我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馬太福音25:40);而此句話也等於老子說的,「損自己的有餘,補他人的不足」。所以眾生修行可覺知的極至是三禪平等性智的色法界,因為四禪的無色界是言語道斷的自覺。達三禪平等性智的聖者,如老子、耶穌、默哈默德等的法身是可以共鳴,不會有紛爭,是以「銀碗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的融合,而這也是得三禪果位的禪宗洞山大師的描述。

     要了解為何末法時代要拯救「神人」?就要先知道佛法對眾生存在的法教。依阿含經及唯識學,佛法把眾生阿賴耶識垢淨的差異區分成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地獄、惡鬼、畜生、人、阿修羅、天道)。眾生在三界輪迴的依據,就是依其第八識(賴耶)帶業種子的垢跡粗重與否而定。而佛法心識的轉識成智修行教義,也就是依循淨化這帶垢業的識,而循三界轉生至無垢的大圓鏡智顯揚聖教論》上稱:「界有二種,一、欲等三界。二、三千世界。欲等三界者,一、欲界,謂未離欲地雜染煩惱諸蘊差別; 二、色界,謂己離欲地雜染煩惱差別; 三、無色界,謂離色、欲地雜染煩惱差別。」而《大毘婆沙論》更有所謂:「七識住者,如契經說:『有色有情,身異,想異,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識住。』……身異者,謂:彼有情,有種種身,種種顯形,狀貌差別,故名身異。想異者,謂:彼有情,有樂想,苦想,不苦樂想,故名想異。如人、一分天者,人則一切人,一分天,謂欲界天……『有色有情,身異,想一,如梵眾天,謂彼初起,是第二識住。』……想一者,謂:彼有情,染想無異。如梵眾天者,此顯第一靜慮梵世諸天。謂彼初起者,謂彼初生,同起染想,後便想異。……『有色有情,(以第六分別識為我)一,想異(此是我法分別境),如極光淨天,是第三識住。』……身一者,謂:彼有情,有一類身,一類顯形,狀貌無別。想異者,謂:彼有情,有樂想,不苦不樂想。由彼諸天,厭根本地喜根已,起近分地捨根現前;厭近分地捨根已,起根本地喜根現前。 如極光淨天者,此顯第二靜慮諸天。『有色有情,(大我)一,想一(此是我法一如境),如遍淨天,是第四識住。』……想一者,謂:彼有情,有無覆無記、無差別想。如遍淨天者,此顯第三靜慮諸天。『無色有情,……空無邊處具足住,如隨空無邊處天,是第五識住。無色有情,……識無邊處具足住,如隨識無邊處天,是第六識住。無色有情,……無所有處具足住,如隨無所有處天,是第七識住。』

     眾生阿賴耶識業垢淡薄的修行者,斷離外五塵(物質)的擾動,都可以進入一心位的禪天。但無法斷離外五塵(物質)的修行者,仍會受困於欲界~包括欲界天道的神人。也就是說,目前各宗教的道場、寺廟、教堂、清真寺等的「神人」,都是修行各宗派的善法成就神格位階的修行者。佛法所謂欲界的「欲」,是指心識伴隨心所法,緣起物質的五境~色、聲、香、味、觸,和合下產生的五種樂、慾~財、色(色慾)、名、食、睡,其中以性慾為最。欲界是六道所居,除了物質世間還包括天界的有六重天,故稱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欲界眾生皆有食色欲心;從須彌山底越往上,欲心越淡,施淫之法亦從重到輕,有交、抱、握、笑、視五法,即所謂人間及地居天人的情愛之事為「交媾」,往上天界則分別是擁抱、握手、相視而笑、暫相視看即可完成。(可參見《欲界的六道眾生》篇)

      佛教在許多經典談到末世的災難,如《瑜伽師地論.卷二》、《立世阿毗曇論》、《俱捨論.卷十二》等,所說的壞劫三災,包括大小三災。大三災是指「風災」、「火災」、「水災」。小三災是指「刀兵」、「饑饉」、「疫癘」。依佛法說,世界係依成劫(成立期)、住劫(存續期)、壞劫(破壞期)與空劫(空漠期)等四期無窮地循環不息。在住、壞二劫中,分別有三種災厄:疾疫(瘟疫)、饑饉(饑荒)、刀兵(戰爭)。壞劫又分為二十期,於最後一劫世界有大三災,開始壞滅而引起天災,即:火災(壞欲界至初禪天)、水災(流失至第二禪天)與風災(破壞至第三禪天)。此三災非起於同時,是各自輪次而起,以破壞物質世界。第一火災,焚燒此世界,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初禪天者。第二水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二禪天,為水所浸瀾者。第三風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三禪天,一切物質。為風飄散者。欲界眾生因心識的六根外馳,時時刻刻追逐六塵的物質,所以心識就落在散心位。當世間物質毀壞時,因五根識、第六意識與併起的心所法,就會困在忿、恨、覆、惱、惡作()、睡眠、尋、伺等煩惱中,無法獲得解脫。

     末法時代的現在到處是道場、廟宇,讓人困擾的是許多的宗教大師、教主傳法。這是因為數千年來修行者太多,但只有生前能斷六塵者才能脫離欲界。能正確修遠離六塵者,才能證入一心位的初禪境,不會留戀聲色六塵的欲界。若只修行善()法的修行者,不能證得心一境性禪境,最終法身仍困在不同層次的欲界天法界。依佛法教義欲界六層天,包括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些修行者法身遊蕩在低層次的欲界天法界,成為各處寺廟、教堂、清真寺的主靈~「神人」。要知道宗教道場、廟宇的運作是透過『法身烙印』的方式。識體本有+中有電磁場疊加的發生,不必然只在胎兒出生的輪迴投胎時節。佛法的法教中就有這某些時節,也會發生識牽奪舍的行為,又如社會事件中乩童的神靈附身、魔神仔(芒神)的惑人,以及常見的託夢事件。例如因身上有氣味的人在路上,突然被陌生的狗吠,就覺得很奇怪。其實,寵物會在熟悉的人身上留下氣味,這是牠選定的地盤。宗教靈界也是一樣,某些人在寺廟、道場、教會活動一段時間,法身會被烙下印記(即電磁場波的某部分被以相應的波疊加),這印記在靈界是宣示作用的。某些宗教團體的教主,背後的主靈(神人)法身也有這種能力,利用法身印記吸引有緣(或稱氣味相投)的加入信徒行列!(可參考《統一物理學.(十三) ()八識的演化》篇)

     數千年來,因為科學與宗教無法對話,各宗教的神人到處烙印相應的信徒,造成娑婆世界的大小宗教道場到處林立,才有大家看到的宗教亂象。而這個宗教混亂到處引起的衝突才無法解決。所以要解決世界宗教引起的紛爭,也就要同時拯救受困於欲界天道的各宗教寺院的主靈~神人。那麼要如何拯救末法時代的「神人」?既然宗教派別林立的形成是起因於法身印記,那麼要解決宗教引起的紛亂與困境,也就必須針對眾生的化報法三身。想起有位智慧老人說:「別讓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的運動場」,這值得好好警惕,眾生的三身,都應該這樣照顧。這句話是針對眾生的化身說的,因為化身烙印是社會文化的產物,是很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報身烙印是生物學、遺傳學的領域,卻是很容易成為廣告商品、保養偏方的運動場。

     法身烙印,是不屬於意識層次可以認知的。因為人是帶業的眾生,在六塵中易與業緣共鳴,產生業果的現行,當然法身很難防範被烙印。最好的方法是「遠離」~敬鬼神而遠之!縱使做不到遠離,至少要選擇白()法增上的師友,增加白法的染污,因為正法(善法、白法)的宗教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眾生的三身很容易受外界的訊息影響,尋道修行要警覺,看好寶貴的三身,別被烙印、染污了。目前世界的宗教亂象,只有眾生開始關注自己的法身,對法身被烙印有病識感,知道不被隨便收編烙印,宗教的亂象就會減少。這對那些未脫離欲界的「神人」也是有幫助,沒有烙印的信徒關注,因「神人」本來就是白善法成就的法身,自然會再往上修煉,就不會逗留在低層次法界。而這也是「神人」的解脫,各宗教道場的法靈也不被信徒綁在一起了!但對於執迷不悟仍然執取物質不放的「神人」,就只能聽任其隨著末世物質的毀滅而飄零。

 先不談禪天的一心境界從佛法的角度可以知道有眾身法身入侵控制另一眾生法報身的作用遷識奪舍欲界六道眾生的存在高低,是由業垢的厚薄決定。所以天、阿修羅道、高於人道;人道高於畜生道、鬼道。佛法的「識牽」、「奪舍」是發生在同一道,至於不同道也會發生法身的入侵、控制,如各個宗教的乩童、神人代言人等。但從高一點法界入侵低等的報身,如神靈的控制乩童、人靈的控制動物,因為下層眾生的業垢重,入侵的法身會有很嚴重的嫌惡污穢反應,如人會想噁心、嘔吐。所以除非有很大的悲心、願力,絕大部分的各道眾生,對這種入侵控制的行為是避之唯恐不及。

  

參考資料:

1. 遷識法(頗瓦法)頗瓦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2. 奪舍奪舍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2024年2月10日 星期六

人間伊甸園~平等性境界的重建

 

 伊甸園(有差別、無分別、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第七識一元性平等智境,及禪宗所謂的「銀盌盛雪,明月藏鷺。類之弗齊,混則知處。」),根據《聖經·創世記》記載,耶和華上帝照自己的形像造了人類的祖先,男的稱亞當,女的稱夏娃,安置第一對男女住在伊甸園中。伊甸園在聖經的原文中含有快樂的園子的意思(或稱樂園)。《聖經》記載伊甸園在東方,有四條河從伊甸流出滋潤園子。這四條河分別是比遜河、基訓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現存的只有後兩條。《創世記.第2章》紀載:「耶和華上帝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亞當)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上帝的原本旨意是要他們管理伊甸園。但後來夏娃受撒旦(蛇)的誘惑,偷食了智慧之樹(有分別的第六意識)所結的果子,也讓亞當食用,上帝知道後,怒將二人逐出伊甸園,又在伊甸園東邊安設基路伯(天使)和發出火焰轉動的劍,把守生命樹的道路。人要再回到伊甸園,必須通過代表生命樹的卡巴拉(Kabalah)的修練,這種理論與修練方法近似道家的陰陽五行與歸本還源的修煉。那麼這無分別(一元性)與有分別(二元性)境界的差異是甚麼?為什麼會讓耶和華上帝大怒?

     「念來即生,念去即死」,生死不過就是念頭的來去之間,欲知生死必需知道意識如何運作。念頭起後,覺識的『理』運作方式會落入二種方式:

「理」~一元性與二元性的比較

 

二元性的理

一元性的理

個體我、小我,「我是我、你是你」,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

全體我、大我,「人人是我、我是人人」,無四相分別。

我的

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

我的、你的都是我們的。

心境

以我為中心,不能同理他人,以為自己隱藏的事,不會被揭露。

以同理心相待,凡隱藏的事,必被揭露(馬太福音10:26路加福音12:2)

覺性範圍

內聚性的自我,覺性光不外露,只界限在自己追求的物質。

外攝性的大我,覺性光普照萬物,盡大地是是一顆明珠。

行為

我滿足了,不需要的可以給你,但要以「名」交換以養「我」。

你缺乏不足,我有可以給你,就像右手給左手,不需要條件交換。

病識感

抱持我痴、我見、我慢、我愛,對外界人事物的悲苦無病識感。

具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會因同理心有「人溺己溺」的病識感。

物理學

以多數性暴力方式為理由,採取逆熱力學第二定律運作。

順熱力學第二定律運作,損自己的有餘、補他人的不足。

成就

以二元性的心,作一元性的善事,是心行不一,是無法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的,所以只是累積了一元性行為善法的福德,無法成為轉識成智的功德。

以一元性的心,行一元性的事,是心行一如,能成就轉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的功德。

戒條

各個小我之間會為累積生存資源而衝突,所以要設立無數的戒條、律法。

只要依著愛人如己,不需要任何其他戒律。

生死

恐懼肉體「小我」的消亡,但仍不知所措!

個人「我」溶入於大我中,不存在有「我」,所以也就沒有消亡的恐懼。

破壞性

為了怕「小我」的消亡,貪婪的奪取周遭的資源,逆行熱力學第二定律,發展成平等社會的「腫瘤」。

為了「大我」的正常運作,會盡力援助周遭的困境,甚至犧牲「小我」,有強烈成功不必在我的信念。(如受傷細胞的自己凋亡)

心王

有分別的第六意識為心王

以無分別的第七末那識為心王

相應心所法

共五十一個心所法,是造作善惡業的根本。

1. 遍行心所(5

2. 別境心所(5:欲、勝解、念、定、慧

3. 煩惱(6):貪、嗔、癡、慢、疑、不正見

4. 善法(11):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癡、勤、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5. 大隨煩惱(8):昏沈、掉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6. 中隨煩惱(2):無慚、無愧

7. 小隨煩惱(10):忿、恨、覆、惱、嫉、慳、誑、諂、害、憍

8. 不定心所(4:惡作(悔)、睡眠、尋、伺

總共十八個

1. 遍行:作意、觸、受、想、思

2. 別境的『慧』心所

3. 四個根本煩惱:大我愛、大我癡、大我見、大我慢

4. 八個大隨煩惱:昏沉、掉舉、散亂、不信、懈怠、放逸、失念、不正知

 

從一元性與二元性的「」運作差異,可以知道耶和華上帝大怒的原因。本來 祂希望亞當與夏娃能在伊甸園裡繁衍生生不息,並管理這不貪婪的平等性樂土。他們的心識本來是處於第七識伊甸園一元性的平等智境,因貪婪五下分結(貪、瞋、身見、見取見、疑見),造成第七識轉變成具二元性分別」運作的第六意識。明顯的他們的生存運作將因貪婪的奪取周遭的資源,逆行熱力學第二定律,發展成平等社會的「腫瘤」,這會損害伊甸園的和平互助,腫瘤當然必須移除。

     對於已經了解一元性與二元性的「理」運作差異的智者,當然可以從《奧義書》、卡巴拉(Kabalah)修練、佛法的四禪定修行,或依著耶穌的愛人如己教條奉行,使自己的心行處於一元性「理」的運作。但對大部分的人會受困於年幼時的二元性文化教育,生活的準則仍是以「小我」為中心,謹慎的依著無數的戒條、律法運作。所以兒童從小必須以一元性文化教育,才能在幼苗的心中建立一元性「理」的運作準則。那麼要如何一元性文化素養教育兒童呢?這就要先了解人的法報化三身。由染色體基因所生長的,是構成眾生肉體能量型態的生物體~是報身。依著這生物體神經迴路發育,與周遭的物質環境、社會文化所陶冶的是社會化角色如職業、身分地位~是化身。而依宗教理論、生物電磁理論,這物質的生物體會伴隨著存在它的「有」身~是法身。人的生長與行為準則都與這三身有關,所以一元性的文化教育,也應該關注著這三身。在這三身建立一元性的準則,也才能在心行違反一元性時有病識感

     例如肉體的報身是由染色體基因所生長的,所以應該教育兒童有關生物染色體演化的粗淺知識,讓他們知道通過科學研究發現,我們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在基因上都有某些相同之處,這是因為在數十億年前,我們擁有一個相同的單細胞有機體祖先,被稱為最後的共同祖先(LUCA)。最接近人类基因的應屬黑猩猩,相似度高達96%,而常用來做實驗的小老鼠,相似基因也高達90%。此外,還有牛、雞等常見的家禽、家畜,如牛的基因相似度達80%,而雞為60%,甚至是果蠅也有60%,而讓人驚訝的是香蕉,雖是屬於植物,同源基因也有高達60%的相似性。這樣的教育可以誘發小小心靈對生命物種的慈悲心,這是一元性心靈的菩提種子。建立生命物種間的關聯性知識後,其次應該教育同種生命間的基因多樣性意義。

     生物表現受到基因和環境不同程度的影響,人類行為和疾病是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互動的結果。基因多樣性對生命有著非比尋常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我們可以在教科書裡找到一些由單一基因所造成的遺傳疾病,例如鐮刀形紅血球貧血(sickle-cell disease, SCD)、地中海貧血(thalassemia)、亨丁頓舞蹈症(Huntington's Disease, HD)以及多種罕見疾病,都是在某一個特定的基因突變所致。人是高等心識層級生物,對基因與生物演化的多樣性,應該要體認與感恩彼此的存在。舉個醫療病患的例子,人群中有所謂的「地中海貧血症」、「鐮刀型紅血球症」的人,這是隱性遺傳基因疾病。有這種隱性遺傳基因的人,從小就會因不正常的紅血球而發育不良、肝脾腫大,體弱多病,很少活過三、四十歲。在醫療不發達的時代,住在海河邊的村民,有時會因瘧原蟲寄生在紅血球,造成血球的破壞而死,甚至幾乎整個村莊被滅村。但只有這種少數隱性基因者存活,因為瘧原蟲無法寄生在這種變形的紅血球。這些少數的基因缺陷弱者,雖然體弱多病,仍可能活到結婚生子。這種隱性基因弱者的後代,會生出有正常基因,與不正常隱性基因的後代。現代人中,帶有這種隱性基因的人,大都是他們的後代。

     由基因疾病的患者知道,在人類演化為了生存與環境適應的過程,這些所謂的異常基因扮演很重要的腳色,因為這些病患幫人類揹著十字架的擔子。那麼再看看現在的一些常見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等,何嘗又不是人類為生存,基因演化的結果。如痛風的高尿酸血症,我們知道尿酸是血液中濃度最高的抗氧劑。尿酸是嘌呤代謝的中間產物,由黃嘌呤通過黃嘌呤氧化酶氧化產生,是一種有抗氧化性的氧嘌呤(oxypurine)。在大部分陸地動物體內,尿酸氧化酶可催化尿酸進一步氧化成尿囊素,但人和一些高級靈長類動物的尿酸氧化酶基因不發揮作用,所以尿酸在體內不會進一步分解。在物質缺乏、營養不良的時代,有高尿酸血症的人生理狀況較健康、長壽,是較適於生存的基因。但營養過剩的時代,這種高尿酸血症的人會因為尿酸結晶無法代謝,累積於手、腳、腎臟等器官,造成腎臟衰竭而必須洗腎。同樣的道理,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也是基因多樣性演化的結果。也就是說要教育兒童知道,所有人都肩負著一部份人類物種的繁衍責任。這樣才能在小小心靈中,建立生命共同體的感受,才會有「人溺己溺」的同理心。當小小心靈建立生命共同體的概念時,應開始教育一元性的「大我」思想,塑造「人人是我、我是人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文化,這樣就可以塑造出一元性的化身法身。當具有一元性思維的兒童成長過程,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方式。

     這裡有個最困擾常人的問題就是殺生與素食。其實素食主義,是欲界眾生的我執業識造成的。一元境界是無我的,在自己處生存缺乏的狀態,是可以攝取周遭的多餘資源的,就像現在的野生動物一樣。也許慈悲的生命關懷者,對生物間的「弱肉強食」現象很無奈。生物間無法建立這種互相傷害的病識感,是因為它的基礎造因於物我一如、天人合一的心識演化上。這種本能,甚至是從最基本的各種元素間,結合成各種分子粒子時就開始。一元性的物質能量運作,是依循著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只能從高溫的物體自發地流向低溫的物體。所以飢餓的生物擷取周遭的能量物質是合理的。殺生行為的殘忍感受,是因為有我執的二元性同理心思維造成的。當我們吃香蕉、玉米、稻米時,我們不會有殺生的感覺,雖然像香蕉的同源基因與人類也有高達60%的相似性。那麼為什麼我們對以某些生物為食物會有殺生行為的殘忍感受?在一元境界,物我、素肉是一體的概念,這一體的概念是在落入二元性意識分別時被打破,而分別有能殺的我與所殺的物。這種有我執心識的眾生,因我執的二元性同理心所造成的殘忍感受,只能挑選不具有發展出意識心智的生物為食物,如植物、魚蝦等低等生物。這種一元性與二元性同理心的差異,是在於其心王所處的第七末那識與第六意識不同,及其相伴起的心所法差異而有的。所以二元性的素食主義者,因第六意識心所法的併起才會對「無我」意識的生物間的「弱肉強食」現象有強烈的殘忍感受。

 

 

 

參考資料:

1. 伊甸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2. 23對染色體》馬特.瑞德利著,商周出版社,202111第三版。ISBN 978-626-318-025-3

3. 看完不敢吃了?香蕉和人某些同源基因竟有六成相似:小老鼠更高!--快科技--科技改变未来 (mydrivers.com)

 

2024年2月4日 星期日

《統一物理學》(十四) 質數循環的創生秘密

 《統一物理學》(十四) 質數循環的創生秘密

 

     《統一物理學》作者所提出的『空間基本單元』理論,是由太空中存在波長7.35公分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相當於2.725K的黑體輻射譜),推導出宇宙所有的空間與物質都是由空間基本單元構成。從電子的空間能量密度球體積是激發態的空間單元體積的(2π/α)3=638327600倍,即經典物理學所謂的電子,是由638327600個激發電子態的空間單元所組成。同樣道理可以推算,經典物理學所謂的質子,是由638327600個激發質子態的空間單元所組成。作者發現638327600其實就是質數1595819400倍。質子的能量是EP=400×E1595819,而這個E1595819就是直接參與了構成宇宙所有物質的最基本單元子的合成的—夸克。由於質數的特性就是不可再分解,所以可以理解為電子、質子這些基本粒子是由400個完整不可分割的空間單元集合體組成。作者對夸克是以質數1595819的空間單元所組成,做進一步的探討包括循環質數、質數全景圖結構、自然常數、生命之花及生命之樹等知識。

     質數是恰好有兩個正因數的正整數,這兩個正因數就是 1 和該數本身。而擁有三個或更多因數的正整數稱作合數,因為這些數字可由其他更小的因數合成。每一個合數都可以表示為若干個質數的乘積。1 100 之間恰好有 25 個質數,下一百個數中有 21 個質數,再下一百個數中則有 16 個質數。隨著數字愈來愈大,質數也愈來愈稀有。質數會愈來愈稀有是很合理的,因為越大數底下的數字越多,所以含有因數的可能性也更高。而這點也可以利用牛頓發明的極座標系統,來展示質數全景圖看出來。如果以標出2萬個數字中的質數時,這些質數在極座標上形成2個旋轉相位相差180度的旋臂,每個旋臂均擁有10條由質數構成的螺旋線,並均以5為初始點。(《空間密碼》5-1 page86)在一個混沌無序體系的能量運動中,要麼在混亂中迅速瓦解,要麼在質數規則的主導下,形成有序的運動及穩定的結構體系而長期存在,也就是說質數構成的能量體系,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會一直保持原來的體系不變。所以無論是大量的空間單元構成的粒子、還是大質量的行星、恆星構成的星系,其結構與運行都是遵循質數全景圖的構造規則。1975年,數論學家唐·察吉爾評論質數:「像生長於自然數間的雜草,似乎不服從機率之外的法則,卻又表現出驚人的規律性,並有規範其行為之法則,且以軍事化的精準度遵守著這些法則。」

     那麼為什麼夸克是以質數1595819的空間單元所組成?作者從卡巴拉生命之樹的知識尋找答案。卡巴拉思想是以生長於天國的『生命之樹』來象徵宇宙全體,這樹的圖騰是一種在猶太教使用的神秘符號。以猶太秘教的觀點而言,伊甸園是一種境界,是「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這道太初與神同在就是指原人亞當的天人一元境界。猶太秘教認為,要到達這種人神一體的原人亞當境界,必須通過代表生命樹的卡巴拉(Kabalah)的修練,這種理論與修練方法近似道家的陰陽五行與歸本還源的修煉。生命之樹用來描述通往上帝的路徑,以及上帝從無中創造世界的方式。卡巴拉以「生命樹」(Tree of Life)的架構闡釋人類存有的位置與目的、以及人與神的關係。這個生命之樹是由十個圓(sephirah)與22個徑(pass)所組成,提示人類應該如何透過四體的修煉,將人性意識提升至超凡智慧,達到與神性合一的途徑,成就靈性的圓滿。每個人是處於個別的王國,經過22個徑到十個圓,進行冥想的旅途,直到王冠為止。此外,據説每個圓都有守護、指導人們的大天使。生命之樹大概可以分為三支柱,十個原質,四個世界,二十二路徑等基本結構。(《空間密碼》5-4 page90)

 

     在生命之樹中,宇宙起源被置於第一個質點Kether1.王冠)上方的空間中,是描繪有三層能量圈,第一圈稱為Ain);再一圈稱為無限Ain Soph);最後一圈是無限光Ain Soph Aur)。卡巴拉學者認為無限光就是一種能量,被認為由於它的能量外展進而創造了宇宙萬物。

 

數字

名稱

     原質的寓意

空間單元理論的數字

1

王冠

有創造的泉源、生命力的泉源之意。這是創造萬物的本源能量,被認為是無限光能量進入原點的產物。

1193

2

智慧

又名為「至高之父」,為「男性原理」的象徵。原點陽性能量以強烈、向外、與光同速度推進的原始態能量,向外擴展出空間與時間。

e

3

理解

又名「至高之母」,象徵「女性原理」,賦予所有事物的形體。這是原點的陰性能量(宇宙神聖之母),成為貫穿整個宇宙的種種存在。

e

土星

4

慈悲

代表純粹而神聖的宇宙法則-『愛』。

e 木星

5

力量

代表法、神的權利、惡的發現、怒。別名是『天使的外科醫生』,又稱為天空的外科醫生。

11981

火星

6

平衡

生命之樹中央的位置。補充所有生物之能源的中心。

e 太陽

7

勝利

含有「豐饒」之意,有堅實、勇氣的意義在內。

7 金星

8

宏偉

有物質型態的「鑄型」之意。

1595819

水星

9

基礎

代表超自然的「astral體」,也就是靈魂與肉體之中的靈氣。卡巴拉以此表現「前存在物質」。

400

月亮

10

王國

「物質的王國」之意,四元素的整合,物理存在的實相。

638327600

地球

 

卡巴拉學者認為數字是非常重要的,希伯來字母表中的每個字母也有對應的數值。在生命之樹中,宇宙流溢每個階段都被有意義地編號——110,即從質點王冠(Kether)到王國(Malkuth)。每個數字的本性也被認為表現了數字對應的質點的本性。有趣的是,卡巴拉思想也可以看到中華文化陰陽五行的概念。最初的三個質點稱為神聖質點(神聖大三角),被認為是宇宙的原始能量。在理解(Binah)後,宇宙開始著手於物質創造,而物質需要滿足自身的演化需要。從理解(Binah)之後一直到王國(Malkuth)階段,通過創造新的複雜稠密的物質組合,使得最初純粹的無限能量得以固化到物質世界中。由於能量是造物的基礎,生命之樹擁有用來表示生命的任何領域的潛在性,特別是人類世界的內部領域——從潛在意識到卡巴拉學者所謂的更高自我。生命之樹不僅僅論及了物質世界的起源,同時也談到了宇宙中人類的地位。人類被賦予了思想,意識在卡巴拉中被認為是由物質世界產生,而原始的無限能量就能作為有限個體,通過意識來體驗和表達自身。對卡巴拉(Kabalah)的修練,學者力圖知曉他們自身與作為神的彰顯的宇宙,力圖沿著圖表繪製的質點,啟程返回直至回到他們所尋求的現實中。

     由《統一物理學》的理論推導知道,達到擁有638327600個空間單元的完整集合,是宇宙間粒子穩定存在的必要條件,所以如電子、質子都是這樣的結構體。這就說明物質的王國(Malkuth)的穩定存在如質子,必然是擁有638327600這數字。從第10原質「王國」到第9「基礎(Yesod)」的構成關係,是以400個夸克(1595819)質數集合體構成一個質子。所以9基礎對應數字400,是非常符合邏輯。(《空間密碼》page93)那麼因為1595819 x 400= 638327600,代表夸克(1595819)這數字是第8原質「宏偉(Hod)」。依常識知道,一個事物的自然發展必須符合自然常數e的規則。可以發現1595819 = 11981 x7 x7 xe構成的。也就是說,質數1595819是由質數11981依據7的週期自然生長而來。所以第7原質「勝利(Netzach)」的對應數字是7x7週期,而第6原質「平衡(Tiphareth)」的代表是自然常數e。第5原質「力量(Geburah)」就應該代表數字11981。因為質數是不可分的,意味著是2個一半的11981形成一個11981從分解式子可以知道: 2 x11981 =1193 xe xe xe ,表示4原質「仁愛(Chesed)」、第3原質「理解(Binah)」、第2原質「智慧(Chochmah)」的代表都是自然常數e。原質1「王冠(Ketcher)」的數字就是1193

     王冠(Ketcher),是與人類頭頂的大宇宙之間的接點,有創造的泉源、純粹存在、生命力的泉源之意,所以這循環質數1193也應擁有創造一切、純粹存在、生命力的泉源的性質。也就是說由生命之樹的歷程,可發現宇宙物質的創造是透過1193個空間單元的循環運動,形成了質數1595819個空間單元的集合體-『夸克』,最後再以400個夸克形成質子。奇特的是,1193的二進制碼是10010101001,同樣形成了回文對稱循環模式。(《空間密碼》page96)

 

 

 

參考資料:

1.《統一物理學》 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11刷。ISBN 978-7-5047-4422-7

2.《空間密碼》 姜放著,中國財富出版社,20236重刷。ISBN 978-7-5047-7046-2

3.生命樹 (卡巴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